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吧 关注:1,946贴子:13,717
  • 5回复贴,共1

【转贴】河西百年--秦国荣辱史(转春战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河西,大河西岸到洛河东岸的广袤平原地区。北靠陕北高原,西邻关中平原,南倚秦岭,东接运城盆地桃林高地函谷关。
自公元前409年魏文侯派吴起侵占秦国河西,到公元前330年雕阴之战后河西重回秦国的近百年的时间里,秦魏双方在河西大地连番苦战,河西见证秦国由弱变强,魏国霸权的兴起和衰落。基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409年--前367年,魏国稳固占领河西期;第二阶段,前366年到前342年,秦魏河西相持期;第三阶段,前341年到前330年,秦国攻略河西期。



1楼2013-07-25 21:35回复
    第一阶段。周威烈王十17年公元前409,魏国经历了李悝变法后国力大增,秦国则经历了数代乱政国力衰微。魏文侯派大将吴起攻取秦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并增修此二城。次年,攻秦至郑,筑洛阴、合阳,尽占秦之河西地,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这一时期他“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史记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十七年,伐秦,筑临晋、元里。十八年...西攻秦,至郑而还,筑雒阴、合阳。”
    秦国失去河西战略要地,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秦国虽然贫弱,可是没有坐以待毙经过数年的准备,秦国于周安王元年(前401年)开始进攻魏国,九年与魏国战于汪,十二年又与之战于武城,企图夺回河西要地。魏国军队则全力与秦军作战。周安王十三年(前389年)秦惠公起倾国之兵五十万(有争议)发动了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魏国进入全盛时期。自此魏国稳定的占领和西河地区,秦国国力大损已经无力发动对魏大规模的战争。
    公元前384年,公子师隰回国夺回了二十九年前就该属于他却被其叔祖父抢走的秦国君位,是为秦献公。秦献公辅一登位,便开始大力改革,并停止人殉,秦国国力开始大幅度恢复。自秦献公开始,秦国终于结束了长时间的乱政,这个西域诸侯终于开始从新走上了正轨。到秦献公十九年(公元前366)年,秦国经过近20年的蛰伏开始了收复河西的战争。


    2楼2013-07-25 21:36
    回复
      第二阶段。公元前366年,魏在武都筑城,为秦所败。接着秦又打败韩魏联军于洛阴,秦开始战胜魏于河西一带。秦献公二十一年,秦遣章蟜率军攻魏,进而攻入河东,在石门大败魏军,斩得首级六万,由于赵出师救魏,秦才退兵。是为战国时秦对东方各国的第一次大胜。天子周显王为此向秦祝贺,秦献公有了“伯”的称号(《史记·周本纪》)。
      公元前362年,秦国乘魏国与韩国、赵国作战之机,出兵攻魏,在少梁大败魏军,俘魏军统帅公孙痤,并占领庞城。公叔痤早年在魏国对秦献公不薄,献公在盛情款待一番后,将公叔痤放回魏国。少梁战后不久秦献公殡天,公子渠梁即位,是为秦孝公。
      公元前361年,仅有21岁的秦孝公正式登基。这时,秦不为各国重视,“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在这一年,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卫国人商鞅在这种背景下来到秦国,并很快受到重视。经过商鞅的两次有力的改革举措,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孝公十二年筑咸阳城,次年从栎阳迁都咸阳。进一步实行变法。从此秦国日益富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道路。魏惠王十二年(前358),为了防御秦国的扩张侵略,令大将龙贾自今华县沿洛河北上修长城至上郡,并在雕阴修筑城池,驻军10万御秦。


      3楼2013-07-25 21:39
      回复
        【总结】河西百年是秦国的血泪史,经过数代君主和国人的努力,以及商鞅变法后,秦国由弱变强,秦人洗刷了百年耻辱。秦国以一个西方超级强国的姿态屹立在了山东六国面前,从而开始了逐鹿中原,统一六国的壮烈诗篇。


        5楼2013-07-25 21:43
        回复
          @TonYoyo22 这篇技术文写的有点儿忽略了多少内容,有时间你把你的修改发在这篇帖子吧


          6楼2013-07-25 21:50
          回复


            8楼2013-08-10 23: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