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与保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知道“养生”与“保健”这两个词,可很多人甚至知识分子都误认为这两个词是一个含义,其实区别很大。它涉及到中西医的理念与日常生活所用的物质。
养生:最早出于《黄帝内经》智者养生也!就是教给人们如何不得病的智慧,要人们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饮食有节、起居有时、顺应自然具有调理滋补脏腑功能的作用;要心态平和,不良的情绪会导致气血瘀滞生成疾病;有病要用善性的良药调理化解,才能保养身体, 健康长寿,起到养生的作用.天然中药,粮食蔬菜中正平和,使用安全,能滋补人体所需要,使身体健康。健康:“健”乃健壮,身体好,既无疾病,又无残废;“康”:既身体安宁,又不空虚,即为“健康”。 中医养生就是保养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要想健康长寿必须知道如何保养身体和得病的原因,才能真正有效的防治疾病,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得病的原因:外因六淫八风感,内因六欲共七情,饮食起居不内外,负重跌扑损身形,膏粱厚味营卫变,经络阻隔气血凝。
六淫(春天的风、冬天的寒、夏天的热(火),长夏的湿、秋天的燥)、八风(立春日东北凶风、春分日东北小弱风、立夏日东南弱风、夏至日东南大弱风、立秋日西南贼风、秋分日正西刚风、立冬日西北折风、冬至日正北大刚风)皆能侵袭人体,使人得不同的病症。
七情(喜伤心、怒伤肝、忧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则气散)、六欲(耳听淫声、眼观邪色、鼻闻臭气、口贪滋味、思虑过度、心生妄念)。皆能损人心神,使人脏腑功能紊乱,致人气血不畅,所以说体病心先病,须先修心养性,心平气和,气血通畅,五脏和谐,心善精神爽,肝善睡安康,脾善饮滋味,肺善声音亮,肾善二便畅,外邪不侵,百病不生。
饮食:饮食不节、过饮醇酒、能生火消灼阴液,过饮茶水则生湿停饮,过食五辛损气血,饥饱无常则伤脾胃,………. 。春天空气干燥,有温暖之毒,宜食大蒜解毒,不宜吃飞禽生风之物;夏天烈日当空,宜食清淡食品,不宜食膏粱厚味;长夏(伏天):暑伏连天,空气湿度大,宜食辛辣,不宜生冷湿性物质;秋天秋高气爽,宜食甘淡食物,不宜辛辣;冬天寒冷,宜食鲜姜温暖之物,不宜食寒凉性食品。总之:人体需要多种元素的营养,应食用五谷杂粮自然食品的营养,现今生活虽然提高了,大米白面,这样的生活营养单一。而反季节食物(蔬菜)改变了它自身的性能,不顺依自然享用四季绿色食物,对身体并不好。
起居:起居应顺依自然运行,中医学认为人体与宇宙是对立的统一整体,人体的气血与天地同流;人体的阴阳如日月依赖运行;经络与昼夜同度;血脉贯通人体如山河纵横大地;穴位布满周身如星辰缀满太空;毛发、孔窍如草木生于天地之间;五脏合于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又能相克);十二经合于十二时(子午流注)。违背自然能使身体发生疾病。
负重跌扑损身形:强力负重、超负荷劳动,跌扑损伤都能使身体变形。膏粱厚味营卫变、经络阻隔气血凝:过食大鱼大肉、油腻物,脂肪过剩能改变人体营卫,使经络阻隔,气血不能通畅,使人生肥胖病、高血脂、甚至脑血栓,过食食盐能导致血管硬化。
以上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养生的结晶。
保健是西医的专用词,所谓的“保健”,通俗理解就是保护身体健康的意思。其文化内涵非常浅薄,理论基础课程讲的是营养和保健学。饮食追求味道色彩食量,营养品、保健品皆为化学合成或植物的化学提取物,盲目认为只要是植物对人体没有害处,不知道提取物改变了它自身的本质性能,非无益反而为害。外国人绞尽脑汁加强营养、保健,算计食物食入的成分,能否解决健康危机问题呢?就西医的高科技消炎退热、对抗压制的方法,切除人体组织部分的强制手段,治标不治本如何能使身体健康呢!营养品、保健品能起到真正的保健作用吗!
中医有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为基础,制定了防治疾病的确凿方案。西医拿仪器直观的看到病灶为依据,却查不到生成疾病的无形原因,想一想!对比一下:究竟“西医保健”好还是“中医养生”好?
目前日本人的寿命是世界最长的,香港高龄人群密度在全球位居第一,因他们非常重视中医养生。遗憾可悲的是:华夏不肖子孙崇拜西方文化,宣扬“中医不科学、中药不卫生”,要废除中医中药,使中医衰落谷底,难以兴起。西医滥用有毒副作用的化学西药残害华夏同胞,导致国人身体素质下降,造成了健康危机。
希望人们重视自己的身体,懂得养生和正确防治疾病的方法,
怎样对待疾病就是怎样对待生命! 智慧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