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内容与本大人小糖小菲无关,作者为Lenochka!
大家好。我喜欢俄罗斯体操已经很多年了,以前最喜欢的是霍尔金娜,现在当然最爱的是Komova和Aliya. 以前我也追过一些大赛,跟上个周期的俄罗斯运动员比较熟,比如Pavlova她们。我也会一些俄语,所以俄语方面简单短小的问题大家如果有问题我可以帮忙。
现在我主要是在翻译霍尔金娜自传,大概每天翻一到两页。如果Vika以后出自传我当然也会翻译的,哈哈。所以不知道大家还有多少人对霍尔金娜或者说俄罗斯近20年的体操感兴趣。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我的微博,因为我一边翻译就一边用长微博在那里更新了,比较方便。其他地方大概得攒起来一整章再统一发。下面是霍尔金娜专门写中国的第11章的节选(字数限制)。先翻了这个是因为觉得大部分人对写中国的比较感兴趣。我现在还翻译完了第一章,正在翻译第二章。以后的大概就按顺序一页页翻了。
1999年八月的全俄锦标赛我只拿了个第2,所以当时很多媒体都开始吵吵说霍尔金娜时代已经过去了. 其实没拿第一是我们意料之中的,因为我和教练的主要目标是备战10月在中国举办的天津世锦赛。我学了很多新动作,新成套也在按部就班进行中,所以那些负面的报道并没有给我造成影响. 那段时间我和教练皮尔金一直在抓弱项自由操和跳马,加了腿部负重力量训练,所以每次训练后我的双腿都无比酸痛, 只能一瘸一拐地走.
那个时候我也没时间顾及其他的兴趣爱好, 满脑子想的都是空翻和旋转。甚至有时连晚上睡觉都睡不着,因为一躺下, 脑海中就浮现出各种连接动作. 我也在绞尽脑汁地想,比赛中哪些小细节会给裁判增加印象分,同时不断调整自己, 确保到时能出状态.
1997年瑞士洛桑世锦赛上我是全能冠军,所以这次来天津我的目标就是卫冕,继续确立我的地位. 但是到了赛台,在春合生产的器械上开始练习时, 我发现它们有点太硬了. 体操规则中的确有对比赛器械的标准和要求, 但是只有长度和高度方面的规定, 并没有涉及具体制作材料. 出于刺激本地体育产业的考虑,大多数赛事的器械都是由主办国提供的. 因为比赛一结束,做器械的工厂会一举成名,海内外订单纷纷来, 利润很大. 但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天津提供的这个平衡木, 所以我从训练第一天就在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但是这样做当然是不应该的,训练偷懒伤rp, 果然没过几天我就栽在平衡木上了,全能比赛上晃来晃去,最后还掉了下来。其实真的很可惜。作为赛前大热门,我如果能干干净净地完成动作就肯定能赢. 最后拿第一的是罗马尼亚的奥拉鲁.
我最后倒也没空手而归,在最强项高低杠上卫冕成功。但全能的失利还是大大地影响了我的心情.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既然已经拿过第一,以后就不能退步,要次次拿第一才行,要不我就不是霍尔金娜了. 我总是高标准要求自己, 这样才会一直有动力超越自己. 而且天津世锦赛是悉尼奥运会前最好的练兵机会,我心里也怕天津的失利会让大家觉得我已经廉颇老矣,没戏了. 但是教练听了后对我说, “其实你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也就是说只要我把握住自己, 战胜自己, 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就不会给别人战胜我的机会. 所以我暗下决心: 平衡木虽然只是根木头, 但却没那么简单. “如果不刻苦训练, 就别想在平衡木上站稳。”这是全世界教练员都挂在嘴边的话。天津比赛中的失误更是刺激了我,一定要苦练平衡木。
当然,天津世锦赛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在中国队的主场击败了中国选手,获得了高低杠金牌. 我小的时候, 高低杠项目上中国运动员是一枝独秀,所以多年来在自己的训练中,我们一直在借鉴她们最好的成套动作, 用于改进自己的编排, 使之更复杂完美.
