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乐居讯(编辑 史培翔)如火如荼的西客站改造,带动了区域的发展建设,为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带来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带来了对拆迁安置问题的无限烦恼。
西客站片区是济南市西部发展规划的重点改造项目之一,八年间,从十几个村子组成的村落,变成了三个回迁安置房组成的大社区,分布在西客站的东北方向。
高楼林立的回迁社区
在三个回迁安置社区里高楼林立,现代化的社区配套、干净的小区绿化,是许多过惯了院落式生活的村民没有想到的。在饮马村回迁社区的大门口,每到下午,楼前的阴凉处总能聚集起一帮老年人谈天说地,这其中老于就算一个。
环境好了感情淡了
老于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环境,在新社区住了近一年,他说已经习惯了住楼房的感觉,只是邻居之间缺少了一点热情,唯有每天午后的这段时间,在小区门口的阴凉地旁,熟悉的乡亲们才能坐下来叙叙旧、说说家长里短。
像老于一样的村民有很多,他们还是割舍不了邻里情,每到下午都会三五成群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看着周边过往的路人聊着家常。他们之中老年人居多,现在没了土地,接孩子遛弯成了老人们生活的全部。
虽然三个社区集中住进了周边几个村子里的村民,但大家相处都非常融洽。老于说:我们是见证这片土地变化的人,祖辈都生活在这,大家永远都是这里的主人,现在土地村庄都没了,希望感情还在。
彭家庄回迁纪念碑
土地没了收入少了
从2008年开工至今,西客站建设一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改变居住环境的同时,村民们对周边工作机会的减少也有怨言。“现在住上楼了,可是土地没了,老年人没有多少机会务工,周边也没有年轻人能干的工作。”住在饮马社区的居民告诉记者:“周边没有多少企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年轻人不是自己做生意,就是要去市里找工作。”
记者发现,以西客站为中心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除去房地产企业竟然没有几家大型企业。在有限的企业中,多数提供的工作机会也仅限于服务类、保洁、保安等体力劳动工作。而面对西客站片区的大量青壮年人群,兴福佳苑东侧的西客站劳动就业培训基地却空无一人,大门紧锁。
劳动就业基地似乎没有了它的意义
在多数年轻人看来,找工作到不如自己做生意来的容易。家住大金新苑的张女士早在两年前,就选择在离西客站不远的世界购物广场做起了女装生意,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她选择把孩子送到离家九公里远的机床二厂幼儿园就读。张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孩子每月的入园费用是全家人每月补偿款的全部,如果不自己做点生意,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
社区大门口
补偿说好的实际真没有
张女士一家是大金庄村第一批拆迁户,也是第一批回迁户,他们顺利抽到了两套100多平米的房子。张女士告诉记者,当初村里承诺的每人40平米的房子落实了,但是每人35万的补偿款却没有一点音讯,只有政府发放的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费和村里补偿的每人100多元补助。
家住饮马社区的刘先生,在谈话间也透漏着对政府安置补偿的不满。“我认可这里的生活环境,但不认可政府答应却没有实现的补偿” 今年60多岁的刘先生指着原来自家房子的方向告诉记者:“当年说好的政府收了土地补偿款,到现在一分也没有见到,我们这个年纪,打工都没人要,靠着每人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真是生个病都看不起”。
空地上盖起的商品房
采访最后,刘先生的一句话说出了村民的心声:“政府如果只关心收土地盖房子大搞建设,不关心村民失去土地的后果,那不叫真正得民心;真正能感受到这里变迁的就是我们这些村民,以后居住于此的也是我们这些人,政府如果不能保证居民的工作、养老、环境、医疗,不考虑我们的感受,那就算做了好事那也不叫真正得民心。”
