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古代早期(距今2800-2900Ma)形成的泰山岩群变质表壳岩系,原岩为一套典型的绿岩建造,原岩建造可能形成于2700-2900Ma之间。岩性主要为斜长角闪岩,其次为黑云变粒岩、角闪变粒岩、阳起片岩、透闪片岩等,其原岩为超基性、基性火山岩和火山凝灰岩绿岩建造。宏观上具层状或似层状、层组状(间夹不同宽度的侵入岩)、以及由薄层黑云变粒岩、角闪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交替出现构成的微层状构造。斜长角闪岩,新鲜面为黑绿色,风化后呈灰绿色直至灰褐色,中细粒结构,薄片状构造,蚀变后可变为蛇纹岩。

卧虎山泰山岩群剖面 卧虎山出露的泰山岩群以原始层状产出,层状特征明显,连续性较好,厚度比较大,人工剖面最好,露头宽度达500m以上,呈北西向展布,走向为320-340°,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是观察研究泰山岩群和绿岩带的最理想剖面(图4-6)。剖面上部为灰绿色细粒斜长角闪岩,片状发育,为绿岩建造;中部为灰黑色中粒斜长角闪岩;下部为黑云变粒岩。总厚度约150m,岩石表面风化严重。岩层产状为245°∠85°,两组节理方向分别为35°和315°。
——以上资料来自泰安市人民政府网站

卧虎山泰山岩群剖面 卧虎山出露的泰山岩群以原始层状产出,层状特征明显,连续性较好,厚度比较大,人工剖面最好,露头宽度达500m以上,呈北西向展布,走向为320-340°,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是观察研究泰山岩群和绿岩带的最理想剖面(图4-6)。剖面上部为灰绿色细粒斜长角闪岩,片状发育,为绿岩建造;中部为灰黑色中粒斜长角闪岩;下部为黑云变粒岩。总厚度约150m,岩石表面风化严重。岩层产状为245°∠85°,两组节理方向分别为35°和315°。
——以上资料来自泰安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