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最期待社会变革
发布:2011-11-03 16:29
摘要:在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看来,中产阶级在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渐渐热衷参与公益、推动社会变革,几乎是一个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过程。由于与社会现实形态联系密切,他们普遍期待一个公平、稳定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并不吝于为此付出时间与精力。
如果按照财富拥有量,把社会成员划分为富人、穷人和中产阶层三大群体的话,中产阶层应该是一个社会里最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群体。
虽然贫穷的人总是对社会种种不公平现象充满不满,但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要为生存打拼,大多数人根本顾不上认真思考社会问题或参与变革;特别富有的人对社会的依赖度则是相对较低的,社会怎么样,对他们来说限制不大,他们可以在全世界任何自己喜欢的地方生活。唯有中产阶层,他们与国家,与某一个社会的现实形态密切相扣。
人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心理需求还会随之发生变化。贫穷的时候,人们更关注竞争,通过成为精英,获得更多的财产来增加幸福感。但当物质的自我实现已经到了一定阶段后,他们会遇到一个瓶颈。这时候,财富增加带来的满足感已经越来越少,他们会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幸福感系数,从而对社会主体产生更多心理需求,进而产生推动社会变革的渴望。
中产阶层对社会的依赖和需求有几个层面:对政策,对税收,对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谐的需求;以及要求社会更人性化,更环保,更多爱与关怀;希望减少贫困。从个人,他们也会更关注健康、环境、居住、家庭稳定和教育等问题。
由于对社会形态的变革有着如此强烈的诉求,很多中产阶层都会致力于公益以及推动社会改革,这就是他们往往会成为改变社会的主力军的原因。
中产阶层参与社会公益的时候,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在深圳见到很多民营企业老板和高管,他们在志愿者组织里像个小兵一样,来来去去,做些琐碎的小事,但是做得很高兴。有些人看着会觉得奇怪,这些老板在自己的企业里面都是头,但在公益组织里只是普通的一分子,为什么愿意这样。
这点可以从补偿系统来看,我们人类每一个人都需要很多角色感,有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在信仰中的角色等。在公司的角色和在社会公众中的角色可以存在差异,并产生互补。
我也经常鼓励大家,公益应该亲力亲为地做。如果你只是有钱,捐点钱,那当然也是好事,但光是捐钱,你完全体会不到需要帮助的人的真实生活。只有走出去跟他们在一块,才能产生真正来自内心的关怀。当一个人亲身参与到志愿者工作去时,他跟整个社会就是真正融入的,会更有感受。
而中产阶层由于希望社会变化,肯定要从自己开始倡导。人们对社会变革的要求,其实是基于他自己的心理变化,而他的行为,则代表了他对社会的期待。每个人的心理需求都有点不一样,一个人热衷于去做义工,意示着他希望社会变成一个以关怀为中心的社会。
正是因为中产阶层的这些特性,所以全世界都普遍认可,中产阶层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一个理想的社会,社会经济结构应该是纺锤形的,70%~80%的国民属于中产阶层,最富裕和最贫穷的社会成员都占少数。欧美很多国家都采取政策,让底层的穷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中层,但又限制中产阶层进入富有阶层。
中国的社会稳定性一直比较差,就是因为中国的中产阶层比较弱。不过近几年,我们的国家也开始谈关怀,保障,以及福利。这正说明了中产阶层的数字正在上升。
李子勋中国心理协会心理督导师。心理科普作家。中国员工心理帮助计划(EAP)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