厺迬至上吧 关注:158贴子:9,922

゛●.厺迬至上…|▍『疯狂』关于洛丽塔-lolita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迷恋她的人真是疯子==

不过也不是没道理的。尽管没有多余优美的抒情,华丽的词藻,多情的语句。  

可是深读下去,却越觉纳博科夫语言的有味,那种别致的流畅与精美,回想起来仍然让我不禁会意地微笑。  

lolita有很多版本,这里放的是影评和书评。 

不过。未成年人还是不要看的好。[瞥]  

下一楼正文。  

自然不是我写的==



1楼2007-08-11 12:59回复
    读书笔记之一 —— 

    初读《洛丽塔》 

     

    Sakurasea/懵懂的第五年 

     

    书名:《洛丽塔》(Lolita) 

    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 

    翻译:主万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洛丽塔是我的生命之光,欲望之火,同时也是我的罪恶,我的灵魂。洛-丽-塔;舌尖由上颚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洛-丽-塔。” 

     

    这就是《洛丽塔》的开头,第一部第一章,写在最初的句子,奠定了整书抒情的基调,亨·亨永恒的洛,洛娜,洛丽塔。 

    买到《洛》已经是几个月以前的事,从4天前开始大量而断续的阅读,直至凉幽平静的下午三时阅至收尾。《洛丽塔》。这是一部难以评说的书本,因为它的存在本身便是一种完整,因它记录的是一个过程,体系封闭而完整。《洛丽塔》放在书架上,这部书本身便是有生命的,并且在完笔的那一刻已然丢开了作者。 

    这部《洛丽塔》,我想,由激荡炽烈的情欲起始,直至最终析出绝望寂灭的爱与忏悔。 

     

    初读的分析: 

     

    A.关于亨·亨的洛丽塔 

    这位亨伯特·亨伯特,女校长和学生们眼中多洛蕾丝·黑兹古板而老派的教授父亲;汽车旅店里也是洛丽塔身份暧昧不明的放纵侣伴;坐在公园长椅上搜寻性感少女的“着魔的猎人”;或者在最终的隔离室里,杀死奎,告别将为人母的多莉·西勒,诱奸性感少女的精神病罪犯。这位亨·亨与他所称呼的爱情。 

     

    来谈谈亨伯特的洛丽塔。 

    以为亨·亨书里时时在呼告着的洛丽塔,与现实中的多洛蕾丝·黑兹是截然不同的。《洛丽塔》中的亨·亨充斥着唯我主义——即是相信只有我和我的意识才是存在。亨·亨最初不为人知地用洛发泄情欲时亦曾提到自己疯狂占有的“并不是她,而是自己的创造物”,“自身并没有生命”。这一点,我想其实也是贯穿全书适用的。亨伯特在最后结尾见到已经结婚的多莉·西勒之前,他心中的洛一直是他所以为的,是把正是存在并且精神独立的多洛蕾丝·黑兹作为一个源泉,一个素材库,从中取样,选材,加之以缩放与扭曲,自己与安娜贝尔的过去,自己的期望,使她成为他独一无二的“洛丽塔”。 

    洛丽塔正是这样被再构造了,所以在西勒家的最后见面之前,对于亨·亨,真正的洛丽塔并不存在,存在的是他想象中的洛——他本人的意识或者幻觉。 

     

    这是亨·亨的洛丽塔,而正是这样的幻觉同时毁了他和她。 

    亨·亨心里的洛丽塔——我的观点可以在书中找到多处映证。譬如最后见到洛前后回忆录描写洛丽塔的侧重面有很大不同。从单纯纵欲的粗浅的表层,辗转反悟,直至最终深沉的理解与忏悔。究其缘由,我想也就是因为之前的亨伯特潜意识里仅仅视洛丽塔为自己欲望的一种衍生与集中,无思想的美丽性感少女躯壳,亨与洛的悲剧此时在于只是身体持续频繁地交和,精神却相隔天涯。亨·亨深夜在旅店床榻上假寐,漠然听着洛丽塔无名的哭泣;亨·亨与乖张的洛丽塔无休止的恶毒的争吵;亨·亨直至最后用金钱交换多莉美丽的身体泄欲;然而直至洛丽塔的欺骗,背叛,逃走,亨·亨才终于有所省悟。 

     

    他伤了你的心,而我干脆毁了你的一生。洛丽塔。 

     

    洛丽塔,最初时只有仅仅12岁的多莉·黑兹,从小在二流影片与美国寄宿学校学生中长大,这最初从不自知的洛丽塔。她是轻佻,放肆,任性,从不纯真。然而多莉又是单纯的,正因为她的单纯,所以她最初可以懵懂地与亨·亨调情;接近这位房客亨伯特,怀着美式三流言情剧灌输的轻浮虚妄的幻想——可以说多莉的本质亦是唯我主义的,这时她让亨·亨披上脆弱虚幻的爱情片里对她一见钟情痴心人的外衣——就像她最后为奎尔蒂披上完美的解救自己的爱人的外衣——再直至最后她终于心死,委身于平庸贫穷的狄克,这样的洛丽塔。 

    洛丽塔为此而付出她本不该承受的代价。 

     

    我想起亨伯特与多莉在西勒家简陋客厅中最后的对话。曾经蜜黄色皮肤,粟色卷发的多洛蕾丝,囊括亨伯特的性感少女一切特征的洛丽塔,出现在门槛边,带着滑稽的粉红色眼睛,破烂的衣衫包裹着怀着身孕的,饱经蹂躏的躯体,平凡妇人那苍老的神色已经无法遮掩。这就是他的蜕变的洛,他的最后的已经无法拥有的洛丽塔。


    2楼2007-08-11 13:21
    回复


      3楼2007-08-11 13:22
      回复


        4楼2007-08-11 13:24
        回复


          5楼2007-08-11 13:26
          回复
            纳博科夫的语言风格有时不经让我想起另一部我极喜欢的著作《百年孤独》,它们的语言,同样看似平实,实际独特而引人入胜——这样的语言是真正鲜活的、有神的,甚至让人无法模仿。 


            极喜欢这部《洛丽塔》。就像纳博科夫最后说的,它像一把心灵的“常燃小火”,美丽、独特、柔情。它是一次长途的旅程,道路蜿蜒,反反复复。纳博科夫是真正用灵魂而非商业化需求去写作的作家,不多的几个。《洛丽塔》,需要温和,耐心,聪明,坚定的心灵去细细品味,相信穿透纷扰繁复的欲念,涉过夏日滚滚的乌云,见到的终究又会是春暖花开,别一番洞天。 

             THE END 8/26/2006 3:23:53 PM


            6楼2007-08-11 13:27
            回复


              7楼2007-08-11 13:32
              回复


                8楼2007-08-11 13:33
                回复


                  10楼2007-08-11 13:39
                  回复


                    11楼2007-08-11 13:40
                    回复


                      12楼2007-08-11 13:40
                      回复


                        13楼2007-08-11 13:41
                        回复
                          结束了《洛丽塔》,看了前几本的“Vampire Hunter D”,于是开始看了“On the Road”,希望繁忙的工作不至于让我无暇认真读完《在路上》,毕竟这最切合我精神的Beat Generation的神作。。。 也希望能抽出比两个小时更多的时间来写《在路上》的经历,不至于像写《洛丽塔》这般的仓促,对我而言真是亵渎呢。。。 


                          转自: 英美文学之家 ( www.e-Literature.com.cn )


                          14楼2007-08-11 13:41
                          回复


                            18楼2007-08-11 14:18
                            回复


                              19楼2007-08-11 14: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