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iphotos.baidu.com/%C9%EE%CC%EF%B2%E8%B2%E8/pic/item/25a174ff2c30ee7c5c6008dc.jpg?v=tbs)
齐国在姜太公的时代已经是当时的超级富国,但是因为接近当时100年的内乱和不久前的齐襄公,公孙无知被弑,国家机器始终不曾走上轨道,齐桓公问计于管仲,管仲当时提出了很多政治上的主张和规划,他认为富国强兵之道,必须从训练民众和整饬政治秩序入手,而整饬政治秩序最重要的在于建立齐国人民对相信。
他说
三年教人,,四年选贤以为长,五年始兴车践乘
他又说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这可以说是,在天朝历史上最早,最具体的一个民本思想,“民本”是原则,真正实行原则,必有技术,而技术就是“法”。所以有人把管仲看做法家的鼻祖。但是管仲的“法”不是像秦殃法一味的“好大喜功,严法酷刑,焚书坑儒,只讲耕战。”。(实际上春秋时期到战国初中期的法家和暴秦时代的法家已经不可同日而言,后者是真正的酷吏政治)而是强调法制,经济与礼教的并重,要三者相辅而行,才能完成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
关于法治的他说:
法者天下之仪
他又说:
明君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上不行则民不从,是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关于经济的他说:
治民之道,必先富民
他说
三年教人,,四年选贤以为长,五年始兴车践乘
他又说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这可以说是,在天朝历史上最早,最具体的一个民本思想,“民本”是原则,真正实行原则,必有技术,而技术就是“法”。所以有人把管仲看做法家的鼻祖。但是管仲的“法”不是像秦殃法一味的“好大喜功,严法酷刑,焚书坑儒,只讲耕战。”。(实际上春秋时期到战国初中期的法家和暴秦时代的法家已经不可同日而言,后者是真正的酷吏政治)而是强调法制,经济与礼教的并重,要三者相辅而行,才能完成一个强大的国家机器。
关于法治的他说:
法者天下之仪
他又说:
明君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上不行则民不从,是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关于经济的他说:
治民之道,必先富民
![](http://hiphotos.baidu.com/%D6%EC%C8%B8%D4%BA%C1%BC%D6%AE/pic/item/b5ea2c00bdf6cb341c9583c2.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