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月吧 关注:1,924贴子:48,711
  • 4回复贴,共1

【旅游名胜】河津龙门文化(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1楼2013-06-26 20:58回复
    《艺文类聚 九六 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大鱼积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唐代多以进士及第为登龙门。
    全唐诗 卷506_23 【鲤鱼】章孝标
    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沈。
    河中得上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2楼2013-06-26 20:58
    回复
      清·冯敏昌
      惊涛殷地声如雷,濒河路折听喧豗。
        连天烟雾不知数,西望一气连峰开。
        峰如连牛亦奇哉,岂谓河自峰腰来。
        骑危路转峰还回,地穷转石蹶斯下,天成巨闬高何嵬。
        仰看铁壁形如颓,俯积云气容如灰。
        想像昆仑万里导源至此逼拶不得出,
        丰隆列缺乃驱应龙画地鼓翼掉尾扬其颏。
        厓开巘豁奚迟回,山口一石门还阂。
        谁令千丈势忽断,真见当时指麾万众雷辊电激轰钳锤。
        河流怒喷风回埃,建瓴一泻无垠垓。
        长澜千里更东下,高掌万仞从西摧。
        吁嗟神功安可能,云雷合赖经纶才。
        试观千秋万古山童水不竭,于中禹迹令人慨想心徘徊。
        山前古庙临危台,降神拜奠倾云罍。
        云松绕屋鸣作籁,龙蛇满壁昏成煤。
        一从洒澹诸沈灾,何意逝水还相催。
        淇园竹竿下不尽,宣房瓠子空悲哀。
        我愿元气深滋培,权衡迭运兼公台。
        济川舟喜盛世见,清河颂许诗人裁。
      【注 释】
        河津:河边的渡口。
        龙门: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
        殷地:震动大地。殷,yǐn,震动。
        喧豗:xuānhuī,形容轰响。
        一气:犹一片。
        还回:循环往复。
        转石:环绕石山。
        蹶斯下:遭遇很多挫折才能向下游前进。
        天成:不假人工,自然而成。
        巨闬:巨大的墙垣。闬,hàn。
        何嵬:多么高大。嵬,wéi。


