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勉强算是一介书生,少时家乡读书,工作之初辗转四个山村小学教书,而立之年分管文化图书,不惑之年硬着头皮提笔写书,清贫桀骜,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平日敬仰知识,仰慕学者,维喜埋头故纸堆,维喜田间地头盘膝讨教,维喜走别人不愿走的路。若归结为文化,充其量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草根文化。
我从小顽皮,喜欢新鲜事物,又是姥爷最为疼爱的外甥,故有机会与姥爷常去乡镇企业转转。那时旧堡的乡镇企业红极一时,特别是戏装厂,是省里的典型,效益好得不得了。姥爷是个老文化人,不仅能写会算,而且性格内敛,在人才缺乏的当时,是戏装厂争抢的人物。与姥爷朝夕相处,通过姥爷熟识了好多老艺人,正是这些老艺人们对文化的敬畏,对文化事业的虔诚,使我幼小的心灵开始对文化特别是万全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多年来,之所以为万全文化这些事呻吟、呐喊、践行,既是受像姥爷这些个老文化人的影响,更是出自对家乡的热爱,是一种本能、一种情感、一种责任、一种倾述、一种宣泄,是一种朴素的乡土情结。
我非学者,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谈不上研究。但出于对事业负责,对后人负责,总希望把万全历史上的一些脉络弄清楚,因此无论什么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也常会下到基层去探访。正是这种性格,使我有幸发现并结识了好多万全的乡土人才,旧堡戏装厂的韩永岐老人就是其中之一。其实这本书里所写的,就是韩永岐老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对于老人的痴迷执着和不懈不馁、口无遮拦和激情四射,没有发自心底对文化人的尊重情感,是难以理解的。我希望把韩永岐老人的思想、奋斗轨迹和对戏装及戏装事业的理解记述下来,以供后人品鉴。
我是一根小草,也随风摇曳,但劣根不移;也一岁一枯荣,但劣根不死。冬去春来,小草又要发芽。无意与参天大树比肩,只愿为万全文化的春天增添些许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