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见不平砍一刀吧 关注:6贴子:967
  • 10回复贴,共1

诸城历史名片记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次有人问我家长名人,额,我就说了个王尽美,和苏轼任密州刺史……确实丢人。做人不能不交际,谈吐而无知,羞莫过如。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7-03 14:53回复
    『壹』舜              先秦时期。据说双瞳。姓姚,名重华。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史记载,尧让位于舜,据帝位39年。               出生于姚地(又说为河南,反正真正故地未知)。家室寒微,父为盲,母早亡。继母、异弟多次想害死他,他也不计较(有点傻)但他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仁慈典范。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7-03 15:17
    回复
      年老时,自觉儿子不行,就禅位给了“三过家门不入”的禹。据说死在野外,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7-03 15:26
      回复
        『贰』公冶长           春秋时期齐国人,又说鲁国人。名长,字子长。诸城人。         孔子女婿,七十二贤人之一,名列二十。母子二人,自幼贫寒,德才兼备。据传会鸟语。公冶长墓,坐落诸城。北宋追封高密侯,明改封先贤公冶子。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7-03 15:43
        回复
          附传说故事:孔老夫子的 七十二贤 中,有个识 鸟语 的,这个人是个打柴郎, 复姓 公冶,名叫长。公冶长家里只有母子二人,十分贫寒。他从小就很聪明,经常跟母亲到山上打柴。有一天母亲生病,不能上山打柴,可是家中又无米下锅,小小年纪的公冶长心里很难过,他就背着母亲,拿着砍刀和绳子偷偷地上山去了。
          公冶长自己来到山上,感到很孤单,心里有些害怕,不由得就哭起来。哭声越来越大,惊动了山上的小鸟,都嗡嗡从远处飞来,落到公冶长的身边。公冶长看着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这么多花花绿绿的鸟,感到很奇怪,这时有一只羽毛乌黑的鸟在说:“你哭啥?你哭啥?”小公冶长更纳闷了,心想:鸟怎么还会说话呢?因此就说:“你是什么鸟,怎么也会说人话?”“我叫八哥,生来就会说话。”公冶长心想:鸟能学人说话,那么说,人也能学鸟说话了。这时八哥又问:“你叫什么名字,为啥在这里哭啼?”小公冶长就把自己的名字和母亲生病以及到山上打柴害怕的事告诉了八哥。八哥和其它的鸟听了后,都觉得小公冶长怪可怜的,然后齐声说:“我们大家同你做伴帮助你拣柴。”小公冶长听了很高兴,他也不害怕了,就和鸟一起拾起柴来。
          他一边拾柴,一边看着这群鸟叨着一根根柴棒朝他身边堆,不一会,就堆成一座小山。公冶长用绳子捆好柴禾要回家,这时八哥不知从那里叨来一串 花生 ,给小公冶长,叫他带回家给母亲治病。小公冶长很感激,背着柴,提着花生,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群鸟,回到家时,天快黑了,母亲问他去哪,到这么晚才回来。他就把上山的事讲给母亲听,善良的母亲将他紧紧地抱在怀里,不由一阵心痛,接着就大串大串的泪珠落在小公冶长的身上,从此以后,小公冶长每天都到山上打柴,经常和这群鸟玩,还常常学着鸟的叫声,这样时间长了,小公冶长不知不觉竟学会了鸟语,懂得了鸟音。
          几年后,小公冶长已长大成人,他仍然每天上山打柴,同这些鸟一块戏耍。一天,突然听到乌鸦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獐,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听后跑到了南山,果然看到有只死獐。他把死獐拖回家里剥了,然后把獐肉煮熟吃了,可是他忘记了乌鸦的话,把獐肠子埋了。乌鸦很生气,认为公冶长不够朋友,就想报复他。时隔不久,这天公冶长正在山上打柴,突然乌鸦又说:“公冶长、公冶长,北山有只死绵羊,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听后,又往北山跑去。在很远的地方,他发现一堆人围着看什么,他以为又是一只死绵羊,恐怕被别人拖去,就喊:“你们别动,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当他走近一看,躺在那里的不是死绵羊,原来是一个死人(当时他还提把刀)。围观的人们把他捆了起来,送到县衙。到了县衙大堂,县官问他为什么要打死人。公冶长申辩说:“这个人不是我打死的,我也不知道谁打死的。”于是他将事情的经过向县官讲一遍,县官听了,暗说:“人怎么能会鸟语?”他怕公冶长撒谎,就叫差役背着公冶长,逮一个小燕子装在一个笼子里,提到大堂上,这时老燕子飞来,在外面乱叫。县官就问公冶长:“外边燕子说什么?”公冶长就说:“禀告大人,外边的燕子在说:我一没有得罪你,二没碍着你 ,为什么把我的孩子关在笼子里?”这时县官才真正相信公冶长懂得鸟语,确定他没有杀人,就把公冶长放了。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7-03 15:44
          回复
            『弎』诸葛亮            字孔明。三国人。祖籍汉琅琊郡诸县(今山东诸城)。他的故事耳熟能详,著作《出师表》等。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7-04 11:38
            回复
              『肆』赵明诚              字德甫。现诸城人。宋徽宗宰相赵挺之第三子。著名的金石学家,著有《金石录》。              21岁尚在太学读书时,与宋著名词人李清照(今济南人)喜结伉俪。赵挺之去世后,遭蔡京诬陷,家族受到牵连。赵明城夫妇呆在青州。虽然居乡里,却更有时间研究金石著作。靖康年,赵明城因奔母丧南下江陵,任江宁知府。时李清照已经回青州,精挑细选金石文物十五车,南下与丈夫会合。走后不久,青州时局动荡,家里就遭到了兵祸。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7-04 12:04
              回复
                赵明城只做了一年江宁知府,便因失职被罢官。(当时王亦叛乱,下属汇报,他没有说话。他的下属就一起歼灭了王亦,汇报赵明城时,发现他早已弃城逃跑了)。李清照并因此对赵明城的懦弱感到羞耻。两人的感情也没有以前那样好了。江西逃亡路乌江,李清照想起项羽,不禁吟诵《夏日绝句》,赵明城听后羞悔难当。最后,以急病发作而亡。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7-04 12:10
                回复
                  赵明城与李清照结婚时,李清照十八岁。最后改嫁,又遭到了当时士大夫的批判。最后贫困交加,孤独漂泊,死于江南。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7-04 12:19
                  回复
                    『伍』张择端            字正道,又字文友,诸城人。北宋末年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清明上河图》和《金明池争标图》是仅存的两部作品。全景式构图,生动描绘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7-05 12:59
                    回复
                      『陆』刘墉               字崇如,号石庵,清朝,现诸城人。博通百家经史,精研古文考辩,书法最佳,尤擅长小楷。与当时的翁文纲、铁保、成亲王(嘉庆的哥哥)统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任《四库全书》副总裁。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7-05 13: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