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分析
第一乐章——稍慢的-生气勃勃地,A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乐章一开始就令人瞩目:这是一个节奏自由的长引子。由全乐队强有力地奏出一个和弦,之后双簧管从密集的和弦中脱颖而出,孤独地漂浮在一片寂静之中。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和稍带颤抖的演奏,以及旋律本身魔幻般的美,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感情和诱人的魅力。
紧接着和弦三次变换了色彩,单簧管、圆号和弦乐也相继加入,将这段神秘而富有张力的音乐带入了全新的境界。
(4段00分35秒)弦乐组开始从低到高地阶次模进,和乐章刚开始的旋律线条交织在一起,以复调的形式各自发展又互相关联。这就是引子部分的第一主题。现在音乐的能量在增加,整个乐队从高音区向下轰鸣,而弦乐组从低音区有力地上扬,构成一个奇特而雄壮的场面,令人不禁想起贝多芬其他作品当中那些斗争的场景。
(4段01分24秒)开始的引子第二主题也由双簧管吹出,音调同样优美动听,缓和了刚才紧张的气氛。这支优美的旋律后来由弦乐接了过去,逐渐发展壮大,在最高潮处(4段02分04秒)接上了前面的第一主题,重新将前面的音乐反复了一遍。
这段音乐的浪漫色彩和神秘魅力同木管乐器的使用密切相关。贝多芬一反十八世纪管弦乐配器法则,将主要的地位不是交给弦乐组,而是管乐组,尤其是木管乐组。这里由于木管乐器独特的音色,使音乐充满了奇妙的特色和阳光般的光辉。
在引子的末尾(4段03分25秒),有一段非常奇异的神来之笔:音乐在主和弦的属音上连续保持好几小节,没有伴奏,但它每一次从弦乐器到木管乐器的交互转换中都改变一次样子,并使音乐产生一种不稳定的向前的感觉,最后由长笛和双簧管保持住这个音,并带出了奏鸣曲式的第一主题。这种手法很容易使我们联想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连接时的情况。
由于整个乐章保持着统一的速度和大体一致情绪,因此下面罗列一下乐章的基本曲式结构:
(4段03分54秒)开始的主部主题有一个固定的节奏型,充满了欢快和跳跃。这个节奏型贯串了整个乐章,从而奠定了整个乐章愉快、欢乐的基调。
(4段04分59秒)开始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第一小提琴奏出,木管乐组的其他乐器在强拍上应和。这个主题拓展了音乐的幅度,舒展了音乐前进的动力,同前一主题相互补充。
(4段06分16秒)开始展开部。在这里,贝多芬使用了非凡的作曲技巧,使用调性的转移、乐器的音色、主题的变奏等手法将基本主题做了变幻莫测的发挥。而这所有的变化都构建在基本主题那个跳跃的节奏上,使得音乐的进行充满动力,五彩缤纷,让听者兴趣盎然。
(4段08分18秒)开始音乐的再现部。
(4段10分44秒)开始尾声。在临近结尾时低音提琴组加大了力度,从而掀起了乐章的另一个高潮,使音乐结束在欢乐灿烂的情绪中。
从专业角度来看,第一乐章无论是从写作技巧还是演奏技巧来说都是有相当的难度。但对于听者来说,这个乐章的总体感觉非常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