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吧 关注:532贴子:29,869

【溯源】百家姓 你的姓氏背后有着怎样的渊源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敢不进来 萌死你


1楼2013-06-21 23:02回复
    历史名人
    赵匡胤:本为后周大将,"陈桥兵变",代周为帝,建立宋朝,立国320之久,使赵姓的宗族声望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
    赵文渊:北周著名书法家,擅长楷、隶书。当时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魏时奉命编定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
    赵 胜:平原君,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是赵氏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人物。
    赵 雍:即赵武灵王,他提倡"胡服骑射",始创骑兵,这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大进步。
    赵之堔:清代"西泠八家"之一。
    赵之廉:清代杰出书画家、篆刻家。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为"清末三大画家"。
    赵 翼:明代史学家、文学家。长于史学,考据精赅,其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5楼2013-06-21 23:06
    回复
      2025-05-11 04:23:58
      广告
      2.钱(qián )
      钱姓早在西周就已获姓得氏,由彭姓演变而来。但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却是寂寥无闻、没有作为,整个先秦时期见诸于史籍记载的仅仅有隐士钱丹一人,且语焉不详、事迹不清。而钱姓族人这时的活动范围仍只局限于其肇基之地的彭城及其周围地区,至于关中钱姓则是湮没无闻了。进入秦代,钱姓人中才有当时地属关东的下邳(如今江苏睢宁)名士钱产因才能出众、节操高雅被朝延任命为御史大夫,因御史大夫在秦代是专门负责掌管朝廷监察、纠劾百官之权的三公要职,位尊而且权重,一般非皇帝股肱亲信都不得担任。因此诏令一出,钱产顿时声名鹊起,饮誉一时,一直不为人所熟知的钱姓也变得家喻户晓,从此进入天下著名姓族之列。
      得姓始祖:
      彭铿:彭祖,或云姓篯(古读jiān,今读jiǎn) 名铿,上古帝王颛顼的四世孙(黄帝的六世孙), 大彭氏国(江苏徐州)人(因擅长烹饪野鸡汤,受帝尧的赏识,受封于大彭),传以长寿见称,史传彭祖寿高880岁(小花甲计岁法,合今天140岁 ) 。原系先秦传说中的仙人,养生家,后道教奉为仙真。
      钱镠(liú):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吴越国创建者。唐末拥兵两浙,统十二州,封吴王、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后自称吴越国王,在位四十一年。谥号武肃王,葬安国县衣锦乡茅山。在位期间,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钱镠钟情发妻,留下陌上花爱情典故,临终前为其子孙留有万余字的遗嘱。钱家后人世世代代相传。


