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君健吧 关注:92贴子:1,426
  • 7回复贴,共1

【叶氏安徒生童话】世界上最美丽的一朵玫瑰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前有一位权力很大的皇后。她的花园里种植着每季最美丽的、从世界各国移来的花。但是她特别喜爱玫瑰花,因此她有各种各色的玫瑰花:从那长着能发出苹果香味的绿叶的野玫瑰,一直到最可爱的、普罗旺斯①的玫瑰,样样都有。它们爬上宫殿的墙壁,攀着圆柱和窗架,伸进走廊,一直长到所有大殿的天花板上去。这些玫瑰有不同的香味,形状和色彩。

  但是这些大殿里充满了忧虑和悲哀。皇后睡在病床上起不来,御医宣称她的生命没有希望。

  “只有一件东西可以救她,”御医之中一位最聪明的人说。“送给她一朵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一朵表示最高尚、最纯洁的爱情的玫瑰花。这朵花要在她的眼睛没有闭上以前就送到她面前来。那么她就不会死掉。”

  各地的年轻人和老年人送来许多玫瑰花——所有的花园里开着的最美丽的玫瑰花。然而这却不是那种能治病的玫瑰花。那应该是在爱情的花园里摘下来的一朵花;但是哪朵玫瑰真正表示出最高尚、最纯洁的爱情呢?

  诗人们歌唱着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一朵。消息传遍全国,传到每一颗充满了爱情的心里,传给每一种年龄和从事每种职业的人。

  “至今还没有人能说出这朵花,”那个聪明人说,“谁也指不出盛开着这朵花的那块地方。这不是罗密欧和朱丽叶棺材上的玫瑰花,也不是瓦尔堡②坟上的玫瑰花,虽然这些玫瑰在诗歌和传说中永远是芬芳的。这也不是从文克里得③的血迹斑斑的长矛上开出的那些玫瑰花——从一个为祖国而死去的英雄的心里所流出的血中开出的玫瑰花,虽然什么样的死也没有这种死可爱,什么样的花也没有他所流出的血那样红。这也不是人们在静寂的房间里,花了无数不眠之夜和宝贵的生命所培养出的那朵奇异之花——科学的奇花。”

  “我知道这朵花开在什么地方,”一个幸福的母亲说。她带着她的娇嫩的孩子走到这位皇后的床边来,“我知道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那朵表示最高尚和最纯洁的爱情的玫瑰,是从我甜蜜的孩子的鲜艳的脸上开出来的。这时他睡足了觉,睁开他的眼睛,对我发出充满了爱情的微笑!”

  “这朵玫瑰是够美的,不过还有一朵比这更美,”聪明人说。

  “是的,比这更要美得多,”另一个女人说。“我曾经看到过一朵,再没有任何一朵开得比这更高尚、更神圣的花,不过它像庚申玫瑰的花瓣,白得没有血色。我看到它在皇后的脸上开出来。她取下了她的皇冠,她在悲哀的长夜里抱着她的病孩子哭泣,吻他,祈求上帝保佑他——像一个母亲在苦痛的时刻那样祈求。”

  “悲哀中的白玫瑰是神圣的,具有神奇的力量;但是它不是我们所寻找的那朵玫瑰花。”

  “不是的,我只是在上帝的祭坛上看到世界上最美的那朵玫瑰花,”虔诚的老主教说。“我看到它像一个安琪儿的面孔似的射出光彩。年轻的姑娘走到圣餐的桌子面前,重复她们在受洗时听作出的诺言,于是玫瑰花开了——她们的鲜嫩的脸上开出淡白色的玫瑰花。一个年轻的女子站在那儿。她的灵魂充满了纯洁的爱,她抬头望着上帝——这是一个最纯洁和最高尚的爱的表情。”

  “愿上帝祝福她!”聪明人说。“不过你们谁也没有对我说出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

  这时有一个孩子——皇后的小儿子——走进房间里来了。他的眼睛里和他的脸上全是泪珠。他捧着一本打开的厚书。这书是用天鹅绒装订的,上面还有银质的大扣子。

  “妈妈!”小家伙说,“啊,请听我念吧!”

  于是这孩子在床边坐下来,念着书中关于他的事情——他,为了拯救人类,包括那些还没有出生的人,在十字架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没有什么爱能够比这更伟大!”

  皇后的脸上露出一片玫瑰色的光彩,她的眼睛变得又大又明亮,因为她在这书页上看到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从十字架上的基督的血里开出的一朵玫瑰花。

  “我看到它了!”她说,“看到了这朵玫瑰花——这朵地上最美丽的玫瑰花——的人,永远不会死亡!”

