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5,255贴子:818,152
  • 9回复贴,共1

孔子自谓“而立”“不惑”“知天命”的含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子十五有志于学,抱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态度,所学的既有射箭,驾车这样的技能;诗经,周礼这样的知识;管理仓库,治理地方这样的本领,然而更多学习和思考的是做人的根本学问,称之为“天道与人性”。总结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经验。归纳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十五年后才至“三十而立”。这个“立”是“建立”“确立”的意思,但是它不是说成家或建立了某种基业,而是指:确立了自己一生的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呢,可以说就是大学所说的:齐家 治国 平天下;修身成为君子,圣人;达则兼济天下等,所以他更努力的学习,尤其是对于礼仪的学问,并开始招收学生,向他们传播“仁爱”的思想。这个时候的孔子,早已坚定的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他的终极理想是实现:天下大同。(今天的人把开公司等称之为“干事业”,诚然可笑)
这样十年后,至“四十不惑”。惑的意思是:疑惑迷惑,但不是指不懂,不知道。人不可能是全才,总有太多不懂的地方,孔子说不惑不是说他什么都懂了,而是说:遇事能够清醒的判断“是和非”,明确的决定自己进退 取舍的行为,而没有疑虑。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真知也。
这样再过了十年,至“五十而知天命”。诸葛亮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说,既然自己的内心没有任何愧疚,那怎么会有忧愁 恐惧呢。)。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读出这样的信息:是我自身的原因,那么我要自问我的错误在哪里,不是我自身的原因造成了令人失望的结果 我又有什么好忧愁的呢。我们应该努力的是过程,而每件事的结果并不是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孔子还说:人能生存于世是凭借正直,不正直也能存活于世的是因为侥幸。
至于孔子“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距”那是我现在还不能知道的


1楼2013-06-15 11:28回复
    说明了,大事未成,万般无奈,自我检讨加自我解脱!


    2楼2013-06-15 11:38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很有道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6-15 14:09
      回复
        这几句话,不单单指明一个人应该注意到的一些处事处世的态度,还说明了一个人不经过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对于某些知识道理的理解能力是有所局限性的.
        现代人多数都是好高骛远和自高自大的居多.往往有人不自量力的轻视夫子.说实话,圣人说的十五...三十...四十之言,是他个人经验之谈;别说一般人没有那份智慧和勤奋,就是天生的敏锐悟性以及好学乐知的能力也不能及夫子之项背~~
        敢于自比夫子或者加以耻笑的人,不用说,也能清楚是何种人了~


        4楼2013-06-15 14:53
        回复
          感谢楼主分析分享,路过。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6-15 16:17
          收起回复


            8楼2013-06-16 01: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