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双反”启动或剑指“一欧酒”
商务部7月1日发布公告称,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至此,进口葡萄酒低价倾销现象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商务部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2年,中国从欧盟进口葡萄酒占我国进口总量的比例由37.15%上升到65.16%。
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葡萄酒进口,我国提出“双反”调查,对欧盟葡萄酒行业来说不啻为一记重拳。
“双反”调查将会对进口葡萄酒产生什么影响?其零售价格会不会因此走高?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反倾销成立,也不是针对所有欧盟进口的红酒都实行报复性关税,国家很可能会设定一个价格,低于这一价格的红酒会被征收惩罚性关税,而业界普遍估计,这个价格临界点是每瓶1欧元或者1.5欧元,也就是行业内俗称的“一欧酒”。
百元洋葡萄酒成本仅5元
近年来,虽然国内葡萄酒消费兴起,越来越多洋葡萄酒以平民价格进入商超货架,价格直逼原本具有性价比优势的国产葡萄酒。
记者在商超看到,100元左右的进口酒,既是选择最多的,也是畅销酒品。而这些漂洋过海的百元洋葡萄酒的成本究竟是多少?
一位多年从事进口葡萄酒贸易的马先生向记者透露:“国内进口红酒共分两种,一种是直接进口瓶装酒,一种是散装酒。2011年以前,散装酒的进口比重曾达到七八成,这意味着市面上的进口葡萄酒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国内分装的,即运到国内后,厂家再进行勾兑,最终分装成葡萄酒成品。这样能把成本降低到5元左右。”
这些折算为5元成本的洋葡萄酒,如何变身为商超里的百元畅销酒?马先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些散装进口酒到岸均价加上综合税、运输、灌装、酒瓶包装等费用,一瓶750ml的灌装酒最低成本不超过20元,经销商通常会以不低于80元的价格供应给超市或商超,再经过商超10%~15%的加价,到了消费者手中,这瓶酒已是百元价格,在餐馆酒店甚至能卖到两三百元。
洋葡萄酒涉嫌倾销
对于低价进口葡萄酒冲击国内市场的现象,早在去年8月,中国酒业协会曾代表国产葡萄酒行业,向商务部递交申请,要求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调查报道,就在欧洲内销市场逐年走低的情况下,品质较差的葡萄酒无路可销,中国市场当之无愧地成了欧洲葡萄酒的救星。曾经欧盟每年要花5亿欧元去处理这些过剩的葡萄酒,这些在欧洲市场无人问津、产能过剩的劣质葡萄酒很多都被出口到中国市场消化了。
有知情人表示,欧盟国家对葡萄酒农的农业补贴种类繁多,数额也很高,法国一年一公顷葡萄园可以拿到300欧元的补贴。一年下来,整个欧盟对葡萄酒的补贴是在13个亿欧元左右。这更使得很多酒农不愿意放弃葡萄酒的生产。而高额的补贴,也是欧洲葡萄酒成本较低的重要原因。
酒评人朱立农也告诉记者,近年来,世界葡萄酒市场供大于求,欧盟一些国家相继出台了补贴政策,但是因为担心引来反倾销的指责,这些国家逐渐将直接补贴改为间接补贴。比如像法国、西班牙,他们去参加葡萄酒展是有政府补贴的。在一些国家,比如说德国,如果厂商他们来中国做了2万欧元的广告,那么政府也同样会补贴你2万欧元做广告。
中国红酒网总裁董树国也同样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他了解到甚至产品推销推广都可以拿到补贴,但是倾销到国内市场的都是品质较低的葡萄酒。
专家:“新世界”也应“双反”
国内最大的综合酒类电商酒仙网CEO郝鸿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愿意协助搜集相关数据,希望“双反”调查工作能够尽快启动。目前一些低端进口葡萄酒在扰乱国内葡萄酒市场。他们以次充好,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影响了进口葡萄酒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双反”税如能成功征收,必将提高低价劣质葡萄酒和“垃圾酒”进入国内市场的门槛。
实际上,来自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欧洲葡萄酒企业的散装进口酒只占10%,来自智利、澳大利亚、美国、南非等“新世界”产区的散装酒进口量则大幅上涨。以智利为例,2012年中国进口的智利葡萄酒总量为6.09万吨,其中散装酒达4.01万吨,同比增幅高达54.6%,成为智利葡萄酒进口量增长的主要来源。
而许多业内人士也洞察到这一趋势,并呼吁葡萄酒“双反”不应仅限于欧盟葡萄酒,还应重视来自“新世界”产区的散装酒倾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