      6楼2013-06-21 23:07
      回复
        我余姓呢?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6-21 23:30
        回复
          钱姓,起源有五: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颛帝裔孙彭孚的官名,属于以官职为氏。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之裔孙孚,官拜周钱府上士(掌管国家财政官职)。据《通志·氏族略》、《姓谱》等书记载,相传黄帝之孙颛顼在祖父去世后继为天子,掌管中原地区。他执政期间,中原各部落氏族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人口迅猛增长,土地日趋紧张,部族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面对此种情况,颛顼决定重新分封天下,他将自己的八个后人分别分封到己、董、秃、坛、曹、斟、芈(mi)等地,让他们各自建立方国独立发展。这些方国名称后来陆续演变为相应的姓氏,成为中国南方早期主要八个姓氏的来源。其中彭国传至颛顼曾孙吴回时,帝喾委托吴回接替其兄长重黎的火正之职(掌管火种的官),史称火正祝融。这些别子以后就成为这些别宗的始祖,他们的土地和名位也由各嫡长子继承,成为别宗的宗子。这些别宗的宗子,对于“大宗”而言,他们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宗族内,则为族长,就是“大宗”,史称“别子为相,继别为宗”。因此,彭祖的各支庶子孙多改换姓氏以有别于嫡系,其中有一支把“籛”字去“竹”头简化为“钱”,于是便形成了后来的钱姓。清朝人王相所著《百家姓考略》记载:“钱,征音。彭城郡。系出铿氏。彭祖姓籛名铿,支子去竹而为钱氏。”
          源流二
          源于少数民族改姓而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成果,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各族人民相互交流融合,积极汲取彼此的优秀文化成果,在许多方面,都打上了民族融合的烙印。以姓氏为例,在古今很多少数民族当中,都可发现汉姓的使用,如在当代的满、回、苗、壮、蒙古、彝、藏、黎、土家、哈尼、布依、纳西等民族中都有钱姓的存在。当然,他们无论从血统还是来源上都与由彭祖或彭孚而来的钱姓主源有所不同,情况也较为复杂,具体来分,其中有些是汉族融入者,有些则是各族中依形势自行改姓者。满族钱姓满族原本没有钱氏之姓,清代之前满族又称女真,是居住于东北长白山一带的少数民族,所用姓氏自然也都是本民族所固有的,如完颜、叶赫等等。明末清太祖努尔哈赤举兵反明时,出于战略上的需要,他创制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八族制度以统辖女真各部。以后随着统治地域与人口的扩大,清太宗皇太极又以境内汉人和蒙古族为基础创建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清军入关后,汉军八旗大量吸纳中原汉人,规模不断壮大,钱姓也相应出现于其中,由于经过清代的长期融合,汉军八旗中的汉人大多满化成为满族,而不少满族人户则因汉化开始采用汉姓,尤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清王朝倒台,迫于形势压力,大批满族纷纷改姓汉姓,作为汉人大姓,钱姓自然是选择之一,满族钱姓因此大为扩大,并出现了不少名人。如北京近代著名表演艺术家钱金福就是其中之一。另据《清朝通志·氏族略》和河北隆化县有关资料记载,满族的钱姓世居烂泥河,后来又迁徙他处,其姓氏一直使用至今。哈尼族钱姓出现也相对较早。据《明清土司通纂》和《哈尼族社会历史调查》等书记载,哈尼族钱姓在明清时就是一个势力较大的姓氏,居住在临安府一带的钱姓人中还有人担任过土司副长官的职务,其后裔一直到今天在当地仍有较大的影响。另外有一些由改姓而来的少数民族钱姓。中国当前不少的少数民族钱姓人,其姓氏历史上并不是钱,而是通过同音转译等形式改姓钱的。如据《中国人的姓名》等书记载,蒙古族的钱姓来自蒙古姓“敏罕氏”,由于“敏罕”一词的蒙古含义是数目字“千”,与汉姓“钱”谐音相近,因此这些人在与汉人交往时,往往将本姓简述为钱,以至相沿至今未改。此外彝族钱姓也同样是由本族旧姓“都普”转音而来,成为天下钱姓中的一支。另据《台湾省通志·人民志》和《清代台湾之乡论》等的记载,台湾的赛多族人原有以沙拉湾为姓者,后来也都改姓钱。


          8楼2013-06-22 00:18
          回复
            历史名人
            钱 谬:五代政治家,吴越国的创立人,公元907至932年在位。居梁时被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
            钱 起:唐代大诗人,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年间考中进士,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朗士元齐名,世称"钱朗"。有《钱考功集》。
            钱 易:北宋钱姓成名最早的名人,浙江人,十七岁时考取进士,时人称他"有李白才"。
            钱乐之:南朝宋太史令,元嘉中奉诏铸造原为东汉张衡创制的浑天仪,后又作小浑天仪。
            宋末元初有画家钱选、明代有学者钱德洪、画家钱谷、明末清初钱谦益、清代有藏书家钱曾、学者钱塘、文字训诂学家钱大昭,画家钱杜、篆刻家钱松、近现代有植物学家钱崇澍。


            10楼2013-06-22 00:20
            回复
              3.孙(sūn)
              孙姓孙姓由来已久,姓源众多,据史书记载,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孙姓在《百家姓》中排第3位,在现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2位。
              得姓始祖
              孙书:春秋时,陈(为周武王灭商后所封的妫姓国)厉公的儿子叫陈完,在任陈 国大夫时同太子御寇很要好,御寇被杀后,他怕受株连而逃到齐国。到齐国后,陈完不愿再用 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改成田姓(古时田和陈发音相同)。田完的四世孙田桓子无宇有二子,小儿子田书,字子占,在齐国为大夫,因为伐莒(周代诸侯国)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在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北),并赐他孙姓。孙书就成为孙姓始祖。


