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状况 中国快运速递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在中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4大区域性快运速递圈。同时这4大快运速递圈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已经成为区域性快运速递产业发展中心。而且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基本交通运输干线为基础的若干快运速递通道,使中国快运快递业的点——轴——面系统初呈雏形。根据《2013-2017年中国快递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显示,从1987年起步,中国快递服务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06年底,中国经营快递服务的法人企业已达2422家,从业人员22.7万人;快递服务业务量已达到10.6亿件,实现业务收入约300亿元,分别是1987年的693倍和375倍。2006年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分别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48.4亿元、52.4亿元、98.8亿元,分别占快递业务总收入的49.5%、17.5%、33%。2006年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分别完成业务量61927.5万件、28571.8万件、15493.6万件,分别占总业务量的58.4%、27.0%、14.6%。快递服务从业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多元共存、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 2007年中国快递行业的业务收入达380亿元,增长速度超过25%,明显高于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新《邮政法》或《国内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将出台。《快递服务标准》的实施更加有利于快递企业的健康发展。2008年《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标准》和《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处理办法》将出台。 2012年12月26日,开通后,郑州至北京约2小时30分钟。据估算,京广高铁贯通后,快递行业的成本支出至少可以减少50%,快递行业将进入全新的“高铁时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快递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持有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法人企业超过7500家,其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快递业务的网络型企业52家。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09年、2010年、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分别实现业务收入479.0亿元、574.6亿元、758.0亿元,同比增长97.3%、20.0%、31.9%;分别实现业务量18.6亿件、23.4亿件、36.7亿件,同比增长22.8%、25.9%、58.8%。 2011年12月,《快递业服务“十二五”规划》发布,《规划》提出:到2015年,快递服务要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到2015年,快递业务量达到61亿件以上,年均增长21%;快递业务收入超过1430亿元,年均增长20%,比“十一五”末增长1.5倍,占邮政业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55%;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以上,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00万。到2015年,力争培育出5个以上年业务收入超百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鼓励和倡导企业创建快递品牌,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四星级以上的快递服务品牌达到8个以上。从2006年到2012年的6年间,我国快递业务量由10亿件增长至57亿件。快递业务量年均增幅达到33.7%,规模总量已跃居世界第2位,最高日处理量突破3000万件,有8000余家不同所有制企业依法公平竞争,其中包括5家世界五百强企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