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h_k_monkey吧 关注:51贴子:926
过去银行业“坐地收钱”的历史,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而一去不复返了


IP属地:河南1楼2013-07-22 10:11回复
    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等一系列决定,这标志着推动近10年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进入关键阶段。


    IP属地:河南2楼2013-07-22 10:11
    回复
      作为调节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元素,利率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今年以来持续加速的中国金融改革,也在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后,开始进入新的阶段。


      IP属地:河南4楼2013-07-22 10:12
      回复
        此次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最直接的目的,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是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经济增长。


        IP属地:河南5楼2013-07-22 10:12
        回复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是大多数业内人士对此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评价。这一评价的依据是,目前银行信贷大多数仍在基准利率以下,而按照过去央行所设定的以7折基准利率下限发放的贷款在市场中更是难觅踪影。完全放开贷款利率,对于银行业短期来说影响并不大。


          IP属地:河南6楼2013-07-22 10:12
          回复
            但这一举措的象征意义在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释放了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和力度的信号,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


            IP属地:河南7楼2013-07-22 10:12
            回复
              利率实现市场化后,最直接的冲击将是银行业,过去由非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所催生的令银行业利润丰厚的存贷利差,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而一去不复返。在获得定价权的同时,银行业将发现自己置身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自身的经营业务水平、风险管理,将被迫要上一个新的台阶。


              IP属地:河南8楼2013-07-22 10:13
              回复
                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银行业在竞争压力下,采取高息揽储、过度放贷、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等非理性行为,在这方面,日本和美国等经历完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发达国家提供了前车之鉴。


                IP属地:河南9楼2013-07-22 10:13
                回复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央行仅放开了贷款端利率 ,而没有放开存款端利率,体现了其一贯的审慎风格,也恰恰反映了央行对于上述可能风险的担忧。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这次利率市场化改革标志着改革正式进入深水区。对于仍在前行中的中国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仅仅是这一庞大工程的第一步,接下来,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每一步都将是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将在更大程度上考验决策者的智慧,对于身处其中的金融机构来说,无异于一次洗礼。


                  IP属地:河南10楼2013-07-22 10:13
                  回复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实际上早在2004年便开始启动。当年,中国人民银行放开存款利率的下限管理,放开除城乡信用社外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并首次允许贷款利率下浮至基准利率的0.9倍。
                    随后在2012年的两次利率调整,则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提速。当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降0.5个百分点,上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降0.56个百分点,下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
                    而最新的利率市场化举措,则是将贷款利率下浮区间0.7倍的限制完全取消,实现了在贷款端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IP属地:河南12楼2013-07-22 10:14
                    回复

                      利率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在金融体系中起到释放信号,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在充分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中,金融资源能够实现优化配置,并起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一个非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利率所能发挥的上述作用微乎其微,还将导致资源错配、银行业缺乏改革动力、实体经济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经济在结束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目前进入一个中速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中国经济需要尽快解决此前的一系列遗留问题,诸如产能过剩、去杠杆化等,而过去过于倚重“三架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而相对忽略消费作用的经济增长模式,目前看来已经不可持续,拉动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使“三驾马车”均衡前行,是中国经济接下来要走的道路。


                      IP属地:河南13楼2013-07-22 10:14
                      回复

                        而利率市场化,对于调整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也能起到内生性的关键作用。在非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框架下,资金的成本并不能客观反映市场对资金的真实供需状况,大型的国企、央企更容易获得贷款,并继而出现过度投资、产能过度扩张等问题,而长期被压抑的存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有分析认为,这种高存贷利率差是中国国内消费持续低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
                        在利率市场化后,将更能反映市场中资金的实际供需状况,有利于金融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在央行公布放开贷款利率前5天,其行长周小川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利率市场化后,原先贷款难的小微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在市场化的利率体制下,银行或许将通过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来弥补以较低利率放贷给大型企业的利润损失。


                        IP属地:河南14楼2013-07-22 10:14
                        回复

                          “从宏观一些的角度来看,这次利率市场化举措,可以被看做是对实体经济的一次刺激政策。”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说,“国有企业面对的有效利率将更低,有利于帮助经济在第三、第四季度获得进一步增长动力。”
                          高盛集团也指出,总体来看,此次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的政策,与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吻合,即为企业减轻财务负担,并促进经济增长。


                          IP属地:河南15楼2013-07-22 10:15
                          回复

                            银行业或面临洗牌
                            此轮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直接的冲击对象将是银行,过去银行业“坐地收钱”的历史,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而一去不复返了。
                            在过去的非市场化利率体系下,银行坐拥利润丰厚的存贷利差,旱涝保收,没有丝毫的改革的压力和动力,而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IP属地:河南16楼2013-07-22 10:15
                            回复

                              尽管从短期来看,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对目前银行业来说冲击并不大,因为在目前信贷状况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利率水平总体高于基准利率水平,距离触及下限还有较明显的距离,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国所有贷款中,只有11%的利率水平位于基准利率以下,几乎没有任何利率水平在此前央行所设定的7折水平。
                              但众多分析师指出,这一新政策的出台,从长期来看,必将对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监管当局将利率的定价权交还给金融机构的同时,也将它们推向了市场竞争的大潮中。这一举措实际上倒逼银行业整体在服务水平、专业管理方面要迈上一个新台阶。


                              IP属地:河南17楼2013-07-22 10: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