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冰块吧 关注:3贴子:92
  • 7回复贴,共1
GLAY--Rain
梦だけを心に抱きしめて
どしゃぶりの雨の中
汚れたままで彷徨う
Ah 想い出なら奇丽に壊れて...

気が付けば涙を抱きしめて
残像に消えて行く记忆の空を见上げる
もう届かない想いを散りばめながら

ALL  I  NEED'S  YOUR  LIGHT
激しい雨の後で笑ってよ
濡れた心が引き裂かれるまえに

CAN'T  YOU  TELL  ME  NOW
涙を止めて今 语ってよ
饰り続けた孤独の悲しみを
CAN'T  YOU  TELL  ME

LAYING  DOWN  OUTSIDE
WITH  A  PAINFILLED  HEART
DAYBREAK,  GAZING  AT  THE  SKY
THE  STAR  SHINNING,  HOLDS  MY  MEMORY
APART,  YET  UNDER  THE  SAME  SKY
I  CAN  SEE  YOUR  LIGHT
BUT,  WHY  CAN'T  MY  HEART  REACH  YOU
WHY  CAN'T  MY  LOVE  BE  WITH  YOU
YOU  JUST  SHINE  MY  SOLITARY  HEART
I  EMBRACE  YOUR  LIGHT
YOUR  MEMORY

苛立ちに踏切れた
永远に溺れてみても
耐えきれない孤独だけが
体を突き刺して

ALL  I  NEED'S  YOUR  LOVE
激しい雨の中で歌ってよ
时代の流れに引き裂かれた爱を

CAN'T  YOU  STOP  THE  RAIN
涙に濡れた蔷薇を咲かせてよ
终わらない夜に感じた悲しみを
忘れて...

きのまでの涙を抱きしめて
真夜中の伤迹に“生まれた意味”问い挂ける
もう届かない想いを梦に濡らして

ALL  I  NEED'S  YOUR  LIGHT
激しい雨の後で笑ってよ
濡れた心が引き裂かれるまえに

CAN'T  YOU  TELL  ME  NOW
涙を止めて今 语ってよ
饰り続けた孤独の悲しみを

ALL  I  NEED'S  YOUR  LIGHT  WOW...
降り注ぐ雨に この身をまかせても
I  STILL  NEED'S  YOUR  LIGHT  WOW...
眠れない夜に伤つけ合ったけど

CAN'T  YOU  TELL  ME  NOW
涙を止めて今 语ってよ
饰り続けた孤独の悲しみを
ALL  I  NEED'S  YOUR  LIGHT...

