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堂堂省城,福州依然给人一座小城的感觉。三坊七巷就已是一部史册,鼓山是卷首的一行绝句,西湖则是眉批的一支小令。至于仓山,旧似一卷发黄的散文集,光阴在这里被拉成幽静深邃的小巷,当你走过,舍不得走远,忍不住回头……
当年再游福州的郁达夫,在他眼中,福州“比杭州似更伟大一些”,闽江则被比作“中国的莱茵河”;而仓山因为与台江“若接亦离,若离也接”,在他看来,“等于鼓浪屿之于厦门一样”。
即便是吃着虾油长大的福州人,怕也有许多人不知仓山亦如鼓浪屿,是水中央一座浪漫的岛。或许因为仅一桥之隔的水程,让它少了岛的超然;或许因为142平方公里的面积,让它少了岛的轻盈。“琼花玉岛”的美称,早已湮没在故纸堆中。知否?古时仓前山上梅花十里,冬日里一岛雪堆玉砌,便是南台十景的“梅岭冬晴”。呼一只小渡船,载一坛青红酒,赏一山花果香,是何等乐事!奈何尽在明末战火中化作焦土,这一荒芜,就是数十载的春秋。直到乾隆盛世,曾经的梅林丘地,才被垦为百亩麦园,但那散发着梅花香气的往事,却已只是麦陇田间的传说。
走在梅坞路,不见了雍容的雪白;折向麦园路,不见了灿烂的金黄。一路走来,是参天古榕浓浓的绿。四月的人字拖,踩着满地榕籽,一路“啪啪”脆响,一路新鲜的榕籽香。牵车走过青苔路,轻盈的车轮,印下轻痕一道。打扫着一院榕籽的老人,嗔怪地瞅我一眼,仿佛怪我碎了她的梦……那是一座岛荡漾在水中的梦,牵绊着老洋房和绿藤青苔的纠缠,徘徊着悠悠脚步和老街旧巷的回响,编织着往事风流和岁月忧愁的诗句。 因为相似的梦,我曾经恋着鼓浪屿,在它的梦里不愿醒来。那时不懂什么老房子,也不管岛上琴声何来,甚至从未上过日光岩,连龙头路的小商圈都要避过,一味偏执地走在不知名的小道上,只为呼吸它宁静的芬芳。
然而去年再上鹭岛,梦,碎了。动车的便利和家庭旅馆的兴盛,引来了汹涌的人潮。岛上无处不是各种酒吧、咖啡店、杂货铺,无不带着矫情的小清新;原本幽静的庭院,也成了人满为患的小吃店;连海风花香之中,都夹杂着烧烤的油烟味……拥挤不堪的龙头路上,幸好还有幽静如初的晓风书屋,一扇玻璃门轻巧地挡住了世俗的喧嚣,稍稍安慰了我的失望。但那些别后不久,它终于还是淡出了鼓浪屿。商业的繁华,让鼓浪屿的店租暴涨十倍!不堪重负的书店,只能选择离开。让鼓浪屿名扬天下的,是秀丽的海岛风光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然而当商业浪潮汹涌而至时,人文却被逼到了悬崖边上。
仓山康山里,师大晓风书屋依然安静地在这里。虽与鼓浪屿有着诸多神似,但仓山从未得到同样的重视,民营书店尤可在此喘息。幸,抑或不幸?看风景的人和风景中的人,怕是有不同的答案。
但对于这片土地,总有一种命运的不公。因为它也曾经如此明艳,不然一向文风朴素的叶圣陶,怎会为它留下少有的妩媚笔墨:“仓前山差不多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响,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晚钟飘过的是“天安堂”吧。四月的余晖里,相扶走出几位老婆婆,是否就当年花纸伞下的娇颜?依然那么优雅,一如四月的仓山。
当年再游福州的郁达夫,在他眼中,福州“比杭州似更伟大一些”,闽江则被比作“中国的莱茵河”;而仓山因为与台江“若接亦离,若离也接”,在他看来,“等于鼓浪屿之于厦门一样”。
即便是吃着虾油长大的福州人,怕也有许多人不知仓山亦如鼓浪屿,是水中央一座浪漫的岛。或许因为仅一桥之隔的水程,让它少了岛的超然;或许因为142平方公里的面积,让它少了岛的轻盈。“琼花玉岛”的美称,早已湮没在故纸堆中。知否?古时仓前山上梅花十里,冬日里一岛雪堆玉砌,便是南台十景的“梅岭冬晴”。呼一只小渡船,载一坛青红酒,赏一山花果香,是何等乐事!奈何尽在明末战火中化作焦土,这一荒芜,就是数十载的春秋。直到乾隆盛世,曾经的梅林丘地,才被垦为百亩麦园,但那散发着梅花香气的往事,却已只是麦陇田间的传说。
走在梅坞路,不见了雍容的雪白;折向麦园路,不见了灿烂的金黄。一路走来,是参天古榕浓浓的绿。四月的人字拖,踩着满地榕籽,一路“啪啪”脆响,一路新鲜的榕籽香。牵车走过青苔路,轻盈的车轮,印下轻痕一道。打扫着一院榕籽的老人,嗔怪地瞅我一眼,仿佛怪我碎了她的梦……那是一座岛荡漾在水中的梦,牵绊着老洋房和绿藤青苔的纠缠,徘徊着悠悠脚步和老街旧巷的回响,编织着往事风流和岁月忧愁的诗句。 因为相似的梦,我曾经恋着鼓浪屿,在它的梦里不愿醒来。那时不懂什么老房子,也不管岛上琴声何来,甚至从未上过日光岩,连龙头路的小商圈都要避过,一味偏执地走在不知名的小道上,只为呼吸它宁静的芬芳。
然而去年再上鹭岛,梦,碎了。动车的便利和家庭旅馆的兴盛,引来了汹涌的人潮。岛上无处不是各种酒吧、咖啡店、杂货铺,无不带着矫情的小清新;原本幽静的庭院,也成了人满为患的小吃店;连海风花香之中,都夹杂着烧烤的油烟味……拥挤不堪的龙头路上,幸好还有幽静如初的晓风书屋,一扇玻璃门轻巧地挡住了世俗的喧嚣,稍稍安慰了我的失望。但那些别后不久,它终于还是淡出了鼓浪屿。商业的繁华,让鼓浪屿的店租暴涨十倍!不堪重负的书店,只能选择离开。让鼓浪屿名扬天下的,是秀丽的海岛风光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然而当商业浪潮汹涌而至时,人文却被逼到了悬崖边上。
仓山康山里,师大晓风书屋依然安静地在这里。虽与鼓浪屿有着诸多神似,但仓山从未得到同样的重视,民营书店尤可在此喘息。幸,抑或不幸?看风景的人和风景中的人,怕是有不同的答案。
但对于这片土地,总有一种命运的不公。因为它也曾经如此明艳,不然一向文风朴素的叶圣陶,怎会为它留下少有的妩媚笔墨:“仓前山差不多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响,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晚钟飘过的是“天安堂”吧。四月的余晖里,相扶走出几位老婆婆,是否就当年花纸伞下的娇颜?依然那么优雅,一如四月的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