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梦论坛吧 关注:426贴子:2,914

格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13-07-28 18:08回复
    五言(七言)都有四种标准平仄格式
    五 言
    ①仄仄平平仄
    ②平平仄仄平
    ③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仄平平
    七 言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IP属地:广东2楼2013-07-28 18:10
    回复
      说明:第三种“平平平仄仄”,第一和第三字不能同时变仄声,第三字变则第一字应保留平声。
      四种平仄格式的来源:五言的四种句式也可以看作是“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而形成,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后加相反”。即
      (平)平平仄仄——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平
      (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仄
      或者: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在后面加就要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


      IP属地:广东3楼2013-07-28 18:11
      回复
        什么是“三平调”?
        诗中句末三字如果为“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就都叫做拗句。前三种可以有条件地出现在律诗中,而最后一种(末位三个字全是平声字)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这种句子就是三平调。在古风中诗人往往故意多出现这种句子。例如:
        岁晏行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鸣桑弓”、“茅茨空”、“南飞鸿”、“还租庸”、“长相蒙”、“何时终”六句都是句末三字为平声的三平调句。


        IP属地:广东5楼2013-07-28 18:12
        回复
          什么是“对”和“粘”的规则?
          对——律诗要求每一联中对句与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反,这就叫做“对”。如“仄仄平平仄”就要对“平平仄仄平”。如果没有做到平仄相反,就叫做“失对”。但如果是首句入韵的话,则因为第二句句末也要是平声字(这是押韵的要求),因此就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反,而只能前面部分相反。如“仄仄仄平平”作第一句,则对句只能是“平平仄仄平”,而不能用“平平平仄仄”。同样,“仄仄仄平平”作起句,第二句则必须用“平平仄仄平”。
          粘——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与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这条规定就叫做“粘”,如果不相同,就叫做“失粘”,这也是诗家之大忌。在格律诗中一般是不允许的。
          根据对与粘的规则,只要有了第一句,就很容易写出一首其余七句的平仄格式,例如:
          五言律诗
          1.仄起仄收式 杜甫:春望 2.平起仄收式 李白:送友人
          仄仄平平仄, 国破山河在, 平平平仄仄,青山横北郭,
          平平仄仄平。 城春草木深 仄仄仄平平。白水绕东城。
          平平平仄仄, 感时花溅泪, 仄仄平平仄。此地一为别,
          仄仄仄平平。 恨别鸟惊心。 平平仄仄平。孤蓬万里征。
          仄仄平平仄, 烽火连三月, 平平平仄仄,浮云游子意,
          平平仄仄平。 家书抵万金。 仄仄仄平平。落日故人情。
          平平平仄仄, 白头搔更短, 仄仄平平仄,挥手自兹去,
          仄仄仄平平。 浑若不胜簪。 平平仄仄平。萧萧班马鸣。
          每一联中出句与对句平仄完全相反,属于“对”。上下联之间则是“粘”的关系。
          3.仄起平收式 王维 终南山 4.平起平收式 李商隐 晚晴
          仄仄仄平平,太乙近天都, 平平仄仄平,深局夹俯城,
          平平仄仄平。连山到海隅。 仄仄仄平平。春去夏犹清。
          平平平仄仄,白云回望合, 仄仄平平仄,天意怜芳草,
          仄仄仄平平。青霭入看无。 平平仄仄平。人间重晚晴。
          仄仄平平仄,分野中峰变, 平平平仄仄,并添高阁迥,
          平平仄仄平。阴晴众壑殊。 仄仄仄平平。微注小窗明。
          平平平仄仄,欲投人宿处, 仄仄平平仄,越鸟巢干后,
          仄仄仄平平。隔水问樵夫。 平平仄仄平。归飞体更轻。
          首联以两种平收句互为对句,以后三联平仄则仍属于完全相反。


