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本月继续有19部影片公映,但相比疲软无力的国产电影,好莱坞引进大片则抓紧2010最后的机会则开始横扫国内电影市场票房。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本片导演大卫叶茨执导了三部哈利波特电影分别是凤凰社、混血王子和半部死亡圣器。他未必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最有艺术水准的导演,但他绝对算得上是最会走钢丝的高手,一直在书迷、影迷、电影公司和JK罗琳之间小心翼翼搞平衡。虽然每次都在搞砸和满堂彩之间让人替他捏一把汗,但他居然也平安无事地一路走了下来。现在终于要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了。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中文版有559页,仅次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575页,但这一部被拍成了上下两集。从好的角度来看,这是电影公司吸取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教训,顺应广大书迷的心声,让原著故事能够完整地呈现;而从邪恶的角度来想,这是电影公司面对史上最赚钱的电影系列之一在最后结局来临之前,恋恋不舍地想从这棵摇钱树上再最后摇点钱下来。 伴随着商业上的成功,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所带来的商业利益已经膨胀为一个庞大的商业体系。作为这个商业体系的一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特别是后期的几部电影,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非艺术因素的干扰。从《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开始,即使我们排除掉对大卫叶茨导演在个人艺术能力,他在相关改编电影中所呈现的那种小心翼翼,试图八面玲珑的拘谨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这三部电影的完整度。这种完整度并非基于电影是否忠实于原著,而是看导演是否忠实于电影本身。大卫叶茨指导的三部哈利波特电影都很遗憾的在电影本体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但同时我们也知道,这未必与他的艺术能力有直接关系。 从本片我们可以看出,大卫叶茨或者华纳电影公司的一种明显态度转变。既然怎么拍都有人不满意,那么在大结局来临之前,我们就优先照顾书迷吧!于是本片就变成了这样一部电影。如果你不是书迷,那么你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可能会在故事方面有无数的困惑;如果你是书迷,那么这部电影拍成什么样其实你都不在乎,因为感动你的永远是你自己,这种感动和电影其实无关。 《爱出色》 作为一部都市时尚浪漫爱情题材影片,《爱出色》在延续了《非常完美》开创的这个本土类型的同时,也试图向好莱坞的前辈《穿普拉达的女魔头》致敬。本片主演姚晨在这部电影中成功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可以说是姚晨所有大银幕角色中最为成功的一个。本片导演陈奕利的上一部电影作品是2007年的《天堂口》,此片最后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不算成功。在沉寂三年以后,陈奕利此次凭借《爱出色》试图杀回主流电影市场,但是最后黯淡的票房,还是没有让他如愿以偿。导致本片票房不佳的原因有很多,但如果从电影角度来看,《爱出色》仍然算是一部制作精良、人物精彩的浪漫爱情片。只是如何让这样的电影故事真正能够和中国观众的生活接上头,恐怕仍然会是今后的电影创作者需要去认真琢磨的问题。
《生化危机:战神再生》 虽然已经是该系列的第四部了,但是作为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僵尸片,《生化危机:战神再生》凭借出色的3D效果,仍然在国内获得了不错的票房。僵尸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西方电影类型,中国观众一直无缘在大银幕上感受。本片虽然在该类型中略有名气,但放在大的坐标系中对比的话,《生化危机》系列远非最好的僵尸片。《生化危机4》此次在国内公映,对于类型片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值得兴奋的,但是最后本片票房接近2亿人民币,说明本片在国内的观众群体远远超出了小众类型片爱好者的范围。 