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发曼德拉的专门帖,好几回就差点发表放弃了。一个圣人,真的不好说三道四。
他
美国赞,中国赞,全世界赞。 在国内,公知膜拜,CCAV膜拜,JY,WM也一个劲的膜拜。
《光辉岁月》是黄家驹为他而作,有些人也爱乌及屋.喜欢上曼德拉,用喜欢可能不准确。
黄家驹90年去了非洲。是香港宣明会与香港电台合办的《爱心之旅》活动邀他去的,从不情愿(因为当地条件真的很差)到受到震撼和感悟。
黄家驹是有心路转变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这么穷?电, 干净水,书也没有,黄家驹作为一个香港青年,艺人.对第三世界的生活情况有了认正的切身体会。在非洲这并非是种族平等这么简单,而是 需要一场革命。当然作为艺人,革命不是好卖点,公司也不会允许,黄家驹和他的乐队仅仅被定位在有思想,关心社会的乐团形象上。
这束缚了黄家驹的音乐创作,他妥协了。商业化的时代,艺人哪怕你再有才华也要学会妥协。最后死在日本,这不得不说是商业音乐的一手造成的悲剧。不断的上娱乐节目,赶通告,打知名度,死在一场人为失误的意外中。
革命。 继续革命,不断革命,革命到底.
在香港,你只要考虑台湾市场,和大陆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就知道黄家驹只能妥协。真正要表达的,连机会也没有。
我一直有个疑问。黄家驹和香港的托洛茨基派是否有一丝联系。也许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比安作为乐队,不像草蜢,小虎队,或大陆的摇滚乐团。 黄家驹是灵魂,没了他比安就没了。
喜欢比安的人,不必因此而喜欢曼德拉。黄家驹说到此为止,不然会冲淡文里的主人曼德拉。
他
美国赞,中国赞,全世界赞。 在国内,公知膜拜,CCAV膜拜,JY,WM也一个劲的膜拜。
《光辉岁月》是黄家驹为他而作,有些人也爱乌及屋.喜欢上曼德拉,用喜欢可能不准确。
黄家驹90年去了非洲。是香港宣明会与香港电台合办的《爱心之旅》活动邀他去的,从不情愿(因为当地条件真的很差)到受到震撼和感悟。
黄家驹是有心路转变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这么穷?电, 干净水,书也没有,黄家驹作为一个香港青年,艺人.对第三世界的生活情况有了认正的切身体会。在非洲这并非是种族平等这么简单,而是 需要一场革命。当然作为艺人,革命不是好卖点,公司也不会允许,黄家驹和他的乐队仅仅被定位在有思想,关心社会的乐团形象上。
这束缚了黄家驹的音乐创作,他妥协了。商业化的时代,艺人哪怕你再有才华也要学会妥协。最后死在日本,这不得不说是商业音乐的一手造成的悲剧。不断的上娱乐节目,赶通告,打知名度,死在一场人为失误的意外中。
革命。 继续革命,不断革命,革命到底.
在香港,你只要考虑台湾市场,和大陆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就知道黄家驹只能妥协。真正要表达的,连机会也没有。
我一直有个疑问。黄家驹和香港的托洛茨基派是否有一丝联系。也许永远也不会有答案。
比安作为乐队,不像草蜢,小虎队,或大陆的摇滚乐团。 黄家驹是灵魂,没了他比安就没了。
喜欢比安的人,不必因此而喜欢曼德拉。黄家驹说到此为止,不然会冲淡文里的主人曼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