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月洲张氏后裔,回想1000多年前,二世祖张膺、张赓为躲开政治漩涡,逃避战火肆虐,毅然辞官逃奔山林,来到这深山荒野,披荆斩棘、刀耕火种,我不禁唏嘘,感慨万分。是啊,当年先祖们从福州繁华的都市,躲避到这偏僻的小山村,他们庆幸连绵的群山、宽宽的大樟溪,阻隔了城市的喧嚣、官场的险恶、战火的纷乱,使得官宦之家终于也能像普通百姓一样,靠着刀耕火种过起轻松自如、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似的自由生活,这是何等的幸福啊!桃花溪的命名或许就是先祖们的由衷祈愿吧?直到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这个小山村里走出了永泰县第一个进士张沃(官至饶州都曹)。这时,月洲已过去整整六代人,山村从此引起世人的关注。从这时起,隐居数代的村民们才敢瞪着仍然惊恐的眼睛审视祖辈们曾经走过的路,内心里有了向往外面世界的冲动(张圣君赶石头变月洲为福州的传说,其大胆浪漫的想法,可能也是从这时起吧?大约是有人开始怀念祖辈们在福州时曾有的荣华?)。他们压抑不住内心压抑许久的激动,让人在村口路边的岩石上兴奋地镌刻下“龙门”两个大字,作为对这一盛事的纪念。也是从这时起,月洲张氏走出了48位进士(其中有2位尚书:工部尚书张劝、吏部尚书张镇),使月洲成为名喧八闽的科举村。正如张沃诗云:“蛰龙潭里蛰,潭上风波急。一旦飞上天,鱼虾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