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森吧 关注:497贴子:9,717
  • 14回复贴,共1

上海票房奇遇记(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几天休息,特意陪杨洁老师来上海票房玩玩。
今天的票房在上海市政协三楼一出电梯的大厅里,头顶是天井,回音很大,所以要用音响和话筒。来票房的路上,我们接了一位88虚岁的老先生,精神矍铄,步履轻盈,耳不聋眼不花,反应很快,您道这位先生是何许人?当年上海报界前辈秦绿枝,曾采访过杨宝森先生,同时也看过很多老戏,是资深记者和资深票友。当然,秦绿枝是笔名,本人姓吴,都管怹叫吴家伯伯。老先生不怎么出来活动,但听说杨洁老师来上海,怹很高兴见见聊聊唱唱。
我们到的时候票房活动已经开始了,等前面的朋友唱完,鼓师老先生请杨老师唱《定军山》,因为鼓师老先生想多练练场面。您道鼓师是谁?上海名琴阎一川之岳丈也。
当然,上海杨派名票薛永宁、琴票楼庄东也在票房活动,二位去天津参加和平杯的时候我们有过交情,所以聊得也很开心。
杨老师唱罢,票房让我唱,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就《碰碑》头场吧。唱完,大家反应还行,陶白白告诉我说“猛抬头”的散板再回去听听。我想应该是有问题了,不好意思。陶白白今天上午从天津飞来,下午就来活动了。我们前不久才和杨老师去天津,在他家住了好几天,特感谢他大清早起来给我们买鳎玛鱼……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6-30 00:34回复
    再后面,一位老先生唱《挂帅》,咪咪告诉我说这位是舒昌玉。艾玛,电视上看到过的,梅派唱得来顶好咯…… 今天虽然高音没起来,但唱出来全是老味,真是难得。为舒先生操琴的中年人手里不错,傍得很磁实,一问才知道,敢情这位也有来头的,他父亲曾给梅兰芳拉过,后来傍言慧珠的,父是英雄儿好汉,梅派正经不错,而且整个乐队配合非常严,真是一种享受。这且不言,演唱空隙,一个拉琴的小姑娘过来和我搭话,一盘两盘,我天,前两年我湖南的朋友陈晓军来北京向苏广忠请教,我们仨一起去北京青年票房玩,大家烦苏老师打一段,苏老师头次去这个票房,别人不认识就认识我,就让我唱,我使劲推辞,因为尽管和票房的人认识不少,但我不是人家票房的人,不好多占人家时间。但苏老师让我唱,别人也跟着怂恿,推辞不过,唱的就是《碰碑》头场,而拉琴的那个小姑娘就是今天这位小姑娘。就一面之缘,数年之后还能认出我,是她记性好,还是我丑得太有特点了?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6-30 00:49
    回复
      今天下午天蟾是王佩瑜的《审头刺汤》,审头唱完,王没事了,琴师刘强也来到票房,后来为杨老师拉了大半出《乌盆记》……
      活动结束后,我们移步二楼餐厅用餐,我挨着吴家伯伯坐,当然不放过要追问当年怹采访杨先生的事情,吴家伯伯说杨先生真是不健谈等等,后来又聊了其他事情,只记得怹告诫我说,你唱得不错,但不可陷到里面,要保持一定距离。我不太明白为什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后来杨老师解释说大概是戏班太复杂,不希望你惹麻烦。我倒没觉得是这个意思,但老先生的话一定有他的道理,我留神就是。
      总之今天的活动非常开心,尽欢而散。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6-30 00:52
      收起回复
        秦绿枝的杂文也算“夜光杯”(新民晚报副刊)的风景线了,尤其喜欢涉及到京戏、滑稽戏等人或事的回忆文章


        4楼2013-06-30 15: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