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军事指挥分为战略指挥和战术指挥,战略用来指导战术,战术用来实现战略。战略、战术都是指挥方法,但是在军事指挥学术理论上却把战略、战术和所谓的“战役法”硬是并列地掺和在一起,若是按照这种“逻辑”,岂不是还要在指挥方法中加上“战争法”和“战斗法”?难道在现实的战争、战役、战斗中不是运用战略和战术进行指挥?2、战略、战术是两种指挥方法,不但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也可以应用到各个层面,例如大到国家或地方的决策,小到企业甚至一盘棋的决策,都要运用战略、战术!3、《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中的理论不但可以应用到战略指挥上,而且可以应用到战术指挥上;《三十六计》中的一些计策可以变通地运用,例如“美人计”可以变通地理解为不断地赠送极有价值的物品使对方的指挥者或控制者神魂颠倒!4、指挥的原则是变化,控制的原则是稳固。两者在方法的运用上恰好是相反的,因此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5、军师负责总体战略指挥,元帅(或称“武相”)负责具体战略指挥,大将负责战术指挥,例如西汉的张良、韩信和樊哙。历朝开国军师名录:周朝-姜子牙、秦朝-尉缭、西汉-张良、东汉-邓禹、唐朝-房玄龄、宋朝-赵普、元朝-耶律楚才、明朝-刘伯温、清朝-范文程。(注:有的军师同时兼任宰相或武相或文相中的一个或几个职务)6、伍子胥推荐孙武、田忌推荐孙膑、鲍叔牙推荐管仲、管仲推荐城父、吕不韦推荐甘罗、萧何推荐韩信、张良推荐韩信、徐庶推荐诸葛亮、诸葛亮推荐庞统、吕婆楼推荐王猛、房玄龄推荐杜如晦,以上都是被传为千古佳话的历史典故,这反映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有在圣君明主执政时期才会出现这种难得的政治现象!(二)历史上的秦始皇(或称“秦王赢政”)事实上是一个虚心纳谏、知错必改、礼贤下士、爱才如命的英明君主!例如:1、秦王赢政十年,秦王受韩国水工郑国实行“疲秦之计”事发的影响,下令驱逐外地来秦国为官的外籍官员,李斯(楚国人)在流亡途中给秦王上书,写下了著名《谏逐客书》,秦王看后深有感触,知错就改立即下令废除原来的命令,并且召回李斯大加封赏!2、统一六国期间,秦王决定派兵灭亡楚国,秦将李信称派二十万军队可以灭楚,秦将王剪则称非六十万军队不能灭楚,秦王说王剪可以告老还乡了,结果李信打了大败仗,秦王赢政亲自到王剪的家乡去赔礼道歉,拜王剪为“将”(大概在隋唐以前,“将”即是元帅)率六十万军队出征,结果一举灭亡楚国!古人云:“以国士为师者圣贤之君主,以国士为友者英明之君主,以国士为奴者昏庸之君主!”历史上,圣君执政时期犯颜直谏可以做到一品官,昏君执政时期溜须拍马可以做到一品官,真是天壤之别!(三)《韩非子》论述的政治理论只有一半是正确的,另一半却是在教唆君主霸占部下的功劳并且让部下承担君主的过错,从而导致君主与人才离心离德,这样国家就衰弱了。秦始皇是何等的英明,看出了韩非始终包藏了一颗“弱秦亡秦”的祸心,于是下令处死韩非。因此事实上并不是李斯嫉妒韩非而害死韩非,更何况两个人的政治观点截然不同(即李斯主张尊重人才,李斯的才能和主张深受秦王赢政的赏识,而韩非却主张奴役人才),李斯的《谏逐客书》足可证明!虽然《韩非子》这本书误导不了圣君明主和能臣良将,但是《韩非子》却在历史上“培养”了不少昏君和蠢臣,例如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就是《韩非子》的最“忠实”的读者和最“优秀”的实行者!(未完待续)为了回报朋友们真诚的支持,我的第三篇文章将给大家一个惊喜,送大家一份厚礼!本人电子信箱:fffabckkk@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