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拆卸笔记本,是改造散热的基础。下面我先来说说一些典型的机器的拆解方法。
不同的机器拆解到散热模块的难易度是不一样的,有些机器把后盖的螺丝拧开,模块就能看见并且拆下来了,有些则需要拆掉键盘,拿下C面的壳子后,才能看见主板,有些甚至连屏幕都需要拆掉。。。。
现在说一下最复杂的拆解情况,典型的例子是我的惠普CQ40
1.拆卸D面螺丝和一些硬件
笔记本有四个面,A面就是笔记本的正面,B面是屏幕,C面是键盘,D面就是背面了
先把背面有的盖子都给拆开,螺丝能拿开的话,那就把螺丝放在一起,大小不同的话就要区分,一定要记清楚,否则到时候安回去就悲剧了。。。
内存条拔掉,硬盘如果有固定螺丝,那就把那些螺丝拆掉后再拿出硬盘,拿出硬盘的方法可能不一样,一般是先要向后退,让硬盘和主板提供的SATA接口分离,然后再拿出。
我这台机器的无线网卡也需要拆掉,否则主板不能拿下,其他机器应该没事。
拆光驱很简单一般都是机器中间附近有一个螺丝孔,旁边标注成光盘式样,这就意味着这个是光驱固定螺丝,拧开后,光驱向外一拉,就出来了。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68db5f3f31fbe091c5ec31c5b610c30/6adf8db1cb134954a46562e1574e9258d1094a38.jpg)
背面的硬件拆完后,就动手拆掉所有螺丝了,有些螺丝很隐蔽,比如我这个机器,在硬盘下面还有两个,电池下面有四个,光驱拆掉后,边缘也有一个螺丝。。。一定要确认所有螺丝都拆掉了,然后把螺丝放在安全的位置中,区分好大小。
接下来,把笔记本翻回C面。拆解C面,一般都是要先拿开键盘。如果后面螺丝都卸干净了,这个键盘是一扣就下来,拿下来的时候注意键盘和主板是相连的,断开连接后再拿出来。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b5c9a98d52a283443a636036bb4c92e/b40a19d8bc3eb13588ff3d3ea71ea8d3fd1f447f.jpg)
某些插线,固定方式是卡扣式的,把上面的那个小片拨起来,插线自动就松了,轻松就能拿下来。其他插线有直接插进去的,那没别的方法,就是一点点抠出来。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ab0765f14ce36d3a20483380af23a24/921ea8d3fd1f4134560f8ffb241f95cad1c85e7f.jpg)
把C面的插线能看见的都给拔了,然后把螺丝也给拧下来,注意要细心。
我的这个C面上还需要拆掉边缘黑壳,拆掉喇叭,以及左面连接无线网卡的两根天线。
拧开的螺丝和D面的螺丝尽量不要混在一起,这样更容易查找,装上去的时候也不会容易弄混。
把螺丝拧完了,那些东西就可以拆开了。我这个机器还需要把屏幕卸掉,才能拿开C面的壳子,所以说这台机器是所有机器里最复杂的拆解了。。。屏幕固定就在两边,一遍两个螺丝,拧开后,由于无线网卡天线和屏线已经分离,屏幕就能拿下来了。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a381766fc1f4134e0370576151e95c1/b218367adab44aed32553461b21c8701a18bfb18.jpg)
之后就剩半个笔记本了。。。确认螺丝都拧完了,那就可以抠C面壳子了。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f2f79e9113853438ccf8729a312b01f/9386c9177f3e67090338cf7a3ac79f3df8dc557f.jpg)
抠的时候慢慢来,需要用力,但是用力不能太大,因为有时候自己不细心,螺丝明明没有拧开,如果此时你还用蛮力,那壳子就玩完了,一下子就断裂。。。所以,当你怎么也抠不开
时,在抠不开的区域,前后翻翻看,有没有螺丝,确定没有之后,再慢慢弄开,可以使用平口螺丝刀沿着缝隙撬开。
C面壳子弄掉后,整个主板终于露出来了。。。不过,散热模块还在背面,所以这里固定主板的螺丝,我们还要一个个卸开。拧下来的螺丝,不要放在刚才的地方,还是另外一个地方,防止弄混。卸开螺丝的位置也要记清楚,回来按上的时候就要慢慢回忆了。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d9937815882b2b7a79f39cc01afcb0a/7310b912c8fcc3ce3f2066b69345d688d53f2057.jpg)
主板卸开后,就能看见散热模块了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d627720d043ad4ba62e46c8b2035a89/c61fbe096b63f6243f31b3868644ebf81b4ca3c3.jpg)
来张全家福,七零八落的。。。。
这是我的散热模块,我也来评价一下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71212fed01373f0f53f6f97940e4b8b/5f63f6246b600c33d115544d1b4c510fd8f9a1c3.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853e51aa50f4bfb8cd09e5c334e788f/b344ebf81a4c510f83a8689f6159252dd52aa5c3.jpg)
评价:
1.长度较长,如果改为侧面出风,就会减少很多损失;
2.单热管,但是比较粗;
3.形状很不满意,这拐了270度,不过好在北桥不是很热,那个发热不用传递很多,但最后进入鳍片的位置曲率太大,损失很多;
4.一根热管串联过来,这个效果真心不好,GPU的温度永远要比CPU高5-10度,满载也一样是,在没有换CPU之前,T4300满载也就65度,但是GPU满载可以直逼100大关,换了T9400QS后,改造了一下散热,CPU和GPU都控制在85度以内了,但GPU还是很高;
5.鳍片规模很小,宽度本来就不大,结果还削掉了一些,所以散热很是拙计;
6.风扇规模不大,但是比较勤快,75度以上满载,65度就是90%转速了,所以声音是非常的吵,我这机器半夜不敢挂机,声音吵的睡不着觉;
7.背部出风设计,位置靠左;
8.CPU供电模块有散热覆盖,北桥是因为发热大所以也考虑到,南桥是裸着的;
9.硬盘就在CPU下边,所以实际上高温环境中,硬盘也很烫,不过我现在硬盘位换成了固态,光驱位用的是7200转的日立,所以没什么可担心的;背部进风口很少,距离也很远,所以我用焊枪在风扇口位置烫了9个孔,增大进风量,表现不错。
总结:
热管效率是硬伤,经常能看见温度上去后,出来的风还不热,GPU夹在角落里导致温度散不出去,鳍片也太少,如果这个机器改成左侧面出风,鳍片规格翻倍,温控绝对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