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
罗密·施奈德2002年5月29日是奥地利著名影星罗密-施奈德逝世20周年的日子。
虽然罗密已经故去20年了,但影迷们仍在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美丽的影坛“公主”,追忆她那迷人的微笑。
中国观众对罗密-施奈德也并不陌生,正是她纯真自然的表演,将茜茜公主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征服了世界上亿万观众,也使奥匈帝国的这段历史为我们所熟悉。毫无疑问,罗密是奥地利电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人物之一。
出生于维也纳一个艺术世家的她从小就颇具表演天赋。本身即是演员的父母更是使她能在15岁时就有机会步入影坛。
1955年,17岁的罗密被导演恩斯特-马利施卡看中,开始主演电影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茜茜公主》,随后的两年,她继续主演了第二、第三部《年轻的皇后》和《皇后的命运》。这三部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影片中,罗密扮演的少女茜茜清新活泼,皇后茜茜高贵典雅,气质宛若天成。特别是她那迷人的微笑,驱散了二战后奥地利人民心中的阴霾,带给了人们重建家园的信心。随着影片在其它欧洲国家的播放,年轻的罗密迅速征服了欧洲人的心,赢得了“战后欧洲第一美人”的赞誉。
70年代以后,她的演技日臻娴熟,接连获得法国、德国电影大奖,其中包括被称为“法国奥斯卡”的凯撒奖,成为世界知名的影星,并被誉为“世纪女演员”。在耀眼的光环下,罗密的一生其实并不幸福,感情的挫折、爱子的夭亡、疾病的折磨,给她44年的短暂人生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罗密逝世后的20年中,仍然不停地有各种关于她的书、图片集出版,其中很多都在书名的“罗密”前加上饱含深情的“我的”二字。对于这种“罗密-施奈德现象”,有评论家认为,罗密的故事是永远也讲不完的,因为在上千万喜爱她的观众心中,罗密已经是一个象征,成为他们自身历史的一部分。在奥地利,已经无法分清人们喜欢的到底是罗密还是茜茜。漫步维也纳街头,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里摆满了画有茜茜图像的各种纪念品:印刷精美的陶瓷盘、做工考究的锡盘、小巧的装饰性银匙,还有各色的明信片。历史画片中的茜茜端庄秀丽,含蓄忧郁。然而提起茜茜,人们更愿意谈到的仍然是电影中的茜茜———充满青春活力,灵气逼人的罗密。如果您来到奥地利的旅游胜地萨尔斯堡,会在附近的伏舍尔宫看到一个以罗密为主题的展览,那里将展出多幅罗密的照片及其他文字资料和实物。
在欧洲各地,还有一些纪念罗密的电影展活动和新书出版战后的重建急需一些有效的方法来鼓舞国民的士气,回想昔日帝国的辉煌,茜茜公主(罗密·施奈德)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成了极好的素材。
今天我们在电影里还能看到,除了茜茜和弗兰茨浪漫的爱情故事,电影还大量表现了奥地利绮丽的湖光山色、19世纪中叶奥匈帝国王公贵族的精致生活、虽小有波澜却也最终风平浪静的帝国繁荣景象。
奥地利人以这种独特的怀旧方式,重塑了战后一代人的新生,而罗密青春迷人的微笑,更成了人们医治创伤的一剂良药。不论是50年代对昔日帝国的怀念,还是至今不息的对罗密的怀念,确实让人看到,奥地利是一个略带忧郁的、容易怀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