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群众吧 关注:179贴子:199
  • 0回复贴,共1

感受变化见证变迁:群众眼里的美丽甘南幸福家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周末,去商场购买液晶电视机时碰巧遇见邻居老张。老张得知一台47英寸的液晶电视要5000多元时感慨万千,笑着说道,现在人们赶上好政策、好时代了,哪像以前人们收入低,就是想买也舍不得。后来,我和老张又聊了许多以前的事,他说的一些话、一些事让我想到了好多好多……   今年是建州60周年,1975年出生的我,可以说,是在自治州的建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是沐浴党的惠民政策的阳光生活着的。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六十年的坎坷艰辛,让古老、经济不发达、贫弱的民族自治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地区的繁荣昌盛、科技水平的提高、农牧民生活由温饱到小康……从最贴切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来说,点点滴滴都印证着党的好政策给藏区农牧民群众带来的富裕、美丽、幸福的生活。  听老张说,过去藏族农牧民的传统衣着,大体概括为“一件氆氇袍,终年不离身”、“一件羊皮袄,当衣又当被”。如今,质地考究、款式新颖的藏装和现代流行服饰,从城市逐渐进入农牧区,过去舍不得穿“压箱”多年的传统藏装,现在仅仅是传统年节的装束。想想也是,当自己懂事时,就记得自己的服装颜色都是深色的,也仅有几件衣服,哪像现在什么款式什么颜色的都有,愿意穿哪个就穿哪个,有的甚至就穿过一次。服装的变化,从款式到颜色,应有尽有,专卖店、服装超市琳琅满目,让你应接不暇,现在的人每天都可以用不同的服装装扮自己,让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随着农牧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今,藏家餐桌上不仅有传统的风干牛羊肉、糌粑,还有嫩绿的蔬菜、可口的鸡鸭鱼肉。记得那个时候,父母要照顾爷爷、奶奶、我和弟弟,家庭收入不高,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说到吃,记忆最深的是过年,过年意味着能吃到好吃的,手抓羊肉、辣子鸡、牛肉炖土豆……那个时候,对年的祈望与渴望是现在好多孩子都体会不到的。还有,现在都用煤气、电磁炉做饭做菜了,以前,用木材、煤炭,好久才点燃,一顿饭做下来要好长时间,现代化厨具也让我,更让老一辈人确实感到惊讶了。  住,更不用说了。自治州于1953年刚成立时,州府合作曾是一片荒滩和沼泽地。到80年代初,合作市沿街只有几十幢简易楼房。再看看现在,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鳞次栉比的平地高楼,一个个居民小区整齐划一,错落有致,鲜花绿树青草围绕着居民楼,小区的环境整洁、清新、美丽。“70年代我的工资收入是40.8元,全家四口人住40平方米的房子,两间卧室,吃饭睡觉都在一个地方,如果有客人来,卧室也当客厅了,现在,客厅是客厅,卧室是卧室,还有餐厅,生活真是比蜜甜。”羚璞小区的王大妈如是说。  再说行,那就更让人动心了。以前,家里有个自行车就算很阔气了,现在,电动车、摩托车、家用轿车,每天上下班的路上,什么交通工具都有。还有现在,工资不断递增,生活水平提高了,遇到“十一”长假,许多单位干部职工自发结伴去全国各地观光旅游。在以前,这是想也想不到的事。  电脑的应用、手机的普及以及许多高科技、智能设备、工具、厨具等,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展现出了自治州建州60周年的发展变化,这些变化是每一个人都有目共睹的。建州60年来,甘南的民族自治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各族人民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更富裕、更幸福。


1楼2013-06-16 17:5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