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谭玉龄,那年只有17岁,正在北京的中学堂念书。是在婉容精神失常以后溥仪娶的妻子。按祖制规定,清朝皇帝的妻妾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八级。玉龄被“册封”为“祥贵人”,是皇帝的第六等妻子。
溥仪很喜欢摄影,有人曾根据宫中散落的照片进行统计。据说数千张照片中,皇后婉容露脸的只有8张,而谭玉龄的却有33张之多,可见溥仪爱情之所在。溥仪确实很喜欢潭玉龄,直到这位皇帝成为公民后,还将玉龄的照片贴身携带。“宫廷学生”毓,1.6米左右的个头,体态苗条,在那五官端正的凸形脸上,只见长长睫毛下,有双不大不小的眼睛忽闪忽闪的,头发是用火剪子烫出的大卷,双耳都戴着玉坠,穿一身苹果绿颜色的丝绒旗袍,这一些更显出她裸露在外的面部以及手臂皮肤的白嫩与细腻。从杨景竹的回忆录中,还可以看出,谭玉龄是一个心地善良、性格温柔的女子,不摆皇妃架子,礼貌待客,对下人十分和气。溥仪有时受了日本主人的气后,回到寝宫心情烦闷而又暴躁,往往无缘无故地对谭玉龄大发脾气,有一次甚至把“祥贵人”身上穿的旗袍撕得粉碎。
对此谭玉龄不仅能够忍耐,而且还宽慰丈夫,使他心平气和下来。溥仪没有想到,过了7年如漆似胶的日子后,24岁的谭玉龄却一命呜呼。关于谭玉龄的死,至今还是个谜。
当时在宫廷中的毓溥仪的第三个妻子叫谭玉龄(初封“祥贵人”,死后封“明贤贵妃”),身患膀胱炎,引起来时和吉冈在内廷候见室谈了一个小时的话。然后进入内廷“辑熙楼”的玉龄寝室内诊治。不料经注射后不到天明即行死去。人们都说玉龄之死是吉冈所下的毒手。
生于百年望族,长于败落之家
文绣,小名蕙心,学名傅玉芳,蒙古族,姓额尔德特氏。清顺治元年(1644年),家族跟随多尔衮入关,按所在旗被分配在北京安定门内定居,世代有人在清朝为官。
清人笔记《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讲过一则“粉侯捉御史”的轶事:都察院副都御史的车马因未及时给粉侯(恭亲王奕讠斤的女儿荣寿公主)让路,被粉侯手下扣留。后来副都御史亲自叩头求情,才被放行。这位副都御史名叫锡珍,就是文绣的祖父。
锡珍官至吏部尚书,后来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是他的门生。锡珍在安定门内方家胡同有500多间房产,和6个儿子聚族而居。文绣之父端恭,是锡珍长子,曾做过内务府主事的小官。清朝垮台之后,锡珍后人失去俸禄钱粮,先是“吃瓦片”,即收取房租,后又变卖房产,坐吃山空还要维持奢华的生活。
文绣于宣统元年(1909年12月20日)生于方家胡同老宅,生母蒋氏,汉族人,是端恭的续弦。端恭死后不久,兄弟6房分家单过,蒋氏只分到很少的钱财,带着长女文绣、次女文珊及端恭前妻的一个女儿,搬到崇文门外花市附近租房居住。因家境日渐贫寒,母女们靠在花市承接挑花的针线活计为生。
太妃勾心斗角,皇后变成皇妃
1921年初,文绣刚过11岁,宫里传来要为已退位但仍保留帝号的溥仪选择皇后的消息。因文绣祖上是已入旗籍的蒙古族贵族,符合候选条件,文绣的五叔华堪(在清末也做过吏部尚书)来和蒋氏商量,要给文绣照个相片送去参选。据文绣的堂侄女傅嫱的回忆文章《末代皇妃文绣的一生》说:“蒋氏回家告诉文绣,文绣坚决不从,曾一度想寻死。最后在蒋氏和我爷爷(即五叔华堪)的说服下,只得去照了相片,送交内务府。”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说:“照片送到了养心殿,一共四张。在我看来,四个人都是一个模样……便不假思索地在一张似乎顺眼一些的相片上,用铅笔画了一个圈。这是满洲额尔德特氏端恭的女儿,名叫文绣……这是敬懿太妃(同治皇帝遗孀)所中意的姑娘。
