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森工吧 关注:806贴子:6,058
  • 11回复贴,共1

早晨看见这篇文章感觉好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林都伊春誉满天下。遗憾的是,至今我还没有去过。
忽然的想起它来,主要还是与人有关。
年初时候,有一朋友走马上任,去林都任职常委。因是老友,曾多次相邀,终因世事劳烦至今尚未成行。这也算是牵挂伊春的一个理由吧。
想起伊春,还是因为人。据说,曾经风头占尽的黑龙江省政协原主席韩桂芝就是在伊春发迹的,还有现今的黑龙江省纪委书记李延芝也曾在伊春主政多年……或许还有不少的政界、商界和社会名流也是伊春人,但我孤陋寡闻却是不知了。可有一人却不得不提,那就是曾经各种光环加身的原伊春市委书记、曾任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的吴杰凯。按说,一个“知府”,与我等也没有什么关系,何以非提不可呢?
原因在于,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担任过“吴知府”的秘书。可惜,正在云端的日子,忽然遭受了晴天中的霜冻之苦,苦苦捱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远赴京都一家保险公司打工去了。也许是惺惺相惜,对于曾经有过共同命运的我来说,这是我们心中曾经共有的酸楚。秘书,真的不是好当的!
风起于青萍之末。2002年4月,距离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东北100多公里的绥化市,市委书记马德因为涉嫌受贿,被纪检部门“双规”。当时,在办案人员看来,这不过是百万元左右的受贿案件。谁也没有想到,黑龙江官场一场“大地震”由此肇始——从马德始,以韩桂芝为高潮,余震多年未息。
韩桂芝“落马”后,黑龙江官场“大地震”全面爆发。2004年春天,鸡西市市委书记丁乃今、鸡西副市长曹国辉(自杀未遂)、牡丹江市公安局长韩健、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务委员张学文(曾任韩桂芝的第一任秘书)均被“双规”。 2004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宣布:接受副省长付晓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范广举、省高级法院院长徐衍东、省检察院检察长徐发辞职。加上此前已被免职的另一名副省级官员——黑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张秋阳,五名副省级高官的变动拉开了黑龙江高层“换血”序幕。
祸起萧墙。10月中旬,原黑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春华、原大庆市委书记王志斌、原牡丹江市委书记董绍林、原鹤岗市市委书记付会庭、原鸡西市长吴炜以及原佳木斯市长邓华,共六名厅级干部被免职或辞职。11月初,包括双鸭山市委书记湛胜田、七台河市委书记高志杰、黑河市委书记张永刚、黑龙江省政法委副书记徐春田等在内的一批厅级官员也被免职或撤职。12月18日,黑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五位正厅级官员的任免:决定撤销王滨起的黑龙江省司法厅厅长职务;张弛的黑龙江省人事厅厅长职务;张铁军的黑龙江省交通厅厅长职务;洪英华的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职务。此外,免去赵学礼的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职务。同年,原黑龙江森工总局党委书记姜彦福被“双规”,原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吴杰凯则在纪检部门对其关注之后神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2005年3月中旬,黑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孙启文被免职。同时,中纪委公布了对2004年10月免职的黑龙江省五名副省级官员中两人的处理决定:报经中共中央批准,开除徐发、徐衍东党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据有关规定,决定开除徐发公职;有关审判机关依据有关规定,决定开除徐衍东公职。须知,这两人可是省高级检察院和高级法院的检察长和院长啊!
值得一说的还有,伊春市花园路两侧的小兴安岭石苑和中国林都木雕园,正是这一木一石两处咫尺相望仅隔一条街道美丽的景点,很容易就使人联想到了《红楼梦》中的木石姻缘。
林都木雕园是以展示木雕艺术为主的特色公园,建成于二OO二年七月三十日,占地面积为八千八百平方米。对面的小兴安岭石苑是开放的,景区占地面积为五千五百平方米,共有石雕作品一百四十四件。园门的两个石雕柱直径零点八米,高六米,每个重十三吨,它们产自山东莱州,属于芝麻灰花岗岩,柱上刻有时任伊春市委书记吴杰凯题写的门联“朗月清风归大璞,瑶台胜境自天然“的十四个大字,柱上刻有深浮雕画面,充分展现了小兴安岭各种动植物的特色,也向人们展示着石苑古朴、清纯、典雅和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幽远韵味。
迎门的巨石屏风重约四十三吨,出自金山屯区汤旺河内,“小兴安岭石苑”六个绿色大字前有一排灌木,据说是有意栽植以遮掩着的题字者的名字“吴杰凯”的。声名显赫时他的名字让城市引以为荣,声名狼藉时他的名字也让城市蒙受耻辱。有朋友参观过曾说,目睹此石,不由得联想起《红楼梦》中的“石”——贾宝玉的结局,他莫非也是象贾宝玉一样俗缘已毕,“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了?
想一想,也是真的奇巧了。笑笑了之。


1楼2013-07-08 07:55回复


    2楼2013-07-09 12:56
    回复


      4楼2013-08-12 12:15
      回复


        5楼2014-02-25 12:57
        回复
          当官归根结底也是一种职业,官员和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一样,平日里有几个志气相投的好朋友,也是一件正常的事。但问题是,官场上处于同一个“圈子”的官员们,往往并不只是“好朋友”那么简单。事实上,不少官员彼此之间或许都算不上是朋友,他们更像拴在一根利益链上的蚂蚱——大家有福同享、有风险同担,每个人手中都有其他人的把柄,自己也有把柄在其他人手上。
          有媒体梳理近年查处的贪腐案件时发现,很多贪腐官员都有自己的“圈子”——他们往往以人情往来为由结成利益共同体,圈子内的“小伙伴”们平日里一起弄权、搞钱和玩乐,一旦有人落马则会拔出萝卜带出泥,甚至引发官场地震。与普通人的社交圈子不同,官员们的圈子是笼络帮派势力的重要媒介,多数官员都主动或被动地加入了许多圈子,这种圈子文化已成为“危害政治生态的腐败雾霾”。
          最近几年的铁腕反腐,已经将官场的某些圈子打得七零八落,但官场的圈子文化的根基仍在。在深入推进反腐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坚持“苍蝇”和“老虎”一起打,更要以剜疮疗毒的魄力挖出这些“苍蝇”和“老虎”背后的圈子。


          9楼2014-03-28 06:2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4-01 18:15
            收起回复
              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4-11 06: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