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堂号:弘农氏
谭氏家谱:德垂后裔: 水有源,树有根;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先有祖宗,才有后人。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若非承前启后,怎能源远流长?崇尚家谱,返祖归宗,则长幼有别,仁礼有序,齐家有道,处世有理,治国有方。家谱的本质是一种生命之链的延续,是一个家族繁衍的历史记录, 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祭祀祖宗的清明节已成为国家法定节日,故现在续订家谱大有必要。 谭氏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谭氏发源于古代的山东地区。大禹治水有功,虞舜赐姒姓于禹。姒姓的一支被周武王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市),子民皆以国为姓。谭国国势不盛,沦为齐国的附庸。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公元前684年灭了谭国。谭国后裔逃亡至莒国(今山东省莒县)。西汉时,谭国后裔21世谭顷(玉成)功封顷元侯于河南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市北)。宋末元初时,谭氏后代移居湖广,散落于湖南、湖北及广东各地。明末、清初谭氏后人的一支,经贵州遵义等地迁入四川。 昔日家父绍渊(文尧),堪为治家典范:他上敬祖宗,下疼子女,以德行仁爱为本,以孝悌礼义传家;耳提面命,言传身教,让吾辈铭诸肺腑。他早在60年代,就亲笔撰写谭氏家谱,名曰《德垂后裔》,意欲将谭氏之优良品德,在后辈中发扬光大。这次定宇续谱,仍以此冠名。大哥鹤皋(定安)于上世纪末煞费苦心,增补和修订了家谱,按祖宗发源地称谓,定名《弘农家谱》。家父绍渊在《德垂后裔》序言中云:“始祖孝公原籍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由鄂迁黔入蜀,插占于铜梁县南关凤归寺(今新复乡凤飞村)水竹林。孝公生有三子,即世清、世然、世安。世清落户璧山马坊,世然另居铜梁新复宝莲桥(保邻村),世安另住铜梁新复凤归寺。” 这本谭氏家谱,原来只记录了二世祖次房世然一脉;现又根据二世祖三房世安之后裔永祥、绍华主编的《谭氏家谱》作了增补。大哥鹤皋在《弘农家谱》中说:“定安弟兄为了联络族中感情,明确宗支流派,特将祖宗源流考查备载,以供后辈存阅。” 定宇续写家谱,即以《弘农家谱》为蓝本。 谭氏远祖目前尚无谱书可查,故只能以入蜀始祖谭孝公为第一代,以二世祖谭世清、谭世然、谭世安为第二代。始祖谭孝公于清初康熙年间经贵州遵义入川,迄今已逾三百多年。但愿谭氏家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永世流芳! 谭氏字派: 世登仕进联建国 天人永绍定洪兴 大中至正昌前代 光宗耀祖显朝廷
谭氏家谱:德垂后裔: 水有源,树有根;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先有祖宗,才有后人。人生一世,草木一春;若非承前启后,怎能源远流长?崇尚家谱,返祖归宗,则长幼有别,仁礼有序,齐家有道,处世有理,治国有方。家谱的本质是一种生命之链的延续,是一个家族繁衍的历史记录, 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祭祀祖宗的清明节已成为国家法定节日,故现在续订家谱大有必要。 谭氏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谭氏发源于古代的山东地区。大禹治水有功,虞舜赐姒姓于禹。姒姓的一支被周武王封于谭国(今山东省章丘市),子民皆以国为姓。谭国国势不盛,沦为齐国的附庸。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公元前684年灭了谭国。谭国后裔逃亡至莒国(今山东省莒县)。西汉时,谭国后裔21世谭顷(玉成)功封顷元侯于河南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市北)。宋末元初时,谭氏后代移居湖广,散落于湖南、湖北及广东各地。明末、清初谭氏后人的一支,经贵州遵义等地迁入四川。 昔日家父绍渊(文尧),堪为治家典范:他上敬祖宗,下疼子女,以德行仁爱为本,以孝悌礼义传家;耳提面命,言传身教,让吾辈铭诸肺腑。他早在60年代,就亲笔撰写谭氏家谱,名曰《德垂后裔》,意欲将谭氏之优良品德,在后辈中发扬光大。这次定宇续谱,仍以此冠名。大哥鹤皋(定安)于上世纪末煞费苦心,增补和修订了家谱,按祖宗发源地称谓,定名《弘农家谱》。家父绍渊在《德垂后裔》序言中云:“始祖孝公原籍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由鄂迁黔入蜀,插占于铜梁县南关凤归寺(今新复乡凤飞村)水竹林。孝公生有三子,即世清、世然、世安。世清落户璧山马坊,世然另居铜梁新复宝莲桥(保邻村),世安另住铜梁新复凤归寺。” 这本谭氏家谱,原来只记录了二世祖次房世然一脉;现又根据二世祖三房世安之后裔永祥、绍华主编的《谭氏家谱》作了增补。大哥鹤皋在《弘农家谱》中说:“定安弟兄为了联络族中感情,明确宗支流派,特将祖宗源流考查备载,以供后辈存阅。” 定宇续写家谱,即以《弘农家谱》为蓝本。 谭氏远祖目前尚无谱书可查,故只能以入蜀始祖谭孝公为第一代,以二世祖谭世清、谭世然、谭世安为第二代。始祖谭孝公于清初康熙年间经贵州遵义入川,迄今已逾三百多年。但愿谭氏家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永世流芳! 谭氏字派: 世登仕进联建国 天人永绍定洪兴 大中至正昌前代 光宗耀祖显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