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东青”是古肃慎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神的使者”、“最接近神的存在”、“神选中的子民”等含义,这里的神指的是肃慎文化的最高神天神之母阿布卡赫赫[4]。在神话中海东青是一个浑身燃烧着巨大光、火和热、挥舞着巨大翅膀、永不停歇、永远怒翅飞翔的鹰神形象。[4]在满语中,海东青的发音熊库鲁、宋昆罗(jongkhurun),肃慎、女真、诸申、诸神、朱理真,都是满语juonshen,这些都是同一个词不同汉译和转译。[5]可以说海东青就是肃慎(满洲)民族的族名。海东青不单纯是一种真正存在的物种,类似于汉民族的凤凰图腾崇拜。也可能是一种早已灭绝的巨大鸟类,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很有可能是肃慎地(古东北)大荒之中的九凤。后世海东青形象渐小,是海东青世俗化的结果。今天我们看到的“海东青”是满族人民用于狩猎的猎鹰,中文标准名称矛隼。满族是以射猎著称的民族,其先祖肃慎先民们很早就懂得捕鹰,驯化后,用来帮助猎户捕获猎物,俗称"放鹰"。早在唐代,"海东青"就已是满族先世靺鞨朝奉中原王朝的名贵贡品。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本草纲目》中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富育光老师写的《七彩神火》故事中写到天雕来自亨衮河以东,满族话叫它"松昆罗",意思是天雕从亨衮河飞来的。汉语把它译成"海东青"。一说海东青可能是矛隼,它虽然大小如鹊,但天性凶猛,可捕杀天鹅、小兽及狐狸。《清朝野史大观》中这样描写了放鹰的方法:"鹰以绣花锦帽蒙其面,擎者挽绦于手,见禽乃去帽放之。"海东青都是野生野长,由人捕来驯化后再以供助猎之用,由于海东青不易捕捉到和驯化,在金元时期甚至有这样的规定:凡触犯刑律而被放逐到辽东的罪犯,谁能捕捉到海东青呈献上来,即可赎罪,传驿而释。因此,当时的可汗贝勒、王公贵戚,为得名雕不惜重金购买,成为当时一种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