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吧 关注:1,515,534贴子:11,386,201

【录播】两种方法制备碱式碳酸铜的比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实验预习报告以及计算镇楼

(爪机像素略低)
欢迎正经的指教以及不正经的插楼!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3-07-25 15:55回复
    方法1:碳酸钠法

    称取2.1g碳酸氢钠(还得自己配碳酸钠。。。唉。。。)

    蒸发皿里的NaOH。我没有表面皿。

    先称出蒸发皿质量,然后称取1gNaOH。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2楼2013-07-25 15:5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将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加入烧杯,配成溶液。浓度不定。由于氢氧化钠少,无须担心放热问题。(本步无图)
      6.2g五水合硫酸铜。预计得到2.76g碱式碳酸铜

      配好的溶液以及天平合照。

      ==================================下一楼混合溶液=================================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3楼2013-07-25 16:03
      收起回复
        看成制取碳酸铜,碱式碳酸铜无爱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3-07-25 16:04
        回复

          第一次做这个的时候我被颜色吓到了。度娘告诉我成品是草绿色的,但是这个颜色去草绿色犹远,因此我怀疑我失败了。后来到了过滤阶段,这货神奇的变色了。可惜爪机有色差,否则我一定能给各位展示一下漏斗里犹如草地与湖水交织的美景,以及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浓淡不一的绿。那是很美的。

          加热赶尽气体。石棉网下就是那只15块的电炉 @凤合草酸泥煤
          (我到底还是加了石棉网!)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5楼2013-07-25 16:09
          收起回复

            量取25ml95%乙醇,加入悬浊液。这是为了加速碱式碳酸铜微粒的沉降。
            把乙醇倒进去以后做第二个方法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6楼2013-07-25 16:13
            回复
              X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3-07-25 16:15
              回复


                IP属地:湖北8楼2013-07-25 16: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方法2:碳酸氢钠法
                  称取4.2g碳酸氢钠以及6.2g五水合硫酸铜。图为硫酸铜

                  (称药品啊称药品。。。)
                  把两种固体在烧杯中混合。用玻璃棒搅拌。

                  (碳酸氢钠结块结的不是一点点啊)
                  在称药品的时候我已经在电炉上煮开了50ml水,等药品混匀后水也差不多开了
                  倒入沸水。

                  (倒完后一段时间内的样子)
                  这个方法冒出气泡较多,所以沸水分两次倒,避免二氧化碳气体带着水蒸汽上冲而烫伤手。
                  液体比第一个方法少多了,所以只量取15ml乙醇即可加速沉降。
                  这是加完乙醇后半小时的样子(方法2)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9楼2013-07-25 16:25
                  回复
                    水合的吧,温度控制很重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07-25 16:31
                    回复
                      对了,这是方法1(右)方法2(左)的对比图。可以看到,方法2即使只用一点点药品和50ml水,产生的气体还是把铜绿粉末冲到200ml刻度左右。那可是3倍于方法1的气体量!
                      (当时真想说“看这壮观的水蒸气蘑菇云”)
                      当然,重点在于当心烫伤。

                      方法2所得的液体少,可以首先过滤。

                      (对于我拿泥三角架漏斗这一事实,不要吐槽)
                      突然发现我的乙醇瓶盖裂了一道缝,一动就变成这样。
                      这是在逗我啊!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1楼2013-07-25 16:32
                      回复
                        马克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7-25 16:35
                        回复
                          很快,方法一的悬浊液也沉降完毕。倾析掉上层液体,过滤浊液。

                          这时候固体已经变成了蓝绿色。我亲眼看见了变色,但拍不下来。
                          过滤完毕以后,待其自然干燥至出现裂纹,将滤纸上端折起,用夹子夹好,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对于这个实验来说,这几天是绝对的好天气)
                          干燥的场面我拍过,但是阳光太强,几乎无法看见滤纸的形状

                          干燥完的产物。左为方法1,右为方法2
                          (别说颜色深浅有不同了,就这都是我洗了两遍的结果)
                          有谁能解释下为啥方法一所得产物的颜色要明显的淡吗?
                          由于我上次去仪器店,要买的样品瓶被老板错拿成试剂瓶了,所以本着“糊弄不如不弄”
                          的原则,现在我的铜绿还是以滤纸包裹的形式保存着。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3楼2013-07-25 16:46
                          收起回复
                            赶上直播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7-25 16:49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产率计算
                              在天平左盘放上滤纸包,右盘放上已取出产物的滤纸包,可以大致得出产物可以转移到瓶子里的那部分质量。我以此数据作为产率数据的参照标准。
                              称量

                              方法1:称量结果为2.6g,计算量为2.765g,94%产率
                              方法2:称量结果为2.5g(只有0.1的分度值,没办法),计算量为2.765g,90%产率
                              我简直怀疑这是个卫星,不过既然水洗了两遍,久置后也没有变黑(主要的杂质就是氢氧化铜)也就不要担心有别的东西了。
                              方法比对:
                              方法1的碳酸钠无法保证纯度。不过这是我个人的原因(现配的碳酸钠)。目测没有影响纯度。方法1的水量太大,第一次做的时候加乙醇和没加一样,过滤耗时。可以通过加热条件下以浓溶液反应的方法改进。方法1使用的试剂量小,但是有强腐蚀性的氢氧化钠。产率较高,产物颜色偏深。总之适合条件较好、防护齐备、时间宽松的实验(室)使用。
                              方法2的原料都可以保证纯度。使用的水量少,且加少量乙醇即有好效果。过滤时间短。
                              使用的试剂总量相对多,但是无害。产物颜色较浅。适合广大器材不甚齐备的家庭实验党以及现配现用铜绿者使用。除了操作热水以外,几乎没有危险
                              ===========================The End===============================================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5楼2013-07-25 17: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