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天没更了。今天来聊聊另一个跟留给我很深回忆的社团——右脑风暴社。
右脑风暴社成立于2007年末,也就是我入学的那一年。而创立它的是一位我很敬仰的杭外人,王佳晟学姐。王佳晟学姐比我大一届,我初一时她在当时的初二10班。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一个初二的同学如果想要创立一个社团,而且很好地组织发展它,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并不是说初二的同学没有这样的能力,而是高年级的学长学姐和带社团的老师们会用一种不信任的目光来看待你。然而在那么多年以前,王佳晟学姐就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创造过这个奇迹。而且尽其整个杭外生涯,让杭外校园为之转动。
我想说,在当时,一个学生能进入杭外就已经是“光宗耀祖”的事,一个杭外学生能成为年级里的top student更是不容易,而如果一个学生不但能成为整个年级整个学校课外活动的领军人物,而且能够在杭外文化上添砖加瓦,那就让人难以望其项背了。
王佳晟就是这样一个人。
右脑风暴成立之初,几乎就是那个初二10班的一群同学玩玩闹闹的班级“家庭作坊”。那一学年,是疯狂推理社的巅峰。那一年的疯狂推理社几乎让全校都为之疯狂。而立意有重合的右脑风暴社就在那年慢慢成形,崛起,最终在三四年时间里,占据了疯狂推理的所有市场,使之成为了历史。
右脑风暴(或者说王佳晟)总是能够抛出一些新颖的概念,新鲜的游戏,然后引起全校的流行。比如2009年(改制前夕)与疯狂推理合办的魔方大赛。右脑风暴引进了魔方这一并不新鲜的玩具,导致全校上下立刻风行转魔方,很多同学将所有课余时间都投入到研究魔方转法中去,最后的比赛也是相当激烈。能在一分钟内还原三阶魔方的人已经并不罕见。
2009年秋,右脑风暴又将三星智力快车引入杭外,使得上至高二下至初一的同学都开始挑战智力极限。印象中,那一年的三星智力快车是风风火火的。
由于跟王佳晟私交甚好,2010年春,在她想要退位让贤之际,她找到了我。那时的右脑风暴成立不到三年,却已经成为杭外理想社团的典范。我因为已有聚贤庄在身,所以推脱了她的请求,推荐郭一路加入右脑。一个学期后,郭一路和陈诗慧成为了右脑风暴的“双社长”(这种形式跟环保社的分头制很像)。
然而失去了王佳晟的右脑风暴瞬间失去了原先的光彩。虽然在社团积分上他们仍然依靠老牌的智力活动居于高位,但缺乏创新能力是右脑在2010年春到2011年春一年半时间没有较大发展的关键。
还是王佳晟,这位右脑的开山始祖,在2011年秋,将又一个新鲜的概念从美国芝加哥暑校带到了杭外,带到了中国,甚至亚洲——魁地奇。
魁地奇是源自JK罗琳《哈利波特》小说中的一种类似橄榄球的运动。在西方国家的多数大学已经成立了正规的魁地奇联队,和盛大的校际比赛。王佳晟是第一个将这项运动传入中国的人。2011年初冬,她又一次找到我,问我对她举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看法,或许是因为我看人比较准,或许是因为她就要毕业了。我支持了她的想法,但拒绝了她让我主导这个活动的请求,只是同意帮她做宣传。
真正的杭外人只要有想法就能努力将其变为现实。王佳晟的困扰在于自己就要毕业,而手下的新右脑成员没有能够胜任接手的人选——此时郭一路和陈诗慧也已告退,社长是当时高一的马驰也。所以在她进入大预班的那个学期,就以一种言传身教的方式,举办了两场魁地奇表演赛。而这两场比赛是轰动的!杭城多家媒体都将镜头对准了杭外,想要看看这所位置偏僻,平时静如隐士的学校,又带给了中国什么样的惊喜。
王佳晟通过她大预班两个多月的努力也找到了可以胜任的两代接班人,这两代人在我看来对于右脑来说是关键的:小我一届的蒋杉,小我两届的张雨奇(都是各年级大神的存在啊)。
2012年,虽然右脑风暴和魁地奇协会的关系略有暧昧不清,但魁地奇的确成为了我们杭外除了模联,除了辩论,除了傲人的英语水平外的另一张名片。就连本届毕业生的毕业歌中也多了一句“曾记否绝望之星激情模联 山寨魁地奇”。由此可见,“魁地奇”,已经被拿来与“希望之星”与“模联”相提并论了。
来到加拿大的第二个星期,我惊喜地发现,学校里也有魁地奇队,激动到热泪盈眶。
就说这么多吧。让我们记住这位,影响了我们好几届人的杭外人——王佳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