made by 小黑桑波



1楼2007-08-09 20:00回复
    http://baike.baidu.com/view/1454.htm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6楼2009-03-10 19:45
    回复
        动物中同性性行为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很普遍,比如猿。有人认为这种性行为与雄性社会组织以及社会支配理论有关。监狱同性性行为、僧侣同性性行为、军营同性性行为,通常被认为是非同性恋或境遇性同性恋,表现出了类似的"支配"特征。 在实行母氏社会模式的倭黑猩猩群体里也能发现同性性行为;澳洲雄性黑天鹅常会两两结成配偶对子,或与雌性天鹅组成三人家庭以繁殖后代。雄性绵羊间有与人类相似的同性恋现象,2004年3月的一个针对雄性绵羊的研究显示,雄性绵羊中的同性恋行为与它们大脑中一个叫做"绵羊双性核子"的部分有关系。这项研究和其它的研究一起显示了动物在进行性伴侣的选择时是根据其脑部存在的差异,而并非通常所认为的动物性别差异。
      [编辑本段]形成原因
        1:在关于什么因素决定一个人的性取向问题上存有很多争议(特别是关于环境和基因方面的争议):究竟性取向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是不可变的还是可选择的。有些人认为同性恋是一个学习行为。但也有人认为,如果同性恋是一种学习行为的话,应该可以通过让同性恋者学习异性恋者的性觉醒、性刺激和性行为来改变同性恋取向,但是这事实上是很困难的。他们声称一定有一种先天的因素使得大部分人们对异性产生性欲。这些因素也在同性恋者身上体现,只是同性恋是其中非典型的例子。
        2:大多数同性恋者是天生的。在人们传统思维中,"大部分男人爱女人,所以男人应该爱女人,所以男人爱男人是不正常的"。人们约定俗成的上述观念没有任何逻辑推理可言,这是典型的"幼稚归纳推理",其本质纯粹是"感觉"而已。实际的情况是:大部分人是异性恋,少数人是同性恋。这个才是正常现象。所有人都是异性恋的所谓"正常"在有文字记载的任何时期的任何民族都没有出现过。当然,也有一些同性恋是后天逆转的,这些和家庭影响、社会风气有关。而早年的家庭影响则相当的巨大。比如在军队里,同性恋的情况间或发生。社会风气也会影响人们的性取向。在西方的古希腊和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男子注重仪容风貌的年代,那个时代,同性恋现象也最为盛行。古希腊著名人物柏拉图和苏格拉底,都是同性恋者,在他们观念中,成年男子和青年男子的爱情比男人和女人的爱情要高尚。而中国古代有周定王"裸衣合睡";春秋战国的"龙阳"、"分桃";汉哀帝的同床"断袖";魏晋的"竹林裸嬉"。许多名士的诗歌,很多皆有同性恋影子。又如隋唐的同骑相抱,宋代的执手抚面,直至明清同性之间的关系过度密切依然普遍存在。古代对此并没有严格束缚,这是自古逐渐形成的风气而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病态。况且还不一定就是同性恋。许多历史学家和人文学者也并不认为此"古风"为同性恋做法,而仅仅是超越生死的情谊。但是说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其实其影响的社会因素并不如表面上所显现的那般巨大,而是一个宽容的社会使得更多的同志走向公开而已,而保守的社会则让更多的同志选择了隐瞒。 
        一些宗教组织相信同性恋是一种选择,并为同性恋者提供转化疗法(conversion therapies)来改变他们的性取向,但是这些疗法受到医学界和科学界的批评,因为它们带来的压抑感有时会导致治疗者自杀,或自卑感。美国精神学学会已经于1997年通过决议,表示从事这种疗法的医生将被认为是缺乏职业道德的。
      [编辑本段]军事
        通常由于军队实行比社会更严格的性别隔离制度,所以自从古代以来,就有很多记载军队同性恋的文献,并且表明军队里面的同性恋现象比社会上更为普遍。官方对待这种性行为的态度根据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但是都反映出他们的文化对待同性恋的观点。古希腊以及前现代化日本的军队,传统上支持这种形式的男性间的亲密关系。在古希腊还有专门的同性恋军队,由互相爱恋的男子组成,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彼此相爱的人才能得到最紧密的结合,提高战斗力。现代的国家中,例如英国等,欢迎同性恋者在军队中服役,但是也有例如美国,把同性恋者看成是对军队的一个威胁。而效仿军队的童子军,通常也反映了军队对待同性恋的立场。例如英国对其持欢迎态度,而美国则拒绝同性恋者加入童子军。
      


      11楼2009-03-10 19:50
      回复
          ?A Chinese Gay's Manifesto?, (中文), 香港,1980. by: Samshasha (假名, 中文笔名:Xiaomingxiong) 
          其它语言
          Bernstein, Mary. 1997. Celebration and Suppression: The Strategic Uses of Identity by the Lesbian and Gay Move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3, no. 3: 531-65. 
          Bernstein, Mary. 2002. The Contradictions of Gay Ethnicity: Forging Identity in Vermont. In Social Movements: Identity, Culture, and the State, edited by David S. Meyer, Nancy Whittier, and Belinda Robnett, 85-104.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o, Yengning. 1996. Embodying the Invisible Body Politics in Constructing Contemporary Taiwanese Lesbian Identities. Ph.D. diss., Cornell University. 
          Cohn, Steven F., and James E. Gallagher. 1984. Gay Movements and Legal Change: Some Aspects of the Dynamics of a Social Problem. Social Problems 32, no. 1: 72-86. 
          de Monteflores, Carmen, and Stephen J. Schultz. 1978. Coming Ou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or Lesbians and Gay Me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4, no. 3: 59-72. 
          D'Emilio, John. 1983. Sexual Politics, Sexual Communities: The Making of a Homosexual Minor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1940-1970.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Fausto-Sterling, Sexing the Body: Basic Books, 2000 
          Gamson, Joshua. 1989. Silence, Death, and Invisible Enemy: AIDS Activism and Social Movement Newness. Social Problems 36: 351-67. 
          Jenness, Valerie. 1995. Social Movement Growth, Domain Expansion, and Framing Processes: The Gay/Lesbian Movement and Violence Against Gays and Lesbians as a Social Problem. Social Problems 42: 145-70. 
          Money, John. Gay, Straight, and In-Between: The Sexology of Erotic Orientation,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Peabody, Carolyn Grace. 1998. All Things Not Being Equal: The Development of Lesbian Political Identity. Ph.D. dis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 
        


