西汉吧 关注:5,027贴子:73,157

开个万户楼,吧友都来贡献下西汉的国宝文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6-14 19:10回复
    马踏匈奴镇楼


    2楼2013-06-14 19:11
    回复
      名称:马踏匈奴
      作者:佚名
      时间:公元前117年(西汉时期)
      材质:花岗岩规格:高168厘米,长190厘米
      原藏地:陕西兴平县道常村西北的霍去病墓前
      一级国宝


      3楼2013-06-14 19:13
      回复


        4楼2013-06-14 19:14
        收起回复
          长信宫灯,出土于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通高48cm。灯的形象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宫女头上梳髻,戴头巾,身穿长衣,衣袖宽大。她面目端庄清秀,目光十分专注,头略向前倾斜,神情恭谨、小心翼翼,表现出一个下层年轻宫女所特有的神态。宫女左手持灯盘,右臂上举,袖口下垂成灯罩。灯盘可以转动,灯盘上的两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宫女身体中空,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灯的各部分还可以拆卸,有利于清洁。此灯上面刻有“长信尚浴”等铭文共65字,所以被命名为“长信宫灯”。长信宫灯将灯的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个造型自然优美、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
          根据铭文考证,此灯是公元前172年(汉文帝时代)铸造的。灯的最初主人是阳信夷侯刘揭,后来刘揭子中意“有罪国除”,此灯被没收进少府的“内者”(官名),归长信宫所有。长信宫是皇太后居信的宫殿,文帝的皇后窦氏是刘胜的祖母,景帝时为皇太后,很有权势。后来窦太后又把此灯送给了她娘家族裔中的一位叫窦绾的女子,窦绾将铜灯视为珍宝,死后就将灯随她埋入墓中。


          5楼2013-06-14 19:19
          回复


            6楼2013-06-14 19:20
            收起回复
              说完三大件,就讲一下汉代最精彩的,最容易被忽略的国宝系列之一的漆器。


              7楼2013-06-14 19:24
              回复
                在没有china(瓷器)的年代,华夏先民依然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这种能力让小白的楼主至今叹为观止。


                8楼2013-06-14 19:28
                回复


                  12楼2013-06-14 19:35
                  回复

                    文继春秋8化妆奁盒
                    年代:西汉
                    直径11厘米,高5.9厘米
                    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文继春秋8单层五子漆奁中的五个小奁之一。五个小奁分别盛放化妆品及花椒、香草等植物。该奁为夹纻胎,盖里外中心部分针刻云气纹,并加朱绘,盖边缘及器身近底处针刻几何纹,并朱绘点纹。针刻工艺即用锥或针在未干透的漆膜上镌刻纹饰,遣策称“锥画”,俗称“针刻”。此技法在战国时已经产生,至汉代时更发展为在刻划出来的线缝内填入金彩,称之为“戗金”工艺,使其产生类似铜器上金银错的花纹效果,这代表了汉代髹饰工艺的发展水平。


                    13楼2013-06-14 19:36
                    回复


                      14楼2013-06-14 19:38
                      收起回复
                        名称:饮食器。斫木胎。
                        年代:
                          长16.9厘米,高4.4厘米
                          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椭圆形,圆唇,小平底,月牙状的双耳稍微上翘。杯内髹红漆,以黑漆绘卷云纹,底黑漆书“君幸酒”三字,即“请君饮酒”之意。外壁和杯底髹黑漆,光素无纹。口沿外部及两耳上以朱、赭二色绘几何云纹,耳背面朱书“一升”二字表示容积。遣策称为“小具杯”。耳杯或称羽觞,其名之由来,一说是因其形状似爵(雀),两耳像雀之双翼;一说是杯上可插羽毛,有催人速饮之意。古时用于盛酒或盛羹。据汉代文献《盐铁论》记载,一杯用百人之力方可制成,故价格十分昂贵,一个漆杯的价格甚至相当于十个铜杯。作为饮食器皿,漆器比青铜器更具优越性,故为宫廷及贵族官僚所爱好。漆器因此也成了特权和财富的象征。


                        15楼2013-06-14 19:40
                        回复


                          16楼2013-06-14 19:42
                          回复
                            漆鼎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高28厘米,口径23厘米
                            此件漆鼎为椭圆球形,盖是球面形,上有三个橙色的环形钮,盖与鼎身用子母口套合,鼓腹,底略呈圜形。器口附两平直耳,有三个兽蹄形足。鼎的表面髹(xiū)黑漆,器内髹(xiū)红漆。口沿绘有一道菱纹图案,盖和器身绘红色和灰绿色的涡卷纹和方连纹等组成的几何云纹。足部用朱漆绘兽面纹,两耳云纹。鼎底部均朱书“二斗”两字,表明该器物的容量。
                            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的胎质主要有木胎和夹纻(zhù)胎两种,另外还有少数竹胎。木胎的制法有轮旋、割削、剜凿和卷制,不同器形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夹纻(zhù)胎是先用木头或泥土制成器型,作为内模,然后用多层麻布或缯(zēng)帛附于内模上,逐层涂漆,干实以后,去掉内模,便剩下夹纻(zhù)胎,称为“脱胎法”。其中木胎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木胎又包括旋木胎、斫(zhuó)木胎和卷木胎。这件云纹漆鼎的器腹内留有明显的旋削痕迹,应采用的是旋木胎。
                            最令人惊奇的是当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一号墓云纹漆鼎时,竟然发现鼎内盛放有汤和莲藕片,并且浸泡在汤中二千一百多年的莲藕片仍清晰可辨。更使人不解的是:鼎中的藕片随着搬动次数和暴露于空气中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减少,等运回到博物馆再看时,藕片竟然全部神奇般地消失了。这藕片为什么放在水中浸泡了二千一百多年都未腐烂,而出土后却又迅速消失了呢?据有关专家解释,出土时仍清晰可见的藕片,其实其内部纤维早已腐溶,仅存一完整的外形而已,出土后遇空气氧化作用,加上在起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震荡,藕片就会迅速溶解于水了。这一现象说明:长沙地区二千多年以来,很少发生过大的地震。否则,如若经常发生地震,间或还有大的地震发生,那么盛有藕片的鼎早已在椁室内覆翻,要么藕片早已溶解于水了。


                            17楼2013-06-14 19:43
                            回复


                              18楼2013-06-14 19:4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