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语小筑吧 关注:32贴子:1,277

【莲香·随想】宝钗何日不生尘——由宝钗的名字说开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1楼2013-06-21 20:21回复
    李义山有诗曰:宝钗何日不生尘?
    答曰:宝钗无日不生尘。
    《红楼梦》书中援引的诗句,一字之差,其深意无限。


    IP属地:浙江2楼2013-06-21 20:26
    回复
      2025-05-12 14:14:29
      广告
      作为皇商家族出身的女儿,自然是从小耳濡目染了许多人际间的交往之法。再加上家中的教导,宝钗也逐渐深藏起了自己最天真烂漫的一面:
      【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IP属地:浙江3楼2013-06-21 20:35
      回复
        小小的女子,哥哥是个不中用的,又体贴着母亲,自是担起了家中的重任。
        想来,她心里也是有一份热情的吧?却生生将这份热情用冷香丸压制着。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从宝玉挨打,到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宝钗都是在渐流露真情之时,生生地回到了让她压抑、自持的世界中。


        IP属地:浙江4楼2013-06-21 20:39
        回复
          再来说一说宝钗的“多给几两银子”一言。
          【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王夫人便问:“你从那里来?"宝钗道:“从园里来。”王夫人道:“你从园里来,可见你宝兄弟?"宝钗道:“才倒看见了.他穿了衣服出去了,不知那里去。”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原要还把你妹妹们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谁知凤丫头说可巧都没什么新做的衣服,只有你林妹妹作生日的两套.我想你林妹妹那个孩子素日是个有心的,况且他也三灾八难的,既说了给他过生日,这会子又给人妆裹去,岂不忌讳.因为这么样,我现叫裁缝赶两套给他.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口里说着,不觉泪下.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一面说,一面起身就走.王夫人忙叫了两个人来跟宝姑娘去.
          一时宝钗取了衣服回来,只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才说他,因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衣服交割明白.王夫人将他母亲叫来拿了去.】


          IP属地:浙江6楼2013-06-21 20:54
          收起回复
            由此看来,宝钗原是不知道原委,直到后来才知道了八分。
            不珍惜自己生命的人,固然是个糊涂人。但是不珍惜他人生命的人,也不是聪明人。宝钗此事,可真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宝钗素日是个爱留心的。从宝玉挨打时脱口而出的“留心看来”到金麒麟,再到听声音就能判断出是小红的声音。可见宝钗绝不是个粗心大意的人。
            而这一回,偏生是王夫人的丫鬟跳井自尽,若说没什么事情,好好的姑娘怎么会投井死了?若说真有什么事情,怎么会跟王夫人说的那样?打了几下赶出去,真的会要自尽吗?或许会,也或许不会。
            而宝钗选择在第一时间相信了王夫人的话,所以说出了这些话来。一半的原因是盲目的相信了自己的姨娘,另一半的原因是宝钗本就压抑着自己的真情,所以总要说出一些冷情的事情。


            IP属地:浙江7楼2013-06-21 21:09
            收起回复
              宝钗实在是个矛盾综合体,不得不想探究其成因。
              【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个字,
              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景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纪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
              父旧日的情分,户部挂个虚名支领钱粮,其馀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寡母
              王氏乃现任京营节度王子腾之妹,与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是一母所生的姊妹,今
              年方五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
              润,举止娴雅。当时他父亲在日极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十倍。自
              父亲死后,哥哥不能安慰母心,他便不以书字为念,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
              母亲分忧代劳。】
              【薛蟠见英莲生的不俗,立意买了作妾,又遇冯家来夺,因恃强喝令豪奴将冯渊打死,便将家中事务,一一嘱托了族中人并几个老家人,自己同着母亲妹子竟自起身长行去了。人命官司他却视为儿戏,自谓花上几个钱没有不了的。】
              其实宝钗本人而言,应该是个孝顺的孩子。只是这样的一个哥哥,对她而言,应该是有深刻影响的。
              薛大爷刚出场就打死了冯渊,以为花几个签没有不了的。对宝钗,肯定是有深刻影响的。在冷香丸的作用下,宝钗自然也是“冷”的,但是宝钗并非在本质上就是坏人,所以任是无情也动人。这边是作者对宝钗的怜惜所在。


              IP属地:浙江8楼2013-06-21 21:14
              收起回复
                作者对宝钗是怜悯的。
                所以即使宝玉说宝钗入了国贼禄鬼一流,作者依旧给了她一份坚定的信仰——仕途。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在宝钗的心里,男人应该读书明理,辅国治民的。读到此,我惊讶的发现,城府的宝钗竟然这么天真——“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不假,只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独善其身。那个世道,是近墨者黑——所以宝玉不爱仕途——其实在这一点上,宝玉比宝钗看得更清楚!


                IP属地:浙江9楼2013-06-21 21:19
                收起回复
                  2025-05-12 14:08:29
                  广告
                  只可惜,宝钗还是在为这个理想,或者应该说是梦想,努力着,一直在劝解宝玉。
                  其实,我最敬佩宝钗的,是这样的信仰。她相信自己的渺小的力量,可以去安慰身边所有的人去遵循一种“正道”,同时,她自己也在不遗余力的坚持着“正道”。
                  可是,宝钗最后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同样是被她坚持的“正道”的抛弃。
                  对于宝钗,我只能长叹一声了。


                  IP属地:浙江10楼2013-06-21 21:24
                  收起回复
                    其实,宝钗从名字开始,就注定了是要寂寞一生的了。
                    与那些不爱官场名利的人比起来,如黛玉宝玉者,宝钗世俗了些。
                    与那些官场之中那些浊物比起来,宝钗的理想又是那么的高远。
                    所以他们都不会懂她。
                    除非等到一个与宝钗的价值观相似的人,才能理解宝钗,懂得宝钗,与宝钗共度一生。
                    宝玉并不是这样的人选,所以宝钗注定了要寂寞。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最后,用《开池得古钗》来结束吧,同样,也是献给宝钗。
                    美人开池北堂下,拾得宝钗金未化。凤凰半在双股齐,钿花落处生黄泥。当时堕地觅不得,暗想窗中还夜啼。可知将来对夫婿,镜前学梳古时髻。 莫言至死亦不遗,还似前人初得时。


                    IP属地:浙江11楼2013-06-22 09:58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12楼2013-06-22 10:09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13楼2013-06-22 10:10
                        回复
                          IP属地:浙江14楼2013-06-22 10:10
                          回复
                            @lyfwd520222 @原野村夫 @醒与梦


                            IP属地:浙江15楼2013-06-22 10:11
                            收起回复
                              2025-05-12 14:02:29
                              广告
                              @水灵菡 @CCAV彡小小书生


                              IP属地:浙江16楼2013-06-22 1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