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篷布帐篷效应”,是指帐篷的容量不仅取决于篷布的大小,还要看支撑篷布的竹竿有多长。竹竿越长,帐篷的容量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故此,要想将帐篷下的空间伸展到最大,关键在于将多个支柱伸展到尽可能大的空中。
把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比作“搭篷布帐篷”,那么,我军现有作战力量的数质量是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先天条件,是“帐篷效应”中的“篷布”;在既定“篷布”的情况下,“帐篷容量”即最终形成的体系作战能力,则由“竹竿”的长度、数量和排列结构,即由从整体上将诸军兵种力量与武器平台联通的各类信息系统来决定。
“篷布帐篷效应”中,篷布面积是帐篷“容量”的首要决定因素。只有足够面积的篷布,才能搭出足够容量的帐篷。当前,我军指挥人才、武器装备的数质量已初具规模,“帐篷”的面积已经可观,而要获得可观的帐篷“容量”,即如何将现有的作战力量转化为实际的体系作战能力,将取决于诸多信息系统的支撑。首先,应有一定数量的“竹竿”,也就是各级各类信息系统。从“帐篷效应”可以看出,信息系统数量不能太少,少了撑不起整个篷布,不能达到帐篷容量的最大化;也不是越多越好,多了浪费资源,须取一个合理的数值。其次,还应有一个起支柱作用的全军通用的、可以互通互连互操作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如同“搭帐篷”中那根最高的“竹竿”,以实现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中各个要素、各个单元、各个环节的相互交融,从而促进战斗力的全面跃升。
本文转载自【中国篷布交易网】pengbu.99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