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叩齿过程中,
口腔唾液增多,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唾液能滋养五脏六腑,
现
代医学研究证明,
唾液中有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
养生学家把唾液称之为
“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样,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黄帝内经》曰:
“脾归涎,
肾归唾”。唾液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长寿、摄生保健起着不可估
量的作用。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
肾,
润泽肌肤毛发,
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
《红炉点雪》
指出:
“津既咽下,
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
生。”叩齿吞津所发挥的的养生作用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
健脾:
脾胃为
“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
李
东坦《脾胃论·脾胃盛衰论》
)
。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
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
表里,
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
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
叩齿催生
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
(
饮食物
)
”和脾的“运化、升清”
(
把水谷化
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
)
,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
目的。
补肾: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
,
肾之标”
(
《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
)
,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
充沛,
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
肾中精气不足,
则牙齿易于松动,
甚至早期脱落。
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
,
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
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律”,又称
“玉液”,
“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
故可健肾。
强骨益脑:
肾主骨
,
“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
,
为肾精所养。叩齿能
健肾
,
充盈肾精
,
利及骨骼
,
持恒进行
,
能致骨坚
,
故可健骨。《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说:
“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
就能充分发挥其
“精明之府”
的功能;
反之,
肾中精气亏虚,
则髓海不足而失养。
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聪耳明目:
《灵柩·脉度》说
:
“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
中精气充盈
,
髓海得养则耳聪;
肾中精气虚衰,
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
又
“肾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
《素问·上古天真论》
),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
于目”
(
《灵柩·大惑论》
)
,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
,
故可聪
耳明目。
美颜荣发:
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
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
,
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
,
则发白而脱落。肾
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