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源吧 关注:191贴子:1,177

【资料举隅】中国近代的史学大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6-28 20:58回复
    转自汉书吧


    2楼2013-06-28 20:58
    回复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 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

      其著作合编在《饮冰室合集》 历史著作主要是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


      3楼2013-06-28 20:59
      回复
        陈寅恪,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广泛阅读历史、哲学典籍。早年,他留学日本、欧洲、美国等,学习梵文、巴利文等古文字,并了解西方文化等;回国后,曾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牛津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术机构。
        《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先生的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


        6楼2013-06-28 21:00
        回复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此外还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7楼2013-06-28 21:00
          回复
            章太炎,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汉族,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儒术新论》《订孔》《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
            章太炎先生的著作,实在是适合极端“黄汉”们读一读


            8楼2013-06-28 21:00
            回复
              陈垣(1880年11月12日—1971年6月21日),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字援庵,又字圆庵,笔名谦益、钱罂等。自幼好学,无师承,靠自学闯出一条广深的治学途径。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著作等身,成绩卓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重。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陈垣从教70多年,任过46年大学校长,对广大青年学者热心传授,影响深远,造就了众多的人才。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南宋河北新道教考》《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


              9楼2013-06-28 21:01
              回复
                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在南京任教期间,与柳诒徵、刘伯明、梅光迪、胡先骕、汤用彤等创办《学衡》杂志,任总编辑。该刊11年间共出版79期。其宗旨主要是提倡国学,兼介欧美学术。因于白话文持异议,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形成对峙之势。这一时期他撰写了“中国的新与旧”“论新文化运动”等论文,采古典主义,抨击新体自由诗,主张维持中国文化遗产的应有价值,尝以中国的白璧德自任。吴宓认为“只有找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普遍有效和亘古长存的东西,才能重建我们民族的自尊”。


                10楼2013-06-28 21:01
                回复
                  郭廷以(1904年-1975年),字量宇,河南省舞阳人。1926年东南大学历史系毕业。执教于清华大学、河南大学、中央政治学校。1949年赴台,1959年起,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合作,首创口述历史工作,以口述笔记方式,为民国史搜集资料。曾赴夏威夷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讲学及研究,并任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高级研究员。1975年病逝于美国纽约。毕生致力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培植大批史学人才,为现代史学著名先驱。著有《海防档》、《矿务档》、《中法越南交涉档》、《中俄关系料》、《筹办夷务始末补遗》《近代中国史纲》


                  14楼2013-06-28 21:02
                  回复
                    张荫麟(1905—1942),字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张荫麟1905年11月出生于官宦之家,192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第二中学。次年,考入清华学堂中等科三年级肄业。仅半年,在《学衡》杂志第21期上发表处女作:《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针对史学家梁启超对老子事迹考证提出异议,清华师生大为震动,并梁启超的激赏。1924年6月,又发表论文《明清之际西学输入中国考略》,分析明清两代传入的西方学术的差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重要专著为《中国史纲》,是当时受教育部委托所写的高中教材。出“上古篇”,虽是为高中所编教材,然其功力与学识并不稍减,而其取精用宏,引人入胜,乃归入中国史学名著不愧,贺麟先生称之为“他人格学问思想文章的最高表现和具体结晶”,其书“有真挚感人的热情,有促进社会福利的理想,有简洁优美的文字,有淹博专精的学问,有透彻通达的思想与识见” 。可惜,英年早逝啊。


                    15楼2013-06-28 21:02
                    回复
                      吴晗(1909-196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原名吴春晗,字伯辰,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副市长等职务;在“文化大**”期间因其所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被当权者残酷批斗,最后不得已在狱中自杀,家破人亡;“文化大**”结束后,其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人物传记:《朱元璋传》   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   史学著作:《读史札记》、《吴晗历史论著选集》、《胡惟庸党案考》、《明成祖生母考》、《胡应麟年谱》、《江苏藏书家小史》、《十六世纪前期之中国与南洋》、《由僧钵到皇权》、《明太祖》、《明史简述》、《朝鲜〈李朝实录〉中之中国史料》、《江浙藏书家史略》


                      16楼2013-06-28 21:03
                      回复
                        蒋廷黻(fu二声)(1895.12.7-1965.10.9),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湖南宝庆人,1911年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5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在任期间改革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主要著作:《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中国近代史》一书,提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的观点。 《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上、中两卷)《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上、中)、《蒋廷黻选集》。


                        17楼2013-06-28 21:03
                        回复
                          范文澜(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字仲云,浙江绍兴人,历史学家。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历史考略》、《群经概论》、《水浒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太平天国**运动》、《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18楼2013-06-28 21:03
                          回复
                            孟森,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擅治明清史,字莼孙,号心史,著作多以此署名,世称为孟心史先生。江苏武进人。十四岁就学于当地名师周载帆,以应科举之试。时孟森于制艺(八股文)外,开始着意于学术、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发展。嗣后又赴日本留学,进一步接受了西方近代学术文化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影响,并于其后撰写翻译了一些有关法学及经济学的著作。中年时,孟森作幕广西龙江兵备道,又为著名实业家张謇亲近幕友。他留心于地方政治经济现状,曾参与了清末立宪运动。孟森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学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发展的一块重要里程碑。著有《清朝前纪》《明元清系通纪》《明史讲义》《清史讲义》等。


                            21楼2013-06-28 21:05
                            回复
                              邓广铭(1907~1998)中国历史学家。字恭三。1907年3月16日生于山东临邑。1936年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毕业论文《 陈龙川传 》,深受指导胡适的赞赏。留校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和史学系助教。1950年起任。在此期间,修订出版了《辛稼轩年谱》、《稼轩词编年笺注》,先后两次重写了《岳飞传》,并写成《辛弃疾(稼轩)传》、《王安石》等书。同时还发表了《唐代租庸调法研究》、《唐宋庄园制度质疑》、《南宋对金斗争中的几个问题》等论文。 60年代初,执笔撰写了《中国史纲要》中宋辽金史部分,成为高校文科的首选教材之一。


                              22楼2013-06-28 2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