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吧里诟病孟楠与导师最后交流部分的人较多,很多人认为她不应该这样做。我想在这里从我的理解角度来提出自己的观点:
1、孟楠最后与四位导师的交流,实质上是在回归音乐本身,用专业的音乐视角来道出她对四位导师音乐的理解从而表达出尊敬与敬仰之情,说明她为什么会来参加这个比赛,因为这四位导师的音乐都真正值得她尊敬。而并非如有些人理解的她这样的行为是对导师的不尊重。从音乐的本身出发与四位导师的交流从而向四位导师致敬,我想是要比诸如“我爱你”、“我一直都很敬仰你”、“我为你着迷”、“你很伟大”等这些空洞而肤浅的词语来得更真切些吧!
2、音乐如学术一般是可以讨论的,无关身份与地位。有些人觉得四位导师是如此的伟大,孟楠只是一名学员,她这样的交流没有体现出四位导师的绝对权威。让我们仔细想想,我们是独立的人,我们拥有独立的人格,我们在不断的追寻自由与权力。我们要求平等,然而我们的骨子里怎么会产生学生就一定需要比导师低一等的思想来呢,为什么学生就不能与导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呢。权威性一定要用毕恭毕敬,兢兢战战来体现吗?孟楠从她音乐的视角阐述她对四位导师的尊重,显然要比单纯的因为这四位导师的绝对权威而毕恭毕敬要来得真诚的多吧!泛泛而谈的夸赞往往只是碍于情面的假动作。导师不是神,只有在平等的交流中,我们才能有真正的收获,才能推动音乐的多样性发展。
3、真正有才气、对自己专业领域有深刻见地与独特理解的人大多对社交言辞不擅长,她们更习惯用自己专业领域的视角与人深入交流,她们在自己的领域有说不完的话,但在自己领域之外她们又会显得无助与性格内向。她们大多不喜欢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她们的话题与语言总是离不开她们专业性的本身,她们往往对专业外的事物缺乏洞察力,但她们对自己的专业却时刻保持炯炯有神的姿态。孟楠最熟悉的是音乐本身,最熟悉的是四位导师的音乐中的伟大与权威,因此,她从音乐视角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显得无可厚非。
由于本人是从事科学学术研究的人,诚实的讲,我不懂音乐,但我想任何一个领域都有相通性。从学术的角度讲,我们回归音乐本身,保持自己的才气,为自己所爱的研究(对于孟楠,她的研究是POP音乐)做出贡献,而不单单是娱乐,这也许要好得多。最后祝愿孟楠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能够收获越来越多懂音乐的歌迷(有不同观点,欢迎讨论,谩骂请绕道,本人已许多年不习惯脏话。)