      3楼2013-06-26 21:00
      回复
        《游龙门记》
        明·薛瑄
        原文
        出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峦危峰,横出天汉。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相望。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由东南麓穴构木,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临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茫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盖天下之奇观也。
        下磴,道石峰东,穿石崖,横竖施木,凭空为楼。楼心穴板,上置井床辘轳,悬□汲河。凭栏槛,凉风飘洒,若列御寇驭气在空中立也。复自水楼北道,出宫后百步余,至右谷,下视窈然。东距山,西临河,谷南北涯相去寻尺,上横老槎为桥,□步以渡。谷北二百步,有小祠,扁曰后土。北山陡起,下与河际。遂穷祠东。有石龛窿然若大屋,悬石参差,若人形,若鸟翼,若兽吻,若肝肺,若疣赘,若悬鼎,若编磬,若璞未凿,若矿未炉,其状莫穷。悬泉滴石上,锵然有声。龛下石纵横罗列,偃者,侧者,立者,若床,若几,若屏,可席,可凭,可倚。气阴阴,虽甚暑,不知烦燠;但凄神寒肌,不可久处,复自槎桥道由明德宫左历石梯上。东南山腹有道院,地势与临思阁相高下,亦可以眺望河山之胜。遂自石梯下栈道,临流观渡,并东山而归。
        时宣德元年丙午,夏五月二十五日。同游者,杨景瑞也。
        --------------------------------------------------------------------------
        作者简介  薛瑄(1392—1464),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属山西)人。明英宗永乐年间(1403—1424)进士。宣宗时任御史,因秉公获罪下狱。代宗时任大理寺丞。英宗复辟,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参政。后任南京大理寺卿。卒谥“文清”。他是明代著名文学家、理学家,学宗程朱,世称其学为河东学派。有《薛文清公集》。
        --------------------------------------------------------------------------
        赏析  这篇文章选自《薛文清公集》。这是一篇具体记述龙门胜迹及特点的游记。作者是河津人,龙门是他家乡的名胜古迹,所以写来亲切有情。他又是清正律己的理学家,而龙门是三代圣君夏禹治水的主要治绩,所以文中“悚肃思德”。这就构成该文的思想特点,突出夏禹凿龙门以通黄河的劳绩和后世缅怀夏禹德泽的敬意,突出龙门的形胜奇险和世代巧夺天工的建筑,贯串全文的是一种敬畏赞叹的深情豪气。在描写龙门奇观、河山形胜之中,引导人们敬贤思齐、浩然奋发的情操,胸襟开阔,目光远大。它在写作上,略中有详,重点突出,类似特写,各具特色,写明德宫以松见刚毅性格,临思阁以高瞻远瞩见情怀,汲水楼以巧夺天工称奇,石龛则以悬石天姿多异。描摹想象,文字简洁,气势充沛,风格清正。
        《游龙门记》
        明·薛瑄
        译文
          出河津县县城西门,向西北上走过三十里地,就到达龙门山山脚下。东边和西边都是层层的山冈和高高的山峰,横排着直插向云霄。黄河从西北方的山峡里冲来,到了这儿,山脉中断了,河水流过来。两岸的陡岩面对面地竖立着,伟大的夏禹疏导开凿的功劳,在这儿显得最突出。
          从东南山根起在岩石上凿出洞眼、架起木桩,在河水上面凌空搭成一条栈道,盘旋着往山上去。靠河边有块开阔平坦的地面,够得上两三亩方圆,石头多,泥土少。居中有座禹王庙,叫做明德宫,规模十分壮丽。到大殿前参拜,默念到夏禹的丰功伟绩,肃然起敬了好半天。院子里有好多青松和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树根排开岩石泥土,突起延伸,互相连结着,稀疏的枝条和稠密的叶子接搭着遮住阳光,树皮树干苍老挺直、一股高傲劲儿,形象很坚定的样子,好像一些勇士各据一方,争持着不肯让步。   庙门外西南面有一座石头山峰,孤零零地从河心里高高插起。踏着石头台阶,登上了顶峰。顶峰上有座临思阁,因为山高风大,没法使用木料,全部用砖头砌成。从阁门口向下看,黄河激流翻滚,向三面冲击振荡,叫人疑心石头顶峰也像在晃动。掉头向北看那巨大的峡谷,朱红的岩石,苍翠的石壁,吐出云朵,飘过烟雾,散开就满明朗,合拢马上阴暗下来,一会儿工夫千变万化。西面是山连着山曲曲折折延伸过去。向东望那座最大的山,黑压压的和天一样高。向南见到浩荡的河流、汹涌的波浪,石头岛屿和沙滩地,高高的平原和断缺的河岸,烟雾笼罩的村庄和树林,那风里的满帆和浪里的大船,隐隐约约地出现了又不见了。华山、潼关以及陕西、河南的许多山,好像都在眼前。真是天底下少有的景致啊!
          顺着山路,从顶峰东面下山。有一处凿开石崖,用木头交叉架搭,悬空造起一座水楼。水楼中心在地板上开了个洞,洞上安着井架和绞车,挂下一根绳索向河里打水。倚靠在那栏杆边,清凉的风飘洒过来,就像传说里列御寇驾着天风在半空中站着。又从水楼北边沿着山路往禹王庙后面走过一百多步,就到了右面山沟边,向下面望,深得望不见底。东边背靠大山,西边面对黄河,山沟从南到北离开丈把远,上面横搭着一根老树桩,算是桥梁,脚尖挨脚跟地走过桥去。山沟北面二百步光景,有座小庙,匾上写着“后土祠”。北山山峰笔陡地高起来,山根一直连到河边。这就走尽了后土祠东边的山路。有座山洞,空荡荡像一间大厅。倒挂着的石钟乳长长短短,有的像人形,有的像鸟翅膀,有的像兽嘴,有的像肝脏肺脏,有的像赘瘤,有的像古鼎拖着三只脚,有的像一整套的编钟,又像玉坯子还没有车开,又像矿石还没有下熔炉,它的形状真没法说齐全。高处的泉水滴在石头上,咚咚地发出响声。洞下面石块横七竖八地散布着,卧倒的,歪斜的,竖起的;像床铺的,像茶几的,像屏风的,可以坐,可以扶,可以靠。洞里气候凉阴阴的,即使是大伏天,也不觉得闷热,只叫人心神感到凄清、肌肉里透着寒意,不能够多耽搁。重又打老树桩桥上走过明德宫左边,踏着石头台阶上去。东南山腰上面有座道院,地势跟临思阁高低差不多,也可以从那儿远望到黄河和龙门山一带的好风景。这就从石头台阶下来走向栈道,到黄河边上看了往来的渡船,才沿着东山回去。
          时间是宣德元年五月二十五。同游的人有杨景端。
        --------------------------------------------------------------------------------

        黄河龙门
          黄河龙门是黄河的咽喉,位于河津与陕西韩城交界的黄河峡谷出口处。此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涛滚滚,一泻千里。传说这里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人们所说的“鲤鱼跳龙门”就是指这里。黄河流经此地,破山峦而径出,泻千里而东流,据《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龙”可越,故名“龙门”。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
         龙门关 在河津县西北龙门附近,相传北周(557年—581年)时置关,久废,《新唐书·地理志》载,龙门县有龙门关。


        4楼2013-06-26 21:01
        回复
          龙门
          清·顾炎武
          亘地黄河出,开天此一门。千秋凭大禹,万里下昆仑。
          入庙焄蒿接,临流想像存。无人书壁问,倚马日将昏。
          ------------------------------------------------------------------------------
          龙门,即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西北约三十里,陕西韩城东北约八十里,分跨黄河两岸。
          焄[xūn][hūn]
          [xūn]1.香、臭气味:“~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2.古同“熏”,熏炙。
          [hūn]古通“荤”,葱蒜等有特殊气味的蔬菜。


          5楼2013-06-26 2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