大家好。我喜欢俄罗斯体操已经很多年了,以前最喜欢的是霍尔金娜,现在当然最爱的是Komova和Aliya. 以前我也追过一些大赛,跟上个周期的俄罗斯运动员比较熟,比如Pavlova她们。我也会一些俄语,所以俄语方面简单短小的问题大家如果有问题我可以帮忙。
现在我主要是在翻译霍尔金娜自传,大概每天翻一到两页。如果Vika以后出自传我当然也会翻译的,哈哈。所以不知道大家还有多少人对霍尔金娜或者说俄罗斯近20年的体操感兴趣。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我的微博,因为我一边翻译就一边用长微博在那里更新了,比较方便。其他地方大概得攒起来一整章再统一发。下面是霍尔金娜专门写中国的第11章的节选(字数限制)。先翻了这个是因为觉得大部分人对写中国的比较感兴趣。我现在还翻译完了第一章,正在翻译第二章。以后的大概就按顺序一页页翻了。
1999年八月的全俄锦标赛我只拿了个第2,所以当时很多媒体都开始吵吵说霍尔金娜时代已经过去了. 其实没拿第一是我们意料之中的,因为我和教练的主要目标是备战10月在中国举办的天津世锦赛。我学了很多新动作,新成套也在按部就班进行中,所以那些负面的报道并没有给我造成影响. 那段时间我和教练皮尔金一直在抓弱项自由操和跳马,加了腿部负重力量训练,所以每次训练后我的双腿都无比酸痛, 只能一瘸一拐地走.
那个时候我也没时间顾及其他的兴趣爱好, 满脑子想的都是空翻和旋转。甚至有时连晚上睡觉都睡不着,因为一躺下, 脑海中就浮现出各种连接动作. 我也在绞尽脑汁地想,比赛中哪些小细节会给裁判增加印象分,同时不断调整自己, 确保到时能出状态.
1997年瑞士洛桑世锦赛上我是全能冠军,所以这次来天津我的目标就是卫冕,继续确立我的地位. 但是到了赛台,在春合生产的器械上开始练习时, 我发现它们有点太硬了. 体操规则中的确有对比赛器械的标准和要求, 但是只有长度和高度方面的规定, 并没有涉及具体制作材料. 出于刺激本地体育产业的考虑,大多数赛事的器械都是由主办国提供的. 因为比赛一结束,做器械的工厂会一举成名,海内外订单纷纷来, 利润很大. 但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天津提供的这个平衡木, 所以我从训练第一天就在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但是这样做当然是不应该的,训练偷懒伤rp, 果然没过几天我就栽在平衡木上了,全能比赛上晃来晃去,最后还掉了下来。其实真的很可惜。作为赛前大热门,我如果能干干净净地完成动作就肯定能赢. 最后拿第一的是罗马尼亚的奥拉鲁.
我最后倒也没空手而归,在最强项高低杠上卫冕成功。但全能的失利还是大大地影响了我的心情.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既然已经拿过第一,以后就不能退步,要次次拿第一才行,要不我就不是霍尔金娜了. 我总是高标准要求自己, 这样才会一直有动力超越自己. 而且天津世锦赛是悉尼奥运会前最好的练兵机会,我心里也怕天津的失利会让大家觉得我已经廉颇老矣,没戏了. 但是教练听了后对我说, “其实你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 也就是说只要我把握住自己, 战胜自己, 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就不会给别人战胜我的机会. 所以我暗下决心: 平衡木虽然只是根木头, 但却没那么简单. “如果不刻苦训练, 就别想在平衡木上站稳。”这是全世界教练员都挂在嘴边的话。天津比赛中的失误更是刺激了我,一定要苦练平衡木。
当然,天津世锦赛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在中国队的主场击败了中国选手,获得了高低杠金牌. 我小的时候, 高低杠项目上中国运动员是一枝独秀,所以多年来在自己的训练中,我们一直在借鉴她们最好的成套动作, 用于改进自己的编排, 使之更复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