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头戏来了,事实上,我就是在本片以后开始关注诺兰的。
在此片以前,我还没学会找电影看导演;在此片以前,我还没分很清艺术片和商业片之间的区别;在此片以前,我对蝙蝠侠的印象还停留在前四部、尤其是第四部里(前两部电影频道放的,仅限于看过)。
记得那时盗版很多,电影刚上映就有碟片传遍中国,色泽昏暗,翻译的也很烂,我是在这种情况下看完很多大片的,但是在用这种方法看这部电影十五分钟后,我就决定停掉它,等正版上市,并收藏起来。
在吃过《X战警》这种甜得发腻的奶油蛋糕以后,这部“小清新”刷新了我对电影类型的很多印象,我知道这就是一直在寻找的电影风格,这种影响力维持至今,使我对写实主义题材情有独钟,有时甚至是传记片。
当时我的观影水平还没有现在这么高,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只是觉得剧情转换得非常快,信息量很大,画面朴实而不浮华花哨,两个字——很爽!随着第二遍、第三遍……第N遍,我挖掘出了越来越多的宝藏,而且和其他电影不同,这次的挖掘是一个很绵长的过程。
以现在的眼光看来,诺兰的剪辑已经在此片里已经十分得心应手了,而且完全服务于剧情,并不喧宾夺主。台词和故事从这部电影开始成为诺兰的另一大杀器,跟《黑暗骑士》比,《开战时刻》的台词尖锐到漂亮的地步,而前者内敛深沉到极致的境界。“枪能阻止你反抗吗?”、“主观意志决定一切”、“你父母死后,整个哥特城就一瘸一拐了”是我记忆里最深刻的三句台词。到此,诺兰宣布自己从剪辑等技术活儿中脱出全面侵入到故事领域里面,掌控电影的核心,诺兰的故事模式开始成形。
大家都知道,诺兰式的电影剧情就像山路十八弯,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复杂多边,充满着数学几何结构那样的美感。以我的观点,深入到实质,诺兰的剧情有两个最著名的特点,一是放飞剧情的可能性,绝不以任何规则去束缚想象力;二是将若干部电影的信息量完美压缩到两个小时(《开战时刻》信息量尚不算大,《盗梦空间》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几乎不犯任何常识性的逻辑错误,比如一些不可能全部交代的东西就要用足够的镜头暗示来填充,在这方面,他不会大的遗漏(这是一个相当绕脑的工作)。
本片的故事在按照诺兰的节奏走的同时,仍充满着传奇的色彩,幻想富含奇侠的特色,并不完全写实,也就是说跟现在比,更加外放,但是其逻辑思路已经相当清晰和明确,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严密的网络。就像一位英雄,身着五彩华衣,手持七色巨剑,但华衣和巨剑都各有出处,而非上天无端赐予。
除了故事,这部电影还采用了很多很有创意的方法,比如视角转换,在蝙蝠侠刚刚出山的时候,主视角转换到一群坏蛋身上,以波云诡谲的气愤来烘托蝙蝠侠的强大能力。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方法无一“功高震主”,全部统一在故事网的框架之下,成为“完整”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他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去打磨,就像塑造自己的孩子一样。
总的来说,这虽然是诺兰进入主流视野的第一部电影,但已经囊括了诺兰制作手法的一切优点,这些优点在他以后的电影中被持续放大。纪念这绽放光芒的一刻。
PS.事实上,我很喜欢这一部的国语配音,不过也有可能是台词写得好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