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儿乖乖1984吧 关注:62贴子:1,522
  • 6回复贴,共1

〔听香〕《香语》--屈大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峤南火地,太阳之精液所发,
其草木多香,有力者皆降皆结而香。
木得太阳烈气之全,枝干根株皆能自为一香,
故语曰:“海南多阳,一木五香。”
海南以万安黎母东峒香为胜。
其地居琼岛正东,得朝阳之气又早,香尤清淑,
多如莲萼、梅英、鹅梨、蜜脾之类。
焚之少许,氛翳弥室,虽煤烬而气不焦,多酝藉而有余芬。
洋舶所有番沉、药沉,往往腥烈,即佳者意味亦短。木性多,尾烟必焦。
其出海北者,生于交趾,聚于钦,谓之钦香。
质重实而多大块,气亦酷烈,无复海南风味,粤人贱之。


1楼2013-07-15 17:19回复
    海南香故有三品,曰沉,曰笺,曰黄熟。
    沉、笺有二品,曰生结,曰死结。
    黄熟有三品,曰角沉,曰黄沉,
    若散沉者,木质既尽,心节独存,精华凝固,久而有力。
    生则色如墨,熟则重如金,纯为阳刚,
    故于木则沉,于土亦沉,此黄熟之最也。
    其或削之则卷,嚼之则柔,是谓蜡沉。
    皆子瞻所谓
    “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以龙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者也。凡采香必于深山丛翳之中,群数十人以往,或一二。日即得,或半月徒手而归,盖有神焉。当夫高秋晴爽,视山木大小皆凋瘁,中必有香。乘月探寻,有香气透林而起,以草记之,其地亦即有蚁封高二三尺。随挖之,必得油速、伽亻南之类,而沉香为多。其木节久蛰土中,滋液下流,既结则香面悉在下,其背带木性者乃出土,故往往得之。”   


    2楼2013-07-15 17:23
    回复
      2025-05-19 03:28:54
      广告
      香之树丛生山中,老山者岁久而香,新山者不及。
      其树如冬青,大小不一。结香者百无一二。
      结香或在枝干,或在根株,犹人有痈疽之疾。
      或生上部,或疬下体,疾之损人,形貌枯瘠,香之灾木,枝叶萎黄。
      或为风雨所摧折,膏液洒于他树,如时症传染,久亦结香。
      黎人每望黄叶,即知其结已结香,伐木开径而搜取。
      买香者先祭山神,次赂黎长,乃开山以藤圈其地,
      与黎人约,或一旬或一二月,以香仔扌瓜香之日为始。
      香仔者,熟黎能辨香者也。
      指某树有香,或树之左之右有香,则伐取之,香与平分以为值。
      凡香多在大干上,树之枝条不能结,以力微也。
      生结者,于树上已老者也。
      死结者,斫树于地,至三四十年乃有香而老者也。
      花铲则香树已断而精液涌出,
      虽点点不成片段,而风雨不能剥,虫蛟不能食者也。


      3楼2013-07-15 17:24
      回复
        诸香首称崖州,以出自藤桥内者为胜。
        而藤桥有一溪,饮之即死,盖诸黎瘴毒所聚。
        谚云:“不怕藤桥鬼,只怕藤桥水。”
        其香美而水毒如此。
        香产于山,即黎人亦不知之。
        外人求售者,初成交,偿以牛酒诸物如其欲,然后代客开山,
        所得香多,黎人亦无悔。
        如罄山无有,客亦不能索其值也。


        4楼2013-07-15 17:24
        回复
          沉香有十五种,
          其一,黄沉,亦曰铁骨沉、乌角沉。从土中取出,带泥而黑,心实而沉水,其价三换最上。
          其二,生结沉。其树尚有青叶未死,香在树腹如松脂液,有白木间之,是曰生香,亦沉水。
          其三,四六沉香。四分沉水,六分不沉水,其不沉水者,亦乃沉香非速。
          其四,中四六沉香。
          其五,下四六沉香。
          其六,油速,一名土伽亻南。
          其七,磨料沉速。
          其八,烧料沉速。
          其九,红蒙花铲。蒙者背香而腹泥,红者泥色红也,花者木与香相杂不纯,铲木而存香也。
          其十,黄蒙花铲。
          其十一,血蒙花铲。
          其十二,新山花铲。
          其十三铁皮速,外油黑而内白木,树甚大,香结在皮不在肉,故曰铁皮。此则速香之族。又有野猪箭,亦曰香箭,有香角、香片、香影。香影者,锯开如影木然,有鸳鸯背、半沉、半速、锦包麻、麻包锦。其曰将军兜、菱壳、雨淋头、鲫鱼片、夹木含泥等,是皆香之病也。
          其十四,老山牙香,
          其十五,新山牙香,香大块,剖开如马牙,斯为最下。若渤泥、暹罗、真腊、占城、日本所产,试水俱沉,而色黄味酸,烟尾焦烈。
          至若鸡骨香,乃杂树之坚节,形色似香,纯是木气。
          《本草纲目》以为沉香之中品,误矣。


          6楼2013-07-15 17:25
          收起回复
            注:
            屈大均 明末清初(1630—1696),
            文学家,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广东番禺人。
            屈大均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而以诗的成就最高。
            艺术特点是气魄雄放、笔力遒劲,富于瑰奇的想象,为“岭南三家”之冠。
            王瑛《岭南三大家诗序》评为:
            “如万壑奔涛,一泻千里、放而不息、流而不竭。其中多蛟龙神怪,非若平湖浅水,止有鱼鳖。”
            《广东新语》是其晚年主要著作,
            这部书介绍广东本地的民俗民情及农作物等,是一部价值很高的散文集。


            7楼2013-07-15 17: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