              11楼2013-06-22 00:20
              回复
                4.李(lǐ)
                凡是姓李的人均属于李姓或李氏(注意姓和氏是不同滴)。李姓是世界人口名义上最多的姓氏之一,2011年最新百家姓排名,李姓为中国名义上第一大姓。河南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为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
                得姓始祖
                李利贞:原名理利贞。上古帝王颛顼之后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忤逆昏君商纣王的旨意,招来杀身之祸。家族面临株连危险。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出逃,到伊侯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树上李子充饥才得生存,最后到豫东地区的牯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从此李氏延续万代,繁衍发达而成中华第一大姓。
                李氏家训
                  吾祖吾宗,黄帝之胄。血祖皋陶,司法鼻祖。木子为李,利贞始祖。圣哲老子,天下独有。鹿邑为根,陇西望出。太宗盛唐,万国仰慕。繁及八方,英杰辈出。人口众多,文化独秀。中华同根,万姓一族。赫赫吾祖,天高地厚。鲜花美酒,檀香蜡烛。伏惟尚飨,祖宗佑吾。


                17楼2013-06-22 00:24
                回复
                  2025-05-11 04:17:58
                  广告
                  历史名人(太多了,下列基本是最有名的 被遗漏人物在天之灵敬请原谅!)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陵:让历史无奈的半世英雄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是在孤军深入,打了胜仗,在矢尽援绝的情况下暂降匈奴的。但他毕竟是背汉降敌,作了乃祖的不肖子孙和民族的罪人,功不足以掩过。以后又百计劝降苏武,就更不能使人原谅了。 


                  20楼2013-06-22 00:27
                  回复
                    5.周(zhōu) (周姓起源甚是复杂,说法不一,如有缺漏敬请见谅!!)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得姓始祖
                    不明(说法不一),详参各类起源说法


                    21楼2013-06-22 00:27
                    回复
                      8、周姓主源的另一说
                      东周时期,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不听命的郑国,不久,周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不久被杀,其子孙仍旧袭爵,在朝中作官。后来子孙便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周平王迁洛邑之后,经过数代的传袭,国力越来越弱,周天子不再是天下的共主,各称霸诸侯挟持天子,以壮声势,地处荆蛮地带的楚王也居然敢不
                      贡苞茅,问鼎中原。到了末代天子周赧王时期,周王室国力极其衰微,已完全不被各诸侯国放在眼里。这时,兴起于西边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家迅速富强起来,对东方诸国虎视眈眈,为了震慑诸侯,秦国于公元前256年将周灭掉。周赧王被贬为平民,并随周室成员一起被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他们被当地人称作周家,其子孙遂以此为姓,称作“周”。
                      汉唐时期的长安周氏也源于周赧王这一支。
                      源流三
                      外族改姓
                      1、鲜卑族:
                      ①复姓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②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魏献帝的次兄普乃氏改为周氏。《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周成氏,以地为氏,满语为Joceng Hala,世居周齐理(今吉林叶赫河流域张城东部),所冠汉姓即为周氏。
                      ②满族周延氏,满语为Joyan Hala,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后多冠汉姓为周氏、常氏等。
                      ③满族周佳氏,亦称宗佳氏,满语为Jong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和(今黑龙江上游或嫩江一带),后多冠汉姓为周氏、钟氏。
                      3、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4、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5、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高山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壮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周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周氏,世代相传至今。


                      26楼2013-06-22 00:31
                      回复
                        7、郑(zhèng)
                        郑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7位。自三国始设荥阳郡之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的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
                        得姓始祖
                        郑鲁(姬鲁):郑国第一代君主。郑国被韩国灭亡后,国人改姓为郑。
                        姬揭(周桓公) (详见源流二)
                        池白浩:朝鲜族,新罗六村长之一。
                        郑臣保
                        郑和:原名马三保。出身云南咸阳世家,明朝伟大的航海家。1381年(洪武十三年)冬,明军进攻云南。11岁的马三保被掳入明营,受宫成为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为朱棣立下战功。1404年(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1年(宣德六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34楼2013-06-22 00:38
                        回复
                          钟。。。。。。


                          来自手机贴吧38楼2013-06-22 07:30
                          回复
                            求吾瞿姓的渊源


                            IP属地:湖南来自手机贴吧39楼2013-06-22 16:47
                            回复
                              2025-05-11 04:11:58
                              广告
                              林姓似乎在很靠后的位置。


                              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3-06-23 08: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