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前夕,
中美两国相关组织达成了此间在洛城借展1对大熊猫的协议。
北京动物园的“永永”和“迎新”成了第一对以巡展方式走出国门的大熊猫,
由饲养员、兽医和翻译人员组成的专家组陪同这一对3岁的贵宾,
于当年6月搭乘专机来到美国,一直延展至10月底,
之后又在旧金山逗留了3个月。
从此,大熊猫以巡展方式排着队走出国门:
1984年在香港(地区),1985年赴加拿大,
1986年赴爱尔兰、瑞典,1987年赴比利时,
1988年赴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
1990年赴新加坡、英国,1992年赴泰国,
至于美国,则是到各城市去了:
圣迭哥、哥伦布、纽约、坦帕……
3个月,半年以至1年的巡展使所在地人们一睹大熊猫的丰采,
也给所在动物园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同时每月以颇丰数目的美元提供拯救大熊猫“捐款”,
似乎益处多多,然而诸多弊端相继露出:
为挣美元而延误了大熊猫的繁殖;
按照黑熊、棕熊的训练方法让大熊猫演杂技;
到位的钱没有用于拯救大熊猫等等。
这一切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特别是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谴责,
大熊猫的巡展因此告一段落。
而签协议出国的方式开始实施了
以1对亚成体大熊猫出国,并同所在国科研人员一起,
进行为期10年的合作研究。
此间繁殖的后代仍归中方,倘若发生意外死亡,尸体也归中方。
中方可轮流派出技术人员与外方共同对大熊猫进行研究,
于是1994年日本和歌山,
1995年韩国汉城,
1996年美国圣迭哥,1999年美国亚特兰大,
2000年美国华盛顿相继拉开了大熊猫合作研究的帷幕。
目前正在交涉的还有日本横滨、英国曼彻斯特、美国的孟菲斯等等。每年付给中方100万美元,10年总共付给1000万美元的方案实施。
而我们的国宝在异国他乡究竟生活的如何呢
下面我们来一个个看吧
首先,美国。
目前,一共有11只中国大熊猫在美国生活,
分别居住在华盛顿、圣迭戈、亚特兰大和孟菲斯。
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现有的中国大熊猫“添添”和“美香”2000年12月来到华盛顿。
对于栖息在中国山区的大熊猫,
华盛顿温和的冬季不是问题,难熬的是湿热的夏天。
动物园为此给“添添”和“美香”开设了空调房,
在室外活动区也有清凉的水池。
大熊猫馆还专门栽种了中国四川的冷杉和中国红杉。
邻州马里兰南部有一个竹园,
那是“添添”和“美香”的主食来源。
大熊猫爱吃竹子,
“添添”和“美香”一天要各吃下近23公斤新鲜的嫩竹,
及若干高营养饼干、胡萝卜和苹果。
为了让大熊猫生活舒适,
动物园近年花了180万美元来改造大熊猫馆,
还正在兴建一个新馆。
旧馆改造主要是改造面积为1600多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区,
在里面加上两个避暑洞、
让大熊猫攀爬玩耍的新石山、树木以及打滚用的沙浴坑。
动物园平日让“美香”和“添添”玩水桶状的玩具
以及水瓶和盒子等日常用品。
饲养人员会在这些容器里面放上蜂蜜、饼干或者苹果等食品,
鼓励大熊猫们探险和充分锻炼身体,
并借此研究大熊猫行为。这些物品都用塑料、橡胶或者竹子制作,
以免对大熊猫造成伤害。
雌雄成年大熊猫的标准体重各为99.88公斤和113.5公斤。7岁的“美香”和8岁的“添添”
去年9月份的体重是106.7公斤和124.9公斤,
身体健康。
去年中美专家通力合作,
利用人工授精让“添添”和“美香”生下宝宝“泰山”。
在美国西南部的圣迭戈市是大熊猫的福地,
因为这里的动物园被誉为美国养育大熊猫最成功的动物园。
中国的雄性大熊猫“高高”和雌性大熊猫“白云”在这里成功交配,
于2005年8月产下了 幼崽“苏琳”,
而在此之前“白云”还成功孕育了“华美”和“美生”。
“白云”在圣迭戈动物园共生育三次,可谓是“英雄母亲”。
,“苏琳”现在是圣迭戈动物园的明星,
甚至是圣迭戈市的宝贝。
她活泼可爱、面对观众从不怯场,
美国各地、特别是西部不少州的观众,特地凌晨赶来排队买门票看“苏琳”。
目前,圣迭戈动物园在网上播出“苏琳”的“生活实录”,
并为饲养大熊猫的技术人员开设个人博客,
向美国网民公布养育大熊猫的心得和快乐。
目前“高高”、“白云”、“美生”和“苏琳”在圣迭戈动物园组成了“四口之家”。
为呵护它们,圣迭戈动物园共投入了4名全职饲养员、
20多名研究人员。
工作人员每天要为这个“大熊猫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准备大量竹子、胡萝卜等食物,
还要观察研究大熊猫们的行为。
虽然工作很繁重,
但每当工作人员看到幸福的大熊猫们,“那种快乐真难以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