        14楼2009-03-10 19:50
        回复
            克莉丝蒂娜女王(Christina of Sweden),十七世纪瑞典女王 
            D
            Jeffrey Dahmer,美国一连环杀手 
            Libby Davies,加拿大国会成员 
            艾伦·狄珍妮(Ellen Lee DeGeneres),美国演员,栋笃笑(stand-up comedian)艺人。 
            贝特朗·德拉诺埃(Bertrand Delano?),巴黎市市长 
            Divine,演员以及变性表演者 
            Samuel Delany,科幻小说作家 
            Lea Delaria,美国喜剧演员,爵士乐歌手, 作家 
            Ani DiFranco,美国乡村歌手 
            埃米莉·迪更生(Emily Dickinson),十九世纪美国女诗人 
            E
            Hilton Edwards,演员,co-founder of Dublin's Gate Theatre, partner of Micheál MacLiammoir 
            伊巴密浓达(Epaminondas),希腊城邦底比斯的将军与政治家。 
            Melissa Etheridge,美国歌手,音乐家,作曲家 
            Kenny Everett,英国 DJ以及滑稽演员 
            Rupert Everett,英国演员 
            F
            法辛奴(Justin Fashanu),英国足球运动员 
            Harvey Fierstein,美国演员,剧作家(Torch Song Trilogy) 
            汤姆·福特(Tom Ford),美国时装设计师 
            福斯特(E. M. Forster),英国作家 
            Pim Fortuyn,荷兰保守政治家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法国哲学家 
            Samantha Fox,英国模特以及one time pop 歌手 
            Barney Frank (D, MA),美国众议员 
            Stephen Fry,英国喜剧演员,小说家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Rainer Warner Fassbinder),德国电影、戏剧导演、演员、制片人、摄影师、剪辑师 
            G
            David Geffen,音乐制作人以及 record executive 
            尚·惹内(Jean Genet),法国作家 
            Chrissy Gephardt,2004总统候选人 Dick Gephardt 的女儿 
            乔治男孩(Boy George),英国音乐家 
            纪德(Andre Gide),法国小说家以及诺贝尔桂冠获得者 
            Candace Gingrich,活动家,美国前白宫发言人Newt Gingrich 的妹妹(half-sister) 
            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美国先锋派诗人(代表作《嚎叫》"Howl") 
            果戈理(Nikolai Gogol),俄罗斯作家(代表作《死魂灵》和《钦差大臣》) 
            Gorgidas,Theban military leader of the Sacred band of elite troops of paired gay lovers. 
            Juan Goytisolo,西班牙作家 
            Judy Grahn,美国诗人 
            Gustav Gründgens,德国演员以及舞台导演 
            Duncan Grant,英国画家 
            H
            罗伯·哈尔富德(Rob Halford),英国歌手(犹大圣徒) 
            Marc Hall,加拿大学生以及活动家 
            Vincent Hanley,Irish radio DJ who died of an AIDS-related illness 
            Lou Harrison,美国作曲家 
            Randy Harrison,演员,美国电视连续剧'Queer as Folk'中扮演Justin Taylor. 
          