  ①普罗旺斯(Provence)是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地区。这儿的天气温和,各种各色的花草很多。
  ②瓦尔堡(Valborg)是八世纪在德国传道的一个修女,在传说中被神化成为“圣者”,她在传说中是保护人民反对魔术侵害的神仙。
  ③文克里得(Arnold Von Winkelried)是瑞士的一个爱国志士。1386年瑞士在山巴赫(sempach)战胜英国时,据说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把好几个敌人的长矛抱在一起,使它们刺进自己的胸口里而失去作用。这样他就造成一个缺口,使瑞士军队可以在他身上踩过去,攻击敌人的阵地。

(1852)

这篇故事于1852年发表在《丹麦大众历书》上。在旧时的丹麦,“历书”就像中国过去用的“皇历”一样,每家都有一本,作为日常生活参考之用;所不同的是,丹麦的“历书”中总载有一篇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她是一个废物》,就是首发在“大众历书”上的。他利用这种群众性强的出版物发表这类作品,其用意是很明显的。在安徒生的想象中,耶稣是一个献出自己生命从苦难中拯救人民的人——因为在当时他在现实生活中还找不到这样的人,所以他说在恶人把他钉在十字架的那一堆血泊中所开出的玫瑰,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花。“他,为了拯救人类,包括那些还没有出生的人,在十字架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实际上他是通过这个象征性的故事来歌颂勇于为人民解除苦难而作出牺牲的人。这里的耶稣不宜与宗教迷信混为一谈。

(pres校录) 



IP属地:辽宁1楼2007-08-07 22:13回复
    • 121.227.193.*
    感动,基督不朽!


    2楼2008-08-30 08:10
    回复
      • 121.227.193.*
      “这里的耶稣不宜与宗教迷信混为一谈。”——为什么不能?


      3楼2008-08-30 08:19
      回复
        • 221.11.46.*
        宗教和迷信不能混为一谈,所以写这句话——“这里的耶稣不宜与宗教迷信混为一谈。”是不恰当的


        4楼2009-01-01 19:11
        回复
          • 221.11.46.*
          《安徒生》童年的回忆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一生未婚,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他出身贫寒,是鞋匠和洗衣妇的儿子。他的祖父早逝,但生前是小城里人人皆知的疯子,这是安徒生小心灵上的大黑影。安徒生童年时不喜欢和别的孩子玩耍,每天只爱在家里玩他父亲替他做的戏台和戏子小洋娃娃,不然便是坐在他家后院里做白日梦,沉迷在幻想世界里。当他在城里的贫民小学念书时,总是硬拉着别的小孩,把他自己编造的故事告诉他们,每个故事中的英雄、王子总是他自己。这样他受尽别的孩子的奚落凌辱,有的小孩嘲笑他:“你疯了,就像你的祖父一样。”一听到这嘲弄,安徒生便沮丧不已。
           其实这个叫安徒生的孩子敏感极了。敏感,所以受到的伤害更深更长久,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到自己编造的故事里去,象驼鸟把头深深地埋进沙堆,不看,不看这个不符合自己梦想的世界。小小的安徒生应该在那个时候就发现了,幻想,那是可以筑造起来让自己做君王的城堡。11岁,父亲去世,14岁,他带着10个银币,告别母亲,前往哥本哈根,他心里始终有一个愿望,象火一样的愿望日日夜夜让他感到灼痛,想做一个演员!当他目光炯炯地向母亲宣告这个决定的时候,母亲仿佛听到了翅膀扑扇的声音,她给了疯狂的儿子10个银币。
           安徒生满是泥浆的靴子跋涉在哥本哈根的郊外,他突然停下劳累不堪的脚步,面带微笑,是因为看到一根蓝色金边的羽毛飘落在路旁的草丛……上帝给这个孤独的人一个最暖的灵魂城堡。
          到达哥本哈根的第一天,安徒生找好住所便刻不容缓去了皇家剧院。 然而,他后来说:“在剧院里,我看到了我梦寐以求的舞台,舞台是那么大,是那么漂亮,我却无法走进它!”
          “上帝关上了门,又打开了一扇窗。”这个虔诚的基督徒失去了表演的希望,却由于大量的阅读以及与丹麦著名作家的相识而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
           他在23岁那年开始写作生涯。他写诗,写剧本,写小说,但他的作品不是被退稿,便是出版后得到很坏的书评。那只鹅毛笔,蘸着孤独,蘸着闪闪发亮的愿望,不停地划动。他一个人坐在旋转木马上,看着四季在自己身边热闹地流转,他一个人唱歌,一个人看星星,一个人抚摸着小天使柔软的金发,说,生活多美好……
           从34岁那年,他的作品开始引起注意。1867年,安徒生离开故乡欧登塞快有50年,欧登塞城正式请他回去庆祝,于是他在一个寒冷的12月荣归故里。当日全城的学校为了他放假一天,市民夹道欢呼,家家户户挂起红白国旗,在市政厅里全城的重要人物盛装聚集一堂,来接待这位从前穷鞋匠的儿子。
           安徒生一生是孤独的,安徒生一生是忧郁的。向上帝倾诉是他惟一的安慰。孤独是一种力量,正因为安徒生的作品中具有了强大的孤独,才使他的童话变得深刻而又丰富。


          5楼2009-01-01 19:17
          回复
            很好。。。


            6楼2009-02-21 23:14
            回复
              • 114.235.187.*
              。。。。。。。。。。。


              7楼2010-04-15 18:33
              回复
                • 58.240.102.*
                vdxverfw


                8楼2010-05-03 16: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