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蝉壳吧 关注:16贴子:731
  • 20回复贴,共1

米勒米勒 你听到钟声了么?——画家米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7-13 22:04回复
    米勒在巴黎贫困潦倒,亡妻的打击和穷困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为了生存,他用素描去换鞋子穿,用油画去换床睡觉,还曾为接生婆画招牌去换点钱。为了迎合资产者的感官刺激,他还画过庸俗低级的裸女。有一次他听到人们议论他说:“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这使他伤透了心。从此他下决心不再迎合任何人了,坚决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你猜图文符合不?……)


    3楼2013-07-13 22:10
    收起回复
      他时刻希望着能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法国农民纯朴而勤劳的形象。1848年,他画了一幅《簸谷子的女人》,卖了500法郎。他同他的朋友、动物画家夏尔·雅克商量,用这笔钱到巴比松去定居。当时,画家卢梭和狄亚兹已经在那里安家,米勒十分向往他们的生活。于是, 米勒毅然迈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19世纪60年代,米勒的作品在法国画坛引起极大的反响。他的作品曾经一次次地被拒绝,直到1867年,米勒在巴黎博览会上获得了社会的第一次承认,人们逐渐认识了米勒艺术的真正价值。 他的一生,物质生活极为不幸,有时甚至几幅作品仅换得一双小孩子的鞋。而他死后,法国为购回《晚钟》一画,竟花了80多万法郎。天才往往在不幸的命运中消逝。1875年12月22日,画家在巴比松逝世,享年61岁。


      4楼2013-07-13 22:11
      收起回复
        如同卢梭、科罗等风景画家发现了平凡的自然界的诗情画意一般,米勒也发现了平凡的劳动者的诗情画意。不过,他笔下的农夫并不是天国中的亚当和夏娃,他们是疲惫、穷苦、终日操劳的贫困者,衣衫槛楼,肌肤黝黑,佝楼的身躯,粗大的手掌,这便是米勒的美学,这便是米勒要为之呕心沥血地赞美歌颂的法兰西农民的形象。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养育这伟大的民族,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缔造这美丽的国家。”(图为《倚锄男子》1863)


        5楼2013-07-13 22:14
        回复
          农民都赞赏他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7-13 22:16
          收起回复
            《播种者》1850 关键是构图和动态


            7楼2013-07-13 22:17
            回复
              《牧羊的少女》1864

              (可以找大图看少女的面部表情)


              8楼2013-07-13 22:21
              收起回复
                《拾穗者》 1857

                迷幻的色彩


                10楼2013-07-13 22:24
                回复
                  《晚钟》1859


                  12楼2013-07-13 22:28
                  回复
                    推荐你看一篇马克吐温写的中篇讽刺小说,以米勒为主角的《他是否还在人间》


                    13楼2013-07-26 23: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