          18楼2009-03-10 19:50
          回复
              Richard Hatch,幸存者获胜者 
              奈杰尔·霍桑(Nigel Hawthorne),英国演员 
              Harry Hay, 美国同性恋权利活动家,Mattachine Society创建者 
              安·海契(Anne Heche),美国双性恋演员 
              赫费斯提翁(Hephaestion),马其顿贵族Amyntor之子,亚历山大大帝的同性恋人。 
              Sighsten Herrg?rd,设计家,trendsetter. Became the face of AIDS in Sweden. 
              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Magnus Hirschfeld),德国犹太裔医生、性学家。 
              A. E. Housman,英国诗人 
              Rock Hudson,美国演员 
              I
              Christopher Isherwood,英国小说家 
              J
              Tony Jackson,美国钢琴家以及作曲家 
              詹姆斯一世(James I of England),英国国王 
              Joan Jett,女同性恋歌手 
              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英国歌手,音乐家,作曲家 
              Philip Johnson,美国建筑师 
              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美国女演员 
              Mychal F. Judge,圣芳济会牧师,世贸中心恐怖袭击的受害者 
              儒略·恺撒(Julius Caesar),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 
              儒略一世(Pope Julius II),罗马教皇 
              米高·积逊(Michael Joseph Jackson ),美国名流行歌手、作曲家、舞蹈家和唱片制作人。 
              K
              卡尔一世(Karl I),第三任符腾堡国王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英国经济学家 
              Billie Jean King,网球运动员 
              James Kirkwood,美国剧作家(A Chorus Line) 
              高坂昌信(Masanobu Kōsaka),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曾经是武田信玄的众道 
              David Kopay,美国足球运动员,在自传中出柜 
              TR奈特(Theodore Raymond Knight),美国演员 
              L
              Nathan Lane,美国演员以及歌手 
              k.d. lang,加拿大乡村以及由于布鲁斯歌曲歌手(country and blues),音乐家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英国军官,又称"阿拉伯的劳伦斯" 
              Hedda Lettuce,drag performer 
              Jose Lezama Lima,古巴诗人 
              Liberace,美国音乐家 
              Federico García Lorca,西班牙诗人以及剧作家,在西班牙内战中被杀害 
              Audre Lorde,诗人,作家 
              格雷格·洛加尼斯(Greg Louganis),美国奥林匹克跳水运动员 
              路德维希二世(Ludwig II),巴伐利亚国王,曾着手修建新天鹅堡,也是华格纳的资助者,有"童话国王"之称 
              M
              玛丽二世(Mary II )荷兰王后、英国女王。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的长女,荷兰执政、英国国王威廉三世的妻子和共治者(在英国)
              Micheál MacLiammoir,演员以及Dublin's Gate Theatre的合伙创建人 
              前田利家(Toshiie Maeda),日本战国时代武将,在利家夜话中曾记载了他和织田信长的不寻常关系 
              戈洛·曼(Golo Mann),德国历史学家、作家和哲学家。 
            


