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5月成为中国徒步走完万里长城第一人之后,刘雨田的双脚就没有停止过。他四次穿越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次穿越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考察过有“死亡之谷”之称的新疆罗布泊无人区;他还十次进西藏,走过藏北无人区,第一个全程走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并试图登上珠穆朗玛峰……
这些艰难的探险活动,都是刘雨田一个人完成的。他不仅多次挑战生命极限,而且创造了无数个中国探险中的“第一”。这些年,刘雨田一直不停顿地行走在旷野、大漠、雪山、丛林中。日前,刘雨田接受了本台记者李光明的采访,他谈起了自己的探险、追求和人生感悟。
刘雨田已是63岁的人了,花白的头发长长地披在肩上。虽然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但皮肤却黝黑光亮。他告诉记者:
“最初(徒步)是因为较劲,感情色彩浓。美国人、法国人要走长城,咱们祖先修了长城,让外国人走,觉得脸面下不来,这属于为国争光吧。后来争来弄去,工作也没有了,这就让探险成为我的一项工作。最后,探险改变了我的观念,也改变了我的整个的人生。”
21年前,42岁的刘雨田打着“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标语,走完了万里长城。当时,他的行为在中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了许多人崇拜的偶像。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立志在外国人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前,自己一个人走一趟。于是,不顾天气热、条件不成熟,他出发了。在沙漠徒步的20多天里,他经历了迷失方向、断粮断水、饥饿晕厥等危险。他吃苍蝇、蚊子、沙漠里的蜥蜴……历经千辛万苦,最后被牧羊人救回时,原来体重74公斤的他只剩下45公斤了。
虽然第一次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当年冬天,在热心人的支持下,刘雨田带着6头骆驼,终于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单人徒步穿过“死亡之海”的探险家。
此后,他又单人穿越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这次穿越中,他几乎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在沙漠中,他生了病,浑身肿胀,高烧不退,双脚溃烂,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
他硬撑着在沙漠边缘找到一所医院,医生诊断他患上了“败血症”,建议截去他的双腿。刘雨田说什么也不同意,学过中医的他认为,在沙漠里得的疾病,只有在沙漠中才能治好。他备足了粮和水,叫来两位维吾尔族村民,让他们用红柳树条做成一副担架,把他抬到荒野沙漠里去。
当时的气温已是摄氏零下40度,医生说那样做等于送死,但刘雨田坚持要去。结果,他用自己独特的医疗方法和必备的药物,奇迹般地治好了自己的病。医生看着满腿疤痕归来的刘雨田,一个劲儿地说:这怎么可能?
刘雨田的行为是常人难以理解的,有人说他是“傻子”、“神经病”。他的妻子也因受不了他在零下30度时还要开窗睡觉等“怪异”的毛病,和他离婚了。
但刘雨田仍我行我素。在穿越罗布泊时,他没有钱买骆驼,就买了7头小毛驴驮东西,并且带上了18岁的儿子,结果毛驴跑了,儿子也差点丢了。
“当时我说孩子,我身上都是伤,而且我太累了,你去把毛驴找回来。结果,沙漠里还有黄羊,(儿子没有沙漠经验,)分不清沙漠里的黄羊和毛驴蹄印子,在沙漠里走迷路了。从早晨出发到晚上天黑,也没有回来。幸亏儿子没走太远,夜里在返回来的途中看到了我点的篝火,找到了我。当然,这也符合我的理念,把你扔进大沙漠,如果能爬出来,别人说你是英雄,爬不出来是狗熊。”
刘雨田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一个怪人。他说,探险让他回归了大自然。
“20年的旅行让我远离城市,关心的事也越来越远。你关心的我不关心,你知道的我不知道了,你想的和我想的也有了差距。我就觉得,在大自然里,我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样。”
刘雨田把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了大自然。至今,他还记得攀登珠穆朗玛峰时自己的心灵感受:
“达到6000多米以后,突然看到雪是那么洁白干净,我的大头靴子往上一踩,咯扎一声,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就好像踩到我心里了。那么干净的雪,与世无争,我却给它带来了麻烦,我不敢走了,好像前面是神(仙)呆的地方一样。”
正是对西藏的特殊感情,1993年,刘雨田第一次穿越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几年来,他连续徒步走西藏,攀登了藏族人心中的父亲神山——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雪峰。后来,他又走过藏北无人区,他还去了西藏灵芝、墨脱、樟木等边远艰险的山区。
曾有人问过刘雨田,这样走下去有什么意思。他说,他一边走一边搜集资料。同时,他也在抓紧时间整理资料、撰写他的探险记。他说他是一个开拓者,他要用自己的生命为后来的探险者留下点什么东西,但他又感到自己知识有限,有些遗憾。他说:
“我觉得中国探险还处于初始阶段。就像我,连大学都没上过,而国外的探险家都是学者、专家、教授、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都是在某些方面有造诣的人,而我们这点很遗憾。如果探险是一种工程,那么现在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积累,我这么大岁数了,现在一直在补课。”