对于我们的观众来说,在电影院能够看到这样的电影,就是在行使我们可以享受恶趣味的权利,就是在保护我们可以有各种古怪念头的权利。而这一点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则是比票房更为重要的。 《大笑江湖》 作为一部朱延平导演、小沈阳主演的古装喜剧片,恐怕很多观众都会带着“三枪+刺陵”的期待值进电影院。在这样的前提下,《大笑江湖》居然不是那么难看。朱延平导演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商人,但他肯定不是一个好导演。编剧宁财神的剧本很显然被朱延平导演给浪费了,许多人物和故事的亮点都被导演给仓促地一笔带过,最后这个原本很有潜力的故事变成了一个中国电影所独有的类型。古装山寨喜剧。 小沈阳在经历过《三枪》之后试图通过《大笑江湖》来完成他的转型,从一个二人转小品演员变成一个电影明星。只是这种努力最后还是没有看到明显的成效,小沈阳一旦严肃甚至纯情起来之后,这个符号化的人物带给观众的感觉就会变得有些尴尬。周星驰能够从一个无厘头的代表人物转化为一个演员,首先是因为他是一个演员。而小沈阳如果不能在大银幕上让自己从一个小品演员转变为一个电影演员,那么他就无法说服观众,让大家相信他不是那个叫小沈阳的娘娘腔二人转演员。 《赵氏孤儿》 在中国电影经历了最近两年毫无底线的试探之后,对任何能守住底线的国产影片,我们都应对其保持一份敬意。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它虽然有所缺憾,但是它坚持电影标准,尊重观众感受,已经足以让它在这个二流时代里成为一部好电影。电影《赵氏孤儿》在故事层面基本延续了经典的“赵氏孤儿复仇”框架,但除了刻意模糊了故事的历史背景外,还在两个重要细节上做出了不同的改编:一是用合乎现代观众口味的方式解释了程婴为何会用亲生儿子替换赵氏孤儿,从而确立了影片的基本视角;二是对“复仇”的主题进行了重新解读。 在传统故事中,程婴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掉包了赵氏孤儿。如果以传统的忠义传统价值观来看,这个决定可能艰难但并非不可理解。但将这样的一个故事放在当下,这个故事的基础,就开始变得可疑起来。影片《赵氏孤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花费了相当的篇幅来刻画和铺垫程婴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心理动机变化过程。影片通过一系列小事件的设计,将掉包计这个关键转折点经过精密的推算之后,变成了一个程婴面对命运的无奈选择。程婴这个角色还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他的所作所为仍然试图在躲避崇高,但个人的抗争却无法战胜命运的摆布,最后还是将他逼到一个不得不做出无奈选择的地步。 在完成了这种视角的转换后,程婴已经从一个串联故事、保存和传递仇恨记忆的功能性角色,变为电影故事中的支撑人物。但是影片前半部分的成功改编却为后半部分的叙事带来了一个更大的麻烦,程婴的牺牲意义何在呢。而这一点也正是影片《赵氏孤儿》关羽传统的复仇主题的重新解读,但在这一点上,影片并没有能够给出一个能够说服大多数当下观众的答案。和传统叙事不同的是,在影片《赵氏孤儿》中承担复仇任务的人已经从赵氏孤儿变成了程婴自己。影片中对程婴的牺牲以及复仇动机的解释,也正是程婴这个角色在电影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要把这个孩子抚养长大,让他们相亲相爱,再把孩子带到他面前,告诉他孩子是谁,我是谁。但是这个动机实际上回避了传统的大忠大义或士为知己者死等理由背后所隐藏的终极意义。程婴所表现出的犹豫和怀疑,显现出导演陈凯歌面对当下社会的犹豫和怀疑。他的对手,不是电影,而是这个时代。 作为一部肩负巨大票房期望的主流大制作的商业影片,陈凯歌导演既不能彻底背离当下社会的混乱价值观所带来的压力,也无法找到一个各个阶层观众都认可的大概念来获得满堂喝彩。面对这种犹豫和怀疑,他也无法横下一条心来,彻底不顾这个淘金时代所带来的鸭梨或诱惑,决然转身而去,在自己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这种犹豫和怀疑,其实正是中国电影在这二十年来的缩影,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在电影中的缩影。如果说《赵氏孤儿》还不够好,那么它所缺失的这些因素是导演个人所无法提供的。什么样的时代拍什么样的电影。如果仅仅只是就当下而言,《赵氏孤儿》是一部好电影。但如果从电影的角度出发,它仍然有所缺憾,只是一部二流时代里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