            19楼2009-03-10 19:50
            回复
                托马斯·曼(Thomas Mann),德国作家 
                罗柏·梅普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美国艺术家 
                Jean Marais, 法国演员,Jean Cocteau 的爱人 
                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伊丽莎白时期的剧作家 
                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英国小说家(代表作《人性的枷锁》和《月亮和六便士》) 
                Armistead Maupin,美国作家 (Tales of the City) 
                阿梅莉·毛瑞斯莫(Amelie Mauresmo),法国现役女子职业网球第一名选手,曾获2006年澳洲网球公开赛以及温布顿网球公开赛冠军
                伊安·麦克莱恩(Ian McKellen),英国演员 (X-Men, The Lord of the Rings) 
                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英国服装设计师 
                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美国人类学家 
                Réal Ménard, 加拿大国会成员 
                Gian Carlo Menotti,美国作曲家 
                佛莱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英国乐队'皇后'(Queen)主唱 
                Metrobius 
                三岛由纪夫(Yukio Mishima),日本作家 
                乔治·迈克尔(George Michael),英国歌星 
                马克·菲海利(Markus Michael Patrick Feehily),爱尔兰西城男孩乐队成员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文艺复兴时期知名的雕塑家。 
                森兰丸(Ranmaru Mori),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是织田信长的侍童(小姓) 
                N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十九世纪英国护士
                约翰·纳什(John Nash),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经济学得主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网球选手 
                O
                织田信长(Nobunaga Oda),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 
                P
                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俄国国王 
                R
                阿尔图尔·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十九世纪法国诗人 
                恩斯特·罗姆(Ernst Roehm),纳粹德国军人,政治家 
                S
                圣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ens),十九世纪末法国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及指挥家
                马修·谢巴德(Matthew Shepard),怀俄明大学学生,因仇恨犯罪而身亡 
                苏格拉底(Socrates),古希腊哲学家 
                萨福(Soppho),公元前六世纪著名女诗人 
                舒伯特(Franz Schubert),浪漫派音乐家,有歌曲之王之称 
                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Laurent),法国设计师,时尚品牌圣罗兰(YSL)创办人
                齐曼努斯基(Karol Szymanowski),二十世纪初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T
                武田信玄(Shingen Takeda),日本战国时代的名将 
                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俄国音乐家 
                德川家光(Iemitsu Tokugawa),日本江户时期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将军 
                德川纲吉(Tsunayoshi Tokugawa),日本江户时期德川幕府的第五代将军 
                艾伦·图灵(Alan Turing),英国数学家、计算机学家和理论家 
                V
                魏尔伦(Paul Verlaine?),十九世纪法国诗人 
              


              20楼2009-03-10 19:50
              回复
                  吉安尼·凡赛斯(Gianni Versace),意大利设计师,时尚品牌凡赛斯创办人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文艺复兴时期知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
                  W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美国著名诗人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十九世纪英国作家 
                  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二十世纪美国剧作家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奥地利哲学家 
                  玛莉·吴尔史东克拉芙特(Mary Wollstonecraft),英国作家,著名的女性主义者 
                  维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英国作家,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 
                  克劳斯·沃维雷特(Klaus Wowereit),德国政治家,柏林市长,德国社会民主党成员
                [编辑本段]理性看待同性恋
                  同性恋是一种文化 要理性地判断
                  同性恋就象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样简单。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个隐秘和世界,从而导致了误解乃至憎恶都是很正常的。 
                  同性恋和异性恋一样自然,而不是什么心理变态,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所认同,同性恋不仅在人类存在,在动物界也被观察到过,并非人的专利,也许,性对象的取向本身就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常把同性恋看作精神病,性变态,性倒错,其实他们的心智是完全正常的,远的不说,当代也有一些诸如洛加尼斯,范思哲等在各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同性恋者。
                  同性恋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性行为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但是直到一个世纪之前,同性恋一直被认为是邪恶的“行为”,而不是一种“状态”。同性性行为被基督教会谴责为罪恶,并在一些欧洲国家,包括英国,被定为违法。
                  有关同性恋的第一例案例研究1879年在美国发表,它把这一话题视为全新的,好像同性恋在此之前从来就不存在似的。
                  在这一时期,很多专家用“性倒错”来形容新的意义上的同性恋者。这说明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性别身份的倒错,或者颠倒:“女同性恋在生理上是女性,而在心理上则是男性。另一方面,男同性恋在生理上是男性,在心理上则是女性。”性倒错解释了为什么在男子身上可以找到女性化的被动,而在女子身上可以找到男性化的主动。研究专家总结出:对于想要做男人的女人,或者想要做女人的男人,同性恋关系是一种尽量接近正常异性恋的情绪上的努力。
                  今天,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的“性倾向”,其定义是:“持久的对某一特定性别成员在性爱,感情或幻觉上的吸引”;因此,同性恋指的是“对自身性别成员基本的或绝对的吸引”
                  然而,同性恋者毕竟是属于性倾向的少数者,其性对象悖于异性恋者。当法律与社会约俗反映多数人或统治者的意志与意向时,对同性恋者的歧视与迫害成为必然。所以,要消除公众对同性恋者的歧视,主要靠普及的教育,其中既要有感性的关怀,也要有理性的判断。


                21楼2009-03-10 1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