          IP属地:广东6楼2013-07-28 18:13
          回复
            七言律诗
            1.平起仄收式 杜甫:客至 2.仄起仄收式 杜甫:咏怀古迹
            平平仄仄平平仄, 舍南舍北皆春水, 仄仄平平平仄仄,诸葛大名垂宇宙。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但见群鸥日日来。 平平仄仄仄平平。宗臣遗像肃清高。
            仄仄平平平仄仄, 花径不曾缘客扫, 平平仄仄平平仄。三分割据纡筹策,
            平平仄仄仄平平。 蓬门今始为君开。 仄仄平平仄仄平。万古云霄一羽毛。
            平平仄仄平平仄, 盘飧市远无兼味, 仄仄平平平仄仄,伯仲之间见伊吕,
            仄仄平平仄仄平。 樽酒家贫只旧醅。 平平仄仄仄平平。指挥若定失萧曹。
            仄仄平平平仄仄, 肯与邻翁相对饮, 平平仄仄平平仄,运移汉祚终难复,
            平平仄仄仄平平。 隔篱呼取尽余杯。 仄仄平平仄仄平。志决身歼军务劳。
            每一联中是句与对句平仄完全相反,属于“对”。上下联之间有“粘”的关系。
            3.平起平收式 韩愈:示侄孙 4.仄起平收式 杜甫 登高
            平平仄仄仄平平,一封朝奏九重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风急天高猿啸哀,
            仄仄平平仄仄平。夕贬朝州路八千。 平平仄仄仄平平。渚清沙白鸟飞回。
            仄仄平平平仄仄,欲为圣明除敝事, 平平仄仄平平仄,无边落木萧萧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肯将衰朽惜残年。 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尽长江滚滚来。
            平平仄仄平平仄,云横秦岭家何在? 仄仄平平平仄仄,万里悲秋常作客,
            仄仄平平仄仄平。雪拥蓝关马不前。 平平仄仄仄平平。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仄平平平仄仄,知汝远来应有意, 平平仄仄平平仄,艰难苦恨繁霜鬓,
            平平仄仄仄平平。好收吾骨瘴江边。 仄仄平平仄仄平。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以两种平收句互为对句,以后三联平仄则仍属于完全相反。


            IP属地:广东7楼2013-07-28 18:13
            回复
              违反“粘”规律的诗作:
              2008年9月27日,央视播音员赵忠祥在《七律·神七颂》,巴山鬼才魏明伦指出是“伪七律”:“ 第三句失粘,第七句和第八句平仄错乱。”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飞船腾焰入云霄,载我英豪举世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句孤平拗救 但首联颔联失粘)
              出舱漫步伴天链,定轨疾驰巡鹊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自古升空常似梦,从今奔月竞如潮。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第七句出句自救 但颈联尾联失粘)
              敢请嫦娥捧陈酿,桂花香满共玉瓢。


              IP属地:广东8楼2013-07-28 18:14
              回复
                只要遵守对、粘规则,就可以突破律诗仅八句(四联)的限制,就可以写成少则五联(10句)长达上百句的格律诗,这就是长律(也叫排律),例如:
                《红楼梦·第五十回 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所联即五言排律:
                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
                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
                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苗。
                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
                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寒山已失翠,冻浦不生潮。
                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
                麝煤融宝鼎,绮袖笼金貂。
                光夺窗前镜,香粘壁上椒。
                斜风仍故故,清梦转聊聊。
                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
                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
                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
                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
                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
                皑皑轻趁步,剪剪舞随腰。
                苦茗成新赏,孤松订久要。
                泥鸿从印迹,林斧或闻樵。
                伏象千峰凸,盘蛇一径遥。
                花缘经冷结,色岂畏霜凋。
                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
                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漂。
                照耀临清晓,缤纷入永宵。
                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
                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
                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
                寂寞封台榭,清贫怀箪瓢。
                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烧。
                没帚山僧扫,埋琴稚子挑。
                石楼闲睡鹤,锦罽暖亲猫。
                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
                沁梅香可嚼,淋竹醉堪调。
                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
                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
                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
                注意:全诗共35联,除了首尾两联外,其余各联全是对仗句,当然平仄也都相反。此外,所有押韵字都来自同一韵中。
                例如以上联句完后,有如下对话:
                湘云伏着已笑软了。众人看他(宝钗、宝琴、黛玉)三人对抢,也都不顾作诗,看着也只是笑。黛玉还推他往下联,又道:“你也有才尽之时。我听听还有什么舌根嚼了!”湘云只伏在宝钗怀里,笑个不住。宝钗推他起来道:“你有本事,把‘二萧’的韵全用完了,我才服你。”湘云起身笑道:“我也不是作诗,竟是抢命呢。”众人笑道:“倒是你自己说罢。”探春早已料定没有自己联的了,便早写出来,因说:“还没收住呢。”李纨听了,接过来便联了一句道:‘欲志今朝乐’,李绮收了一句道:“凭诗祝舜尧”,李纨道:“够了,够了。虽没作完了韵,腾挪的字若生扭了,倒不好了。”说着,大家来细细评论一回,独湘云的多,都笑道:“这都是那块鹿肉的功劳。”


                IP属地:广东9楼2013-07-28 18:14
                回复
                  恩,很好!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7-28 18:43
                  回复
                    非四种。
                    叶仄韵格式的也有。


                    11楼2013-07-29 14:00
                    收起回复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其中:平仄平,仄平仄。救拗时,常常会出现。不属于出格。


                      12楼2013-07-29 14:03
                      收起回复
                        说实话,我对古诗格律的了解还真是非常的有限,多谢斯柯云的此贴,对于古诗格律的普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7-31 20:30
                        收起回复
                          你现在慢慢找你感觉行的做小吧主,你升大吧下面也得有几个得力小吧你说是吧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8-02 21:11
                          收起回复
                            学习


                            15楼2013-08-06 19:59
                            回复
                              谢谢了


                              16楼2014-12-15 1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