在走访的三个回迁社区里,记者听到最多的抱怨声还是拆迁补偿费用问题。现阶段西客站拆迁区域已达85%以上,多数村民住进了楼房,可在村民们的心里总还有一道过不去的“坎”。当人们真正不愿生活在城里的时候,那城镇化就真正失去了意义。
西客站片区是济南市西部发展规划的重点改造项目之一,八年间,从十几个村子组成的村落,变成了三个回迁安置房组成的大社区,分布在西客站的东北方向。
高楼林立的回迁社区
在三个回迁安置社区里高楼林立,现代化的社区配套、干净的小区绿化,是许多过惯了院落式生活的村民没有想到的。在饮马村回迁社区的大门口,每到下午,楼前的阴凉处总能聚集起一帮老年人谈天说地,这其中老于就算一个。
环境好了感情淡了
老于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环境,在新社区住了近一年,他说已经习惯了住楼房的感觉,只是邻居之间缺少了一点热情,唯有每天午后的这段时间,在小区门口的阴凉地旁,熟悉的乡亲们才能坐下来叙叙旧、说说家长里短。
像老于一样的村民有很多,他们还是割舍不了邻里情,每到下午都会三五成群在社区的各个角落,看着周边过往的路人聊着家常。他们之中老年人居多,现在没了土地,接孩子遛弯成了老人们生活的全部。
虽然三个社区集中住进了周边几个村子里的村民,但大家相处都非常融洽。老于说:我们是见证这片土地变化的人,祖辈都生活在这,大家永远都是这里的主人,现在土地村庄都没了,希望感情还在。
彭家庄回迁纪念碑
土地没了收入少了
从2008年开工至今,西客站建设一直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改变居住环境的同时,村民们对周边工作机会的减少也有怨言。“现在住上楼了,可是土地没了,老年人没有多少机会务工,周边也没有年轻人能干的工作。”住在饮马社区的居民告诉记者:“周边没有多少企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年轻人不是自己做生意,就是要去市里找工作。”
记者发现,以西客站为中心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除去房地产企业竟然没有几家大型企业。在有限的企业中,多数提供的工作机会也仅限于服务类、保洁、保安等体力劳动工作。而面对西客站片区的大量青壮年人群,兴福佳苑东侧的西客站劳动就业培训基地却空无一人,大门紧锁。
劳动就业基地似乎没有了它的意义
在多数年轻人看来,找工作到不如自己做生意来的容易。家住大金新苑的张女士早在两年前,就选择在离西客站不远的世界购物广场做起了女装生意,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她选择把孩子送到离家九公里远的机床二厂幼儿园就读。张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孩子每月的入园费用是全家人每月补偿款的全部,如果不自己做点生意,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
社区大门口
补偿说好的实际真没有
张女士一家是大金庄村第一批拆迁户,也是第一批回迁户,他们顺利抽到了两套100多平米的房子。张女士告诉记者,当初村里承诺的每人40平米的房子落实了,但是每人35万的补偿款却没有一点音讯,只有政府发放的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费和村里补偿的每人100多元补助。
家住饮马社区的刘先生,在谈话间也透漏着对政府安置补偿的不满。“我认可这里的生活环境,但不认可政府答应却没有实现的补偿” 今年60多岁的刘先生指着原来自家房子的方向告诉记者:“当年说好的政府收了土地补偿款,到现在一分也没有见到,我们这个年纪,打工都没人要,靠着每人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真是生个病都看不起”。
空地上盖起的商品房
采访最后,刘先生的一句话说出了村民的心声:“政府如果只关心收土地盖房子大搞建设,不关心村民失去土地的后果,那不叫真正得民心;真正能感受到这里变迁的就是我们这些村民,以后居住于此的也是我们这些人,政府如果不能保证居民的工作、养老、环境、医疗,不考虑我们的感受,那就算做了好事那也不叫真正得民心。”
在走访的三个回迁社区里,记者听到最多的抱怨声还是拆迁补偿费用问题。现阶段西客站拆迁区域已达85%以上,多数村民住进了楼房,可在村民们的心里总还有一道过不去的“坎”。当人们真正不愿生活在城里的时候,那城镇化就真正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