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百家讲坛》2012年6月(红版),作者:整人君子,原题:《周遇吉:把李自成打怕的大明将军》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占领北京城后,李自成的兵将们除了忙着到处抓人找钱外,经常会说一句话:“要是明朝还有一个周总兵,我们怎么可能进得了北京城!”
拿着李自成的工资,夸着老朱家的人,这是典型的吃里扒外。然而李自成知道后,却没有责罚任何人。因为他明白,他们说的是一个他永远都无法否认的事实。
兵将们口中的这位“周总兵”,本名周遇吉,辽东锦州卫人。
锦州,位于东北入关要道,是明朝辽东防御体系的重要据点,换句话说,这里是军事前线。据史料分析,周总兵小时候应该经常参加打架斗殴之类的活动,因为锦州地处前线,所以一帮人打架也不用什么板砖啤酒瓶,而是直接用大刀长矛弓箭,真刀真枪地干。周遇吉就是在这血与火的激情岁月中成长起来的。
史书说周遇吉“少有勇力,好射生”,其箭法到底如何,史未详载,但从他后来的成就来看,即便不能百步穿杨,穿个把人应该还是可以的。
转眼间,周遇吉长大了,来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就业这一人生抉择。几经思考,他选择了一个当时很不好的职业-士兵。
和现在不同,那时候当兵既不是应尽的义务,也不怎么光荣,参军打仗无非是混碗饭吃。而且在当时,士兵就是粗人的代名词,高级军官还备受歧视,何况基层小兵!还好,当兵后的周遇吉凭着超人的胆识和小时候练出来的高超武艺,"战辄先登",在部队混得相当凑合,不久就当上了京营游击。
所谓京营,就是明朝的禁卫军,专门保护皇帝,成员基本上都是靠家庭背景和裙带关系取得职位的官宦子弟。和有钱人的孩子一起上班,周遇吉显得很激动,但他还是和以前一样,按时出操训练。旁人都笑他傻,他也不恼,只是淡淡地说:“公等皆纨绔子,岂足当大敌?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坐糜廪禄为?”
就这样,周遇吉每天都认真训练,从不缺勤,日子过得很平淡,但很充实,直到崇祯九年(1636年)。
这一年,皇太极来了,把北京城给围了,大明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国势日衰。而周遇吉则因为战斗勇敢,打了几个胜仗,连升两级,做到了前锋营副将。
此后的数年间,周遇吉一发不可收,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打了无数胜仗,杀了无数敌人,在崇祯十五年荣升山西总兵官(相当于山西军区司令)。这是明军中的高级将领,位高权重,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是相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