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
丽江古城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丽江古镇始建于宋元,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当时丽江木氏先祖将统治中心由白沙迁至现狮子山。1253年,蒙古军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1254年,蒙古设三赕管民官。1277年,改丽江路通安州。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改设丽江军民府,赐阿甲阿得木姓,封世袭知府。
明末徐霞客的《滇游日记》曾写丽江古镇中木氏土司宫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当时丽江古镇已有名。
丽江古镇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署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丽江古镇,因为集中体现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