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胜吧 关注:369贴子:662
  • 2回复贴,共1

海归“鸭司令”的致富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嘎嘎嘎嘎……”踏进芦蒲镇周门村的养鸭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鸭舍。成群肥硕的鸭子或在树阴下惬意休息,或林间相互追逐,或河面戏水觅食。谈起办养鸭场的经验,郭夕利笑着说:“我们农民创业也要认准市场的,现在绿色食品、生态食品很畅销啊!”
“海龟”变成“鸭司令”
  郭夕利,芦蒲镇周门村一名普通的村民,2008年以前一直在韩国从事建筑生意,收入颇丰,但无法照顾家庭。经过多年的海外生活,郭夕利便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谈起当初怎么想到养鸭子,郭夕利说:“之前我是在外面打工的,手里面也有了点资金,为了照顾家庭就回来了。回家后就想办一个省工省时、易管理、赚钱快的项目。”郭夕利看到亲戚养鸭子养的蛮好的,通过反复考虑,准备办自己的养鸭场。就这样,在镇村和家人亲友的支持下,他走上了靠发展林地养鸭的致富路。
  为了养好鸭苗,郭夕利每天起早贪黑,照料雏鸭吃食、饮水。初次养鸭的他白天摸索配料,晚上要给鸭舍增光增热,半夜还要和家人轮流值班,防止鸭苗压堆。郭夕利还经常往县里的书店跑,购买饲养畜禽方面的书籍,研读养鸭的各种资料,并找专家虚心求教。在郭夕利的精心照料下,小鸭成长迅速,每只鸭几乎每天都能产一枚蛋,而郭夕利也从“门外汉”,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鸭能人。
养鸭也打生态牌
  “才开始养殖,还是比较担心的。虽然从小就看人家养鸭子,但大量养殖就不一样了!”几年来,郭夕利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整个鸭场的规模已经从2008年投资几百元建起的简易小棚发展到今天面积大约3000平方米的林地养殖基地,从最初的200-300只左右的规模扩大到年饲养5000只左右,他已经成了当地有名的“鸭司令”。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但是他还是在养鸭方面摸索出了一套他自己的养殖模式。
“大规模饲养,要注意的最主要就是防疫!” 郭夕利告诉我们,自家养殖,鸭子从蛋未孵化就开始了。周门村地处黄河故道旁,树林茂密,河道通畅,环境极佳。基地里的鸭子因为全部采用生态的方法进行养殖,现在产品是供不应求的。郭夕利养的鸭子,吃的是杂粮,游的是荷塘,林间散步、棚下休息。现在市场对生态养殖产品需求暴涨,鸭场的放养环境、饲料等十分注意。饲料是以颗粒饲料和玉米为主的,这两种混合起来,一个是节约成本,在营养方面也跟得上养殖棚是和周边的河道相连,鸭子可以到水中自行觅食。
  “我养殖场的鸭子和鸭蛋供不应求啊,淮安客商专门等我出货,直销上海、苏州、无锡等大城市。”郭夕利告诉我们,林地养鸭是新养殖方式,产出是生态食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效益推动扩规模
  “今年上半年,我养了近5000只鸭子,每天的产蛋在400-500斤左右。现在是夏季,气温高,鸭子饲养难,鸭蛋需求量也减少了,我将饲养的总量降下了,主要是一千多只蛋鸭。” 禽流感过后,郭夕利的鸭场立即恢复销售。虽然全国禽蛋市场受禽流感冲击很大,但鸭场环境好,防疫标准高,没出现任何病情。辛苦换来了甜蜜,随着一筐筐鸭蛋的出售,让郭夕利更加坚信只有养殖规模扩大了,才有更多效益,这也让勤于钻研、敢于吃苦的他,在自己的养殖棚里,更加精心经营。
  郭夕利告诉我们:“我这里,每只鸭子每年能下300枚蛋,1只鸭子一年光鸭蛋钱也能挣200多元。产蛋高峰期过去后,还可以卖鸭子,每只鸭子重4公斤左右,每公斤12元到14元,这样一只鸭卖肉还能再卖50元左右。除去饲料、防疫等费用,年均保有3000只鸭子,一年下来最少也能挣个15万元。”盘算起自己的生意经,郭夕利满脸喜悦。
  “下一步我想在扩大点规模。这边的环境很好,边上就是水,两边都是树林,我想把这两边再扩展开来,争取达到上万只甚至两万只左右的规模。” 郭夕利指着养殖场两侧的林地说。他还告诉我们,自己正在学习咸鸭蛋的腌制和松花蛋的制作,在养鸭赚钱的基础上再挣点蛋品加工钱。
  郭夕利瞧准市场生态产品需求,敢想敢干,用自己辛勤的劳动走出了一条林地养殖致富路。(胡建军 董加彩)


1楼2013-08-04 09:06回复
    郭夕利瞧准市场生态产品需求,敢想敢干,用自己辛勤的劳动走出了一条林地养殖致富路。


    2楼2013-08-04 09:22
    回复
      “我们农民创业也要认准市场的,现在绿色食品、生态食品很畅销啊!”


      3楼2013-08-04 09: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