这个挑选结果送到太妃那里,端康太妃(光绪皇帝遗孀)不满意了,她不顾敬懿的反对,硬叫王公们来劝我重选她中意的那个,理由是文绣家境贫寒,长的不好,而她推荐的这个是个富户,又长的很美。她推荐的这个是满洲正白旗郭布罗氏荣源家的女儿,名婉容。”
溥仪很喜欢摄影,有人曾根据宫中散落的照片进行统计。据说数千张照片中,皇后婉容露脸的只有8张,而谭玉龄的却有33张之多,可见溥仪爱情之所在。溥仪确实很喜欢潭玉龄,直到这位皇帝成为公民后,还将玉龄的照片贴身携带。“宫廷学生”毓,1.6米左右的个头,体态苗条,在那五官端正的凸形脸上,只见长长睫毛下,有双不大不小的眼睛忽闪忽闪的,头发是用火剪子烫出的大卷,双耳都戴着玉坠,穿一身苹果绿颜色的丝绒旗袍,这一些更显出她裸露在外的面部以及手臂皮肤的白嫩与细腻。从杨景竹的回忆录中,还可以看出,谭玉龄是一个心地善良、性格温柔的女子,不摆皇妃架子,礼貌待客,对下人十分和气。溥仪有时受了日本主人的气后,回到寝宫心情烦闷而又暴躁,往往无缘无故地对谭玉龄大发脾气,有一次甚至把“祥贵人”身上穿的旗袍撕得粉碎。
对此谭玉龄不仅能够忍耐,而且还宽慰丈夫,使他心平气和下来。溥仪没有想到,过了7年如漆似胶的日子后,24岁的谭玉龄却一命呜呼。关于谭玉龄的死,至今还是个谜。
当时在宫廷中的毓溥仪的第三个妻子叫谭玉龄(初封“祥贵人”,死后封“明贤贵妃”),身患膀胱炎,引起来时和吉冈在内廷候见室谈了一个小时的话。然后进入内廷“辑熙楼”的玉龄寝室内诊治。不料经注射后不到天明即行死去。人们都说玉龄之死是吉冈所下的毒手。
生于百年望族,长于败落之家
文绣,小名蕙心,学名傅玉芳,蒙古族,姓额尔德特氏。清顺治元年(1644年),家族跟随多尔衮入关,按所在旗被分配在北京安定门内定居,世代有人在清朝为官。
清人笔记《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讲过一则“粉侯捉御史”的轶事:都察院副都御史的车马因未及时给粉侯(恭亲王奕讠斤的女儿荣寿公主)让路,被粉侯手下扣留。后来副都御史亲自叩头求情,才被放行。这位副都御史名叫锡珍,就是文绣的祖父。
锡珍官至吏部尚书,后来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曾是他的门生。锡珍在安定门内方家胡同有500多间房产,和6个儿子聚族而居。文绣之父端恭,是锡珍长子,曾做过内务府主事的小官。清朝垮台之后,锡珍后人失去俸禄钱粮,先是“吃瓦片”,即收取房租,后又变卖房产,坐吃山空还要维持奢华的生活。
文绣于宣统元年(1909年12月20日)生于方家胡同老宅,生母蒋氏,汉族人,是端恭的续弦。端恭死后不久,兄弟6房分家单过,蒋氏只分到很少的钱财,带着长女文绣、次女文珊及端恭前妻的一个女儿,搬到崇文门外花市附近租房居住。因家境日渐贫寒,母女们靠在花市承接挑花的针线活计为生。
太妃勾心斗角,皇后变成皇妃
1921年初,文绣刚过11岁,宫里传来要为已退位但仍保留帝号的溥仪选择皇后的消息。因文绣祖上是已入旗籍的蒙古族贵族,符合候选条件,文绣的五叔华堪(在清末也做过吏部尚书)来和蒋氏商量,要给文绣照个相片送去参选。据文绣的堂侄女傅嫱的回忆文章《末代皇妃文绣的一生》说:“蒋氏回家告诉文绣,文绣坚决不从,曾一度想寻死。最后在蒋氏和我爷爷(即五叔华堪)的说服下,只得去照了相片,送交内务府。”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说:“照片送到了养心殿,一共四张。在我看来,四个人都是一个模样……便不假思索地在一张似乎顺眼一些的相片上,用铅笔画了一个圈。这是满洲额尔德特氏端恭的女儿,名叫文绣……这是敬懿太妃(同治皇帝遗孀)所中意的姑娘。
这个挑选结果送到太妃那里,端康太妃(光绪皇帝遗孀)不满意了,她不顾敬懿的反对,硬叫王公们来劝我重选她中意的那个,理由是文绣家境贫寒,长的不好,而她推荐的这个是个富户,又长的很美。她推荐的这个是满洲正白旗郭布罗氏荣源家的女儿,名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