刘雨田热爱自己的探险事业,已经付诸行动和计划尝试的有80多个探险项目。他告诉记者,不久他要前往西藏、青海、新疆交汇处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看看生活在那里的藏羚羊,现在是什么情况。
我们还活着,但我们是否还有信仰和追求,一生为了某件事,穷其一生也要坚持,排除万难只为追求心中的那个梦。我,还有你,一定要像活着那样活着。
这些艰难的探险活动,都是刘雨田一个人完成的。他不仅多次挑战生命极限,而且创造了无数个中国探险中的“第一”。这些年,刘雨田一直不停顿地行走在旷野、大漠、雪山、丛林中。日前,刘雨田接受了本台记者李光明的采访,他谈起了自己的探险、追求和人生感悟。
刘雨田已是63岁的人了,花白的头发长长地披在肩上。虽然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但皮肤却黝黑光亮。他告诉记者:
“最初(徒步)是因为较劲,感情色彩浓。美国人、法国人要走长城,咱们祖先修了长城,让外国人走,觉得脸面下不来,这属于为国争光吧。后来争来弄去,工作也没有了,这就让探险成为我的一项工作。最后,探险改变了我的观念,也改变了我的整个的人生。”
21年前,42岁的刘雨田打着“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标语,走完了万里长城。当时,他的行为在中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成了许多人崇拜的偶像。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立志在外国人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前,自己一个人走一趟。于是,不顾天气热、条件不成熟,他出发了。在沙漠徒步的20多天里,他经历了迷失方向、断粮断水、饥饿晕厥等危险。他吃苍蝇、蚊子、沙漠里的蜥蜴……历经千辛万苦,最后被牧羊人救回时,原来体重74公斤的他只剩下45公斤了。
虽然第一次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失败了,但他没有放弃。当年冬天,在热心人的支持下,刘雨田带着6头骆驼,终于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单人徒步穿过“死亡之海”的探险家。
此后,他又单人穿越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这次穿越中,他几乎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在沙漠中,他生了病,浑身肿胀,高烧不退,双脚溃烂,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
他硬撑着在沙漠边缘找到一所医院,医生诊断他患上了“败血症”,建议截去他的双腿。刘雨田说什么也不同意,学过中医的他认为,在沙漠里得的疾病,只有在沙漠中才能治好。他备足了粮和水,叫来两位维吾尔族村民,让他们用红柳树条做成一副担架,把他抬到荒野沙漠里去。
当时的气温已是摄氏零下40度,医生说那样做等于送死,但刘雨田坚持要去。结果,他用自己独特的医疗方法和必备的药物,奇迹般地治好了自己的病。医生看着满腿疤痕归来的刘雨田,一个劲儿地说:这怎么可能?
刘雨田的行为是常人难以理解的,有人说他是“傻子”、“神经病”。他的妻子也因受不了他在零下30度时还要开窗睡觉等“怪异”的毛病,和他离婚了。
但刘雨田仍我行我素。在穿越罗布泊时,他没有钱买骆驼,就买了7头小毛驴驮东西,并且带上了18岁的儿子,结果毛驴跑了,儿子也差点丢了。
“当时我说孩子,我身上都是伤,而且我太累了,你去把毛驴找回来。结果,沙漠里还有黄羊,(儿子没有沙漠经验,)分不清沙漠里的黄羊和毛驴蹄印子,在沙漠里走迷路了。从早晨出发到晚上天黑,也没有回来。幸亏儿子没走太远,夜里在返回来的途中看到了我点的篝火,找到了我。当然,这也符合我的理念,把你扔进大沙漠,如果能爬出来,别人说你是英雄,爬不出来是狗熊。”
刘雨田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一个怪人。他说,探险让他回归了大自然。
“20年的旅行让我远离城市,关心的事也越来越远。你关心的我不关心,你知道的我不知道了,你想的和我想的也有了差距。我就觉得,在大自然里,我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样。”
刘雨田把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了大自然。至今,他还记得攀登珠穆朗玛峰时自己的心灵感受:
“达到6000多米以后,突然看到雪是那么洁白干净,我的大头靴子往上一踩,咯扎一声,我的心里‘咯噔’一下,就好像踩到我心里了。那么干净的雪,与世无争,我却给它带来了麻烦,我不敢走了,好像前面是神(仙)呆的地方一样。”
正是对西藏的特殊感情,1993年,刘雨田第一次穿越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几年来,他连续徒步走西藏,攀登了藏族人心中的父亲神山——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雪峰。后来,他又走过藏北无人区,他还去了西藏灵芝、墨脱、樟木等边远艰险的山区。
曾有人问过刘雨田,这样走下去有什么意思。他说,他一边走一边搜集资料。同时,他也在抓紧时间整理资料、撰写他的探险记。他说他是一个开拓者,他要用自己的生命为后来的探险者留下点什么东西,但他又感到自己知识有限,有些遗憾。他说:
“我觉得中国探险还处于初始阶段。就像我,连大学都没上过,而国外的探险家都是学者、专家、教授、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都是在某些方面有造诣的人,而我们这点很遗憾。如果探险是一种工程,那么现在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积累,我这么大岁数了,现在一直在补课。”
刘雨田热爱自己的探险事业,已经付诸行动和计划尝试的有80多个探险项目。他告诉记者,不久他要前往西藏、青海、新疆交汇处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看看生活在那里的藏羚羊,现在是什么情况。
我们还活着,但我们是否还有信仰和追求,一生为了某件事,穷其一生也要坚持,排除万难只为追求心中的那个梦。我,还有你,一定要像活着那样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