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帖子,得出一个结论,很多人不了解什么叫同工同酬。
理解一,我看到很多帖子说同工同酬就是劳务工和正式工享受一样的待遇,这种理解从理论到现实都是错误的 。就法理而言,同工同酬是指在“同工”的前提下,员工享受同样的分配制度,这里面必然还是存在一个区间,工资有高有低,不可能一样。至于如何确定同工,又如何同酬,这基本上还是水中月,镜中花,法律规定很模糊,更别谈执行了。就现实而言,这种理解也是大错特错的。正式工的高福利待遇摆在那里,如果大家都一样,试问,哪个企业能够承担这样的负担,那劳务工的存在就没有必要,大家都是正式工就好了。这和企业的用人目的是不符合的。很多人会期待政府的强制,我认为,强制带来的,必然是劳务工被大量辞退,或者转为外包(一种更为松散的用工方式),因为企业是要获取最大利益的,这是天性,不会因为一部法律的出台而改变什么。
理解二,同工同酬就是指劳务工和劳务工一样,正式工和正式工一样,倘若是这样理解的话,那可以说新法的修订是没有意义的,不排除刻意这样理解的可能
结论,修订的劳动法的颁布,有利有弊
利一,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规范劳务派遣市场,保障劳务工的权益
利二,提高劳务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利三,健全劳动力市场保障体系,完善法制建设
弊一,在政府的强制下,必然导致在岗的部分劳务工受到冲击,面临的前途有三,一是转正(大家知道有多难,可以参考一下农行的一些规定,新出台的),二是辞退,三是转为外包服务。这也就意味着,同工同酬实现了,但是现存的大部分劳务工是享受不了的,这也许是将来要面对的。
弊二,新法中对劳务工的适用条件有了明确规定,即三性的要求,大家想一想,如果严格执行这样的标准,能够继续留在岗位上的,有多少人,那离岗以后,出路又在哪里。
弊三,新法提高了对劳务派遣工资的资格要求。这必然导致以后对劳务工的要求有所提高,比如学历,经验等等,那么,在现存条件下可以获得劳务岗位的人,在以后的条件下是否能获得相同的机会。同时,新法对企业适用劳务工的比列做出了限定,也就是说,以后企业会减少劳务工招聘,那么,无形之中,失业人数会增多。
当然,这些对比是基于长远和短期利益的考量,但是大家关注的大多都是短期的利益,难道不是吗,所以,当大家看到同工同酬的时候都很兴奋,但是看不到隐藏在背后的危机。希望各位劳务工兄弟们能够全面看待新法的出现,理智对待,必然不会过于兴奋,那么自然也就不会过于失望。
理解一,我看到很多帖子说同工同酬就是劳务工和正式工享受一样的待遇,这种理解从理论到现实都是错误的 。就法理而言,同工同酬是指在“同工”的前提下,员工享受同样的分配制度,这里面必然还是存在一个区间,工资有高有低,不可能一样。至于如何确定同工,又如何同酬,这基本上还是水中月,镜中花,法律规定很模糊,更别谈执行了。就现实而言,这种理解也是大错特错的。正式工的高福利待遇摆在那里,如果大家都一样,试问,哪个企业能够承担这样的负担,那劳务工的存在就没有必要,大家都是正式工就好了。这和企业的用人目的是不符合的。很多人会期待政府的强制,我认为,强制带来的,必然是劳务工被大量辞退,或者转为外包(一种更为松散的用工方式),因为企业是要获取最大利益的,这是天性,不会因为一部法律的出台而改变什么。
理解二,同工同酬就是指劳务工和劳务工一样,正式工和正式工一样,倘若是这样理解的话,那可以说新法的修订是没有意义的,不排除刻意这样理解的可能
结论,修订的劳动法的颁布,有利有弊
利一,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规范劳务派遣市场,保障劳务工的权益
利二,提高劳务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利三,健全劳动力市场保障体系,完善法制建设
弊一,在政府的强制下,必然导致在岗的部分劳务工受到冲击,面临的前途有三,一是转正(大家知道有多难,可以参考一下农行的一些规定,新出台的),二是辞退,三是转为外包服务。这也就意味着,同工同酬实现了,但是现存的大部分劳务工是享受不了的,这也许是将来要面对的。
弊二,新法中对劳务工的适用条件有了明确规定,即三性的要求,大家想一想,如果严格执行这样的标准,能够继续留在岗位上的,有多少人,那离岗以后,出路又在哪里。
弊三,新法提高了对劳务派遣工资的资格要求。这必然导致以后对劳务工的要求有所提高,比如学历,经验等等,那么,在现存条件下可以获得劳务岗位的人,在以后的条件下是否能获得相同的机会。同时,新法对企业适用劳务工的比列做出了限定,也就是说,以后企业会减少劳务工招聘,那么,无形之中,失业人数会增多。
当然,这些对比是基于长远和短期利益的考量,但是大家关注的大多都是短期的利益,难道不是吗,所以,当大家看到同工同酬的时候都很兴奋,但是看不到隐藏在背后的危机。希望各位劳务工兄弟们能够全面看待新法的出现,理智对待,必然不会过于兴奋